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课程思政视阈下高校舞蹈教育课程探索

作者:肖培培,陈静雅来源:《尚舞》日期:2025-03-24人气:148

在艺术类专业高校舞蹈教育领域合课程思政的优势显得尤为重要。在课程思政视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舞蹈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紧密结合能够使学生在亲身感悟艺术魅力时,不断地接受思想价值的熏陶。因此,在当今高等教育体系中融入课程思政具有积极作用。

 

1.高校舞蹈在思政视阈下的重要意义

舞蹈教育作为一种艺术教育,本身具有承载传播优秀文化的使命。在课程思政视阈下,舞蹈教育要教授技巧培养学生审美,同时引导学生理解舞蹈作品背后的思想内涵使学生了解舞蹈蕴含的文化价值,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舞蹈作为一种身体语言,具有直观感染力。通过舞蹈表演进行创作,可以有效地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当代年轻人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这种肢体表达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思政教育的内涵,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在思政视阈下,舞蹈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通过表演反映贴合时代主题展现社会风貌的舞蹈作品,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国家发展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责任,从而激发高校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奉献的意识。课程思政视阈下的高校舞蹈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舞蹈表演往往需要团队的默契协作,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可以培养学生在集体中发挥个人作用的能力。高校舞蹈在思政视阈下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将舞蹈艺术结合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肢体语言传达时代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为培养全面发展的舞蹈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高校舞蹈教育在思政视阈下的问题

2.1舞蹈教育与思政理念脱节严重

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分支,承载着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并提升人文素养的使命。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过于侧重于舞蹈技巧的训练,重视舞蹈作品的演绎,而缺乏对思政理念的深入渗透融合。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舞蹈课程往往聚焦于舞蹈动作的学习,舞蹈编排的实践,而对舞蹈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等思政内容则较少涉及。学生在沉浸于舞蹈技巧训练的同时,很难感受到舞蹈艺术所承载的思政内涵,从而难以形成对舞蹈艺术的全面理解。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也会加剧舞蹈教育与思政理念的脱节。舞蹈教学多采用直观的且实践性强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舞蹈技能,但难以有效地将思政理念融入其中。教师在传授舞蹈技巧的同时,往往忽视对学生思政素质的培养,使得舞蹈教育在思政视阈下显得单薄无力。高校舞蹈教育同思政理念内容的脱节,会影响舞蹈教育的全面性,限制学生以舞蹈艺术表达思政情感的能力。在思政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高校舞蹈教育急需解决与思政理念内容的脱节问题,以实现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2.2舞教方法与思政手段差异明显

舞蹈教育的教学方法强调身体语言的表达以及艺术的创造,倾向于通过直观的肢体动作和舞蹈实践来引导学生体验舞蹈艺术的魅力。舞蹈教育注重学生的感知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思政教育则更多地采用理论讲授等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引导。思政教育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以深入的理论探讨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由于这两种教学方法在理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在融合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难度。舞蹈教育注重实践,而思政教育则更侧重于理论。这种差异使得教师在教学上难以找到有效的结合点,使得思政教育的内容难以自然地融入舞蹈教育的过程中,也难以通过舞蹈艺术来传达思政教育的理念和价值观。为了推动两者的有效融合,高校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促进两者在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协调统一,从而实现舞蹈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2.3评价体系舞思标准未统一

在审视高校舞蹈教育与思政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学评价体系所展现的差异性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舞蹈教学其评价标准通常侧重于学生在身体协调性等方面的展现,这些指标直观而具体,能够直接反映学生的舞蹈艺术造诣。然而,思政教学评价标准则更为抽象深入。思政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培养,这些品质难以通过简单的量化指标来衡量,而更多地需要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等方面来综合评估。由于舞蹈教学与思政教学在评价标准上存在的这种差异性,导致在将两者结合的过程中难以形成一套统一且科学的评价体系。高校教师过于注重舞蹈技巧的评价标准可能会忽视对学生思政素质的培养。而高校教师过于强调思政素质的评价标准又可能难以真实反映学生在舞蹈艺术方面的成就。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教师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表现,影响舞蹈教育与思政教学的有效融合。教师面对这种评价体系方面的差异,需要深入思考舞蹈教学与思政教学的契合点,构建一套既能够反映学生舞蹈艺术水平,又能够体现其思政素质的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推动高校舞蹈教育在思政视阈下的发展。

 

2.4师生互动频度待提升

舞蹈教育本身是一门充满活力和创意的艺术形式。但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并未得到充分展现。这种互动性的不足,导致学生往往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指导和传授,而无法主动思考。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性也限制学生视野的拓展。舞蹈的魅力在于技巧和动作的掌握,更在于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然而,由于师生互动性低,学生往往局限于课堂所教授的内容,未能真正领略到舞蹈艺术的丰富多样。这会影响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理解,也限制其通过舞蹈艺术认识世界的能力。在思政视阈下审视高校舞蹈教育,师生互动性较低会影响舞蹈教育的质量,制约其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发挥。高校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促进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更好地发挥舞蹈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3.课程思政视阈下的高校舞蹈教学策略

3.1迎合学生品味,注重体验式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课程思政视阈下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寻找舞蹈兴趣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接受。舞蹈教育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审美偏好,选择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舞蹈作品,通过舞蹈的美感体验,潜移默化地传达思政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在教学策略上,应注重体验式学习的运用。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技能。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舞蹈作品的情感思想,通过创作等方式,让学生在身心上充分体验舞蹈的魅力加强思政教育的深刻意义。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舞蹈素养。在课程思政视阈下的高校舞蹈教学策略中,迎合学生品味,注重体验式学习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体验式学习,可以加强舞蹈在思政视阈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促进学生素养发展。

比如:教师根据当下学生的兴趣爱好,选定“青春梦想”个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确保这个主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指导学生收集主题相关的资料,这些资料将作为学生舞蹈创作的灵感来源。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思想转化为舞蹈语言,表达对主题的态度。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分组进行舞蹈创作。每组学生需要结合自己对主题的理解,创作一段表达特定情感的舞蹈。在创作过程中,教师作为指导者,给出相关的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舞蹈融入课程思政视阈下。完成舞蹈创作后,每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表演能够展示舞蹈作品传达思政主题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通过舞蹈的表演,学生能够将自己对主题的想法感受以肢体语言的形式呈现出来。表演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学生分享自己在创作表演过程中的体验,讨论舞蹈如何作为一种表达方式传达思政主题。教师总结舞蹈表演对于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通过“青春梦想”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舞蹈技巧上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思政视阈下通过舞蹈表演的体验表达思政主题,实现情感的共鸣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学生的兴趣进行体验整合,使得思政教育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
  

3.2运用新教学方式,树立价值观念
  在课程思政视阈下高校舞蹈教育课程探索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新设计教学模式能够快速知晓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进而树立正面的价值观念。这种教学设计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技术手段将传统文化结合现代舞蹈艺术,创造一个既能够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又能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学习环境。具体策略实施中,需要高校舞蹈教师深入研究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到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包含中华文化元素的舞蹈教学资源。通过视频舞蹈,将中国古典舞蹈融入虚拟场景中,让学生在观看这些舞蹈动作的同时,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互动环节借助网络平台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进一步增强学习动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协助者,通过及时反馈,对学生进行鼓励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例如:高校教师运用新媒体播放《鼓舞龙腾》进行思政教育。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向学生介绍《鼓舞龙腾》这一作品的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舞蹈的意义。教师向学生解释《鼓舞龙腾》是一部舞蹈作品,更是一种艺术想象高度融合精神传承的展示此次舞蹈利用当代舞台创作技术与传统的铜梁龙舞套路相结合,能够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鼓舞龙腾》的舞蹈视频,让学生观看并感受这一作品的艺术表现使学生深刻体会作品深意。在播放过程中,教师可以暂停视频,对舞蹈中的关键动作进行解析,指出如何通过人体道具之间的协作关系,展现出舞蹈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鼓舞龙腾》中体现的价值观念。教师强调《鼓舞龙腾》不只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对传统民间艺术创新发展的体现。通过这部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理解保留核心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并认识到每个人都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共同构成繁荣昌盛的祖国。在教学过程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舞蹈创作,鼓励学生将所学的舞蹈技巧以及在《鼓舞龙腾》的理解融入自己的舞蹈中,通过实践活动深化对作品精神内涵的理解体验。通过这种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欣赏学习优秀的舞蹈作品,可以在兴趣中提高自己的舞蹈技能,感受传统文化的价值,从而在思政视阈下实现高校舞蹈教育的目标。教师的活动安排能够对学生价值观念的树立起到指引作用,可以展现新媒体教学在思政视阈下高校舞蹈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3.3优化课程设置,引导价值观念

优化课程设置,教师应首先明确课程目标,将舞蹈技能训练有机结合于思政课程。课程内容应涵盖舞蹈作品分析等方面,与此同时融入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课程教学方法上,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还应注重课程内容的时代性。选择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舞蹈作品作为教学材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舞蹈作品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在课程评价方面,教师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舞蹈技能掌握情况,重视学生思政素养的提升。通过定期的考核进行有效地反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课程设置是高校舞蹈教育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关键。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达到课程思政视阈下高校舞蹈教育的最优效果

 

3.4增强师生互动,拓宽学生眼界

增强师生互动对于高校舞蹈思政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能够促进学生对舞蹈技巧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舞蹈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可以更加主动地思考,形成独立的价值观。增强师生互动,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舞蹈作品的分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也应积极回应学生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当代舞蹈艺术的发展趋势拓宽学生的眼界,向学生介绍国内外优秀的舞蹈作品,帮助学生了解多元的舞蹈风格。比如:教师通过引入《小天鹅》这一经典舞蹈作品,能够有效地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当代舞蹈艺术的发展趋势。教师在讲解《小天鹅》时,重点介绍黑天鹅双人舞通过分析黑天鹅舞蹈,引导学生理解舞蹈中的情感表达,进而认识到舞蹈艺术的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穿插介绍国内外优秀的舞蹈作品学生能够加深对舞蹈艺术的认识感受到舞蹈艺术与时代精神的紧密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结语

在当今社会,舞蹈传递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高校舞蹈教育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将思政教育融入舞蹈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舞蹈技巧的同时,也能够深刻理解舞蹈艺术背后的文化内涵。课程思政视阈下高校舞蹈教育的完善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情感融入艺术表达中使舞蹈作品具有思想深度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文章来源:  《尚舞》  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