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美术资源在美术课程中的运用和研究
摘要:本文对传统民间美术资源在美术课程中的运用和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分析民间美术资源的特点及其教育价值,揭示了其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增强文化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地阐述了传统民间美术资源在美术课程中的运用意义,包括丰富课程内容、提升教学内涵,培养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传承,以及激发创新意识、提升综合素质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运用策略,如利用信息手段辅助展示艺术特色,通过课堂实践操作体会艺术内涵,组织课外实地探访培养良好品质,结合地方文化开发特色课程,邀请民间艺人进行技艺传授,定期组织学生作品展示以激励创作,融入跨学科内容拓宽学生视野,以及做好评价总结以发展艺术素养。这些策略旨在为美术课程的有效实施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传统民间美术资源;教育价值;美术课程;融合策略
引言:在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宝库中,民间美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现阶段学生正处于情感、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以民间美术资源为切入点,优化美术教学工作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在民间艺人精湛技艺的引导下建立良好的审美意识,为自身美术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对此,广大教师要积极开发传统文化元素,做好各环节的渗透,强化学生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同时,促进其情感、能力、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民间美术资源的特点及教育价值
民间美术资源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其蕴含丰富的情感与思想,对于学生情感、素养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相比于现有的教材知识,民间美术资源以生活为载体,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如,雕塑、绘画、剪纸等,展现了其独特的民族技艺与文化情感。【1】将其与美术课堂进行融合,能够有效拓宽学生艺术视野,使其通过对作品线条、色彩、构图等因素的赏析,感受民间美术资源独有的艺术价值,激发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深化对美术学科的理解。同时,民间美术资源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特点
1.综合性
民间美术资源的创作过程复杂且多维,往往无法单一完成。很多民间美术作品是无数能工巧匠精心绘制的结果,融合了多种艺术创作手法。【2】在创作过程中,不仅仅是艺术的展现,更是情感的交流。
2.地域性
传统民间美术资源的地域性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可开发不同地域的民间美术资源,以多种形式的活动为载体,带领学生感受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同时了解美术资源背后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渊源。
3.多样性
传统民间美术资源涵盖自然、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可利用传统民间美术资源的多样性,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运用不同的艺术创作手法进行写生;或者让学生以“传统民间美术资源”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自选少数民族进行美术资源的收集,由此感受其背后所展现的文化内核,涵养自身优秀品质。【3】
4.文化性
传统民间美术资源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美术教育中融入传统民间美术资源的文化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同本土文化,提升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民间美术资源的教育价值
1.使学生多方面感知传统文化
传统民间美术资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瑰宝,其包含了丰富的艺术元素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传统民间美术资源融入美术课堂,学生有机会亲身接触和了解这些文化元素。例如,在美术课上,教师为学生讲述独特的民间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从线条、色彩、构图等多个角度去感受传统民间美术技艺的独特魅力。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加生动地认识,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2.促进学生继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现阶段学生正处于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美术课堂渗透传统民间美术资源,对于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多种民族美术资源的交织能够让学生从小就对中华文化产生深厚的感情,进而激发他们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表现力
传统民间美术资源中的艺术形式和技巧,如中国画、书法、剪纸等蕴含着丰富的审美理念和艺术表现力。通过学习这些美术内容,能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显著提升,使其学会欣赏美、创造美,并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培养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二、传统民间美术资源在美术课程中的运用意义
(一)丰富美术课程内容,提升教学内涵
通过引入民间美术资源,美术课程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框架,不再局限于绘画、雕塑等常见艺术形式,而是将剪纸、刺绣、年画、泥塑等民间艺术形式纳入课程体系。从而拓宽艺术视野,增强艺术鉴赏能力。
(二)培养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传承
通过学习乡土资源中的美术元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三)激发创新意识,提升综合素质
将传统民间美术资源引入美术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从而促使他们成为乡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此外,通过学习和创作乡土艺术作品,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乡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进而产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传统民间美术资源在美术课程中的运用策略
(一)信息手段辅助,展示艺术特色
微课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一种代表性产物,在提高美术教学有效性方面有着突出的效能。一方面其有着操作简单、内容精炼以及直观性强等特点,将其渗入到美术讲堂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参照,助力他们突破一些学习难点;另一方面,其能够帮助教师搭建一个翻转性的美术讲堂,在真正意义上将学生牵引至教学主位,为他们美术实践、创新思维以及处理问题等能力的发展奠基。所以,为了进一步保证美术教学实效,助力学生美术素养的发展,教师有必要将微课引入到教学之中,让学生能够学得更多、收获更多。
(二)课堂实践操作,体会艺术内涵
课堂实践操作是美术课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体会民间美术内涵的有效途径。通过亲自动手制作民间美术作品,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民间美术的制作工艺和技巧,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例如,教师可以“风筝制作”这一传统民间艺术为切入点,组织学生设计不同形状的风筝,同时为他们提供草纸、画笔等工具,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落实于纸笔上,融入自己喜欢的元素。在此过程中,教师做好问题引导,如:要剪裁风筝图样,剪裁时需要注意什么?(预设回答:需要注意图样的对称性和比例协调)。在装竹篾框架时教师也要做好对应的引导,如在组装竹篾框架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预设回答:小心处理竹篾的尖端,避免划伤,还要确保竹篾固定稳固,不会突然弹起。)通过实践活动的层层引导,帮助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多元性,增强学生艺术表达与创造力的同时,促进其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课外实地探访,培养良好品质
美术教学旨在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创作者的想法与思想情感,促使学生的观察、感受以及审美能力得到良好的提升。【4】对于美术教学而言,其并非是无趣或枯燥的灌输式教育,美术教师应当重视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欲望的激发,促使学生能够冲破教材的束缚,切实地体悟到民间资源的艺术内涵。对此,美术教师应当革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将学生的实际以及发展需求当作教学切入点,定期组织学生通过写生、参观学习等方式,让学生认知到美术资源的特色化、多样化特征。可以在班内组建多个美术小组,并为各小组布置民间美术资源调查与艺术创作的小组任务,指引他们在假期对当地的自然风光进行采风写实或是学习民间技艺进行艺术创作,由此让学生将自身所学的美术知识加以实践,深化他们学习体验和美术认知,促使其美术学习和鉴赏兴趣得到良好的激发。
(四)结合地方文化,开发特色课程
传统民间美术资源属于本土文化,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将其与美术教学进行深度融合,能够让鉴赏教学更具生活性和人文性特征,丰富教学的形式与内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致,促使其能够更加深刻地感悟到家乡文化以及家乡艺术的价值,让他们的审美能力以及美术素养得到充分良好的提升。例如,教师可围绕长白山地区进行教学资源开发,为学生讲述长白山地区的民间美术形式、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美术技艺,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带领学生进行赏析,可以围绕“剪纸”这一民间技艺开展教学,先为学生讲述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的起源,并为其展示相应的作品,如窗花、墙花、顶棚花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嬷嬷人”和“挂签”等,引导学生欣赏其独特的造型、细腻的线条和丰富的图案,感受满族剪纸所蕴含的吉祥寓意和审美追求。
(五)邀请民间艺人,进行技艺传授
传统民间美术资源源于生活,这使得其有着极强的生活化特征。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部分美术教师缺乏对民间美术资源的考究契机,使得他们往往无法将当地的传统艺术或乡土资源加以利用,致使鉴赏教学显得无趣和枯燥,影响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对此,美术教师应当积极牵线当地民间美术艺人,将一些优秀的艺术匠人邀请至课堂之上,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知识讲座,以此来深化自身和学生的乡土文化认知。例如,在讲授“建筑艺术”的知识点时,教师可将当地的优秀建筑匠人邀请至课堂中来,发挥其艺术和实际经验丰富的优势,为学生诠释我国建筑艺术的内涵与精髓,让学生的民族归属感与自豪感得到有力的培养,扩充其审美认知,实现教学效果提升的同时,为当地文化艺术的宣扬与传承奠基。
(六)组织作品展示,激励学生创作
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艺术素养,教师还可定期开展作品展览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与设计意图,由此深化对民间美术文化的理解,提高自身艺术创造能力。【5】
以“剪纸”为例。首先,教师可借助数字技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长白山地区的自然风光和独特魅力,如雪花轻盈的姿态、松树挺拔的身姿、野生动物生动的形态等,这些都是学生创作剪纸作品的灵感来源。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自选不同颜色和质地的纸张,通过精细的剪纸技艺,如折叠、剪裁、雕刻等,将长白山的特色元素融入作品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匿名投票的方式选出优秀艺术作品,并张贴班级文化墙,以此进一步强化学生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提升文化自信。
(七)做好评价总结,发展艺术素养
做好评价总结是发展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发挥传统民间美术资源的作用,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与活动主题进行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的量化,鼓励学生自检的同时为后续教学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例如,教师可设计如下量表,综合评价学生能力与素养。
表1 美术活动评价量规表
评 价 指 标 | 完成水平 | 备注 |
能够准确理解传统民间美术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 合格 良好 优秀 | |
能在美术创作中有效地运用所学的传统民间美术元素和技法。 | 合格 良好 优秀 | |
学生的作品能体现出个人风格和创意,同时保留传统民间美术的精髓。 | 合格 良好 优秀 | |
学生能够欣赏并理解传统民间美术作品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 合格 良好 优秀 | |
学生能够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 合格 良好 优秀 |
借助上述评价量规表,能够检查学生活动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具体问题,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对策,帮助学生突破徐诶下难关,把握美术学习要领,提升综合学习效率,促进个性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民间美术资源在美术课程中展现了良好的育人价值,对于学生艺术创造与文化传承意识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在今后教学中,广大教师应深入解读传统民间美术资源的特点与教育价值,加强本地艺术文化资源的开发,通过信息手段辅助,展示艺术特色;课堂实践操作,体会艺术内涵;课外实地探访,培养良好品质;结合地方文化,开发特色课程;邀请民间艺人,进行技艺传授;组织作品展示,激励学生创作;融入跨学科内容,拓宽学生视野;做好评价总结,发展艺术素养等方式,提升美术课堂的深度与广度,让感受到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促进自身艺术素养与文化自信的全面发展。
文章来源:《新美域》 https://www.zzqklm.com/w/qk/29468.html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