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在大学辅导员学生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郝雪晶来源:《通化日报》日期:2025-08-06人气:9

大学辅导员身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一线,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空间。“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中心位置,重视学生个体差异与实际需求,为辅导员开展工作明确了基本方向。本文立足于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场景,探讨如何将“以生为本”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措施,有效回应学生在大学期间遇到的各类现实问题,使教育服务供给更符合学生的成长特点。

一、构建动态感知体系,筑牢“以生为本”的沟通基础

辅导员应构建动态感知体系以筑牢“以生为本”的沟通基础,从而突破传统管理中自上而下的单向模式,建立能实时捕捉学生需求的动态沟通机制。辅导员可每周固定1-2个下午为宿舍走访日,携带笔记本进入学生宿舍,从生活细节展开交流,询问食堂菜品、宿舍设施使用情况等,在轻松氛围中收集学生对校园管理的意见。每月组织一次班级茶话会,提前确定选课困惑、社团参与等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辅导员全程记录且不打断、不评判。线上沟通需同步推进,辅导员可利用问卷星每月发布学生需求调研,设置课程安排、后勤服务、心理健康等模块,同时在班级微信群开通每周留言板,由班干部汇总整理后反馈给辅导员。对于收集到的信息,辅导员要在每周五下午分类梳理,共性问题如图书馆座位不足,需及时与后勤部门对接并反馈进展;个性问题如家庭矛盾困扰,则需单独预约学生进行一对一沟通。这一机制的重点是将学生纳入工作决策参考,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工作脱离学生实际需求,通过持续双向互动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进而更主动参与校园共建。

二、打造精准支持网络,深化“以生为本”的服务实效

针对学生在学业、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化需求,辅导员应构建分层分类的支持体系。学业指导上,每学期初通过分析上一学期成绩册、课堂考勤记录,筛选出3门以上课程不及格或出勤率低于70%的学生,建立学业预警名单;为名单上的学生配备学业导师,由专业教师每周开展1次小组辅导,同时配备高年级优秀学长作为朋辈帮扶伙伴,分享笔记整理、时间管理等实用技巧。生活关怀方面,新生入学后通过家访信息、学生自填问卷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标注家庭经济困难、单亲、残疾等特殊情况。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除协助申请助学金外,每月推送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信息,包括图书馆整理书籍、企业客服兼职等,并定期核查岗位适配度。心理健康支持采取预防、干预双轨模式,每学期开展2次全员心理测评,运用SCL-90量表筛查出阳性症状学生后,邀请心理咨询中心老师进行面对面评估。对评估为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组织心理成长小组,通过团体游戏、情景模拟等形式缓解压力;对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制定一人一策的干预方案,并联合家长、专业医师形成帮扶闭环。同时,每学期举办心理剧大赛、压力管理工作室等活动,邀请学生担任活动策划者,让心理健康教育更贴近学生视角。这种精准化服务的关键在于避免一刀切,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与其需求匹配的支持。通过针对性的帮扶,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服务贴合学生真实需求。

三、搭建自主发展平台,彰显“以生为本”的成长导向

辅导员应从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为学生创造自主管理、自主实践的机会。班级建设中,辅导员可推行班委轮岗制,每学期进行一次班委换届,规定每位同学大学期间至少担任1次班干部,可鼓励内向学生尝试宣传委员、生活委员等岗位;实施班级事务提案制,学生可通过提交书面提案提出班级活动、制度修改等建议,经班委会议讨论后,获半数以上支持则付诸实施,如学生提出关于具体事务的提案后,由学生自主策划组织,辅导员仅提供场地协调支持。学术发展方面,根据专业特点指导学生成立人工智能兴趣小组、新媒体研究社等学术团体,协助对接实验室资源,邀请行业专家开展企业项目解析讲座,每年3月、9月组织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动员会,由有经验的教师讲解申报流程、商业计划书撰写技巧,帮助学生将创意转化为具体项目。社会实践层面,与社区服务中心、乡村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每月组织社区敬老日、乡村支教周等活动,让学生自主设计服务方案,策划老年人智能手机教学、乡村儿童科普课等特色项目。活动开展过程中,辅导员仅负责安全保障和风险提示,由学生主导活动的组织、实施与总结。这些平台的搭建,学生可在实践中成为自我成长的主导者,使教育过程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体现“以生为本”理念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

将“以生为本”的理念切实融入大学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必须在沟通、服务与发展三个维度形成合力。辅导员要在沟通中持续捕捉学生的真实诉求,在服务中构建针对性的帮扶体系,在发展维度创设学生主动成长的空间,让自身的工作既保持应有的温度,又具备扎实的成效。这不仅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成长筑牢根基,也能培养他们对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接纳与认同,从而推动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





文章来源:《通化日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6980.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