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艺术课程的理想落差与弥合策略
摘 要: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幼儿园艺术教育构建了以儿童为本体、以过程为核心、以素养为导向的理想图景。但在实践中,理想与现实存在结构性裂隙,具体表现为目标异化、主体性消解、过程遮蔽、评价悬置等。本文剖析其根源,从制度重构、能力跃升、文化培育三个方面提出弥合策略,以推动幼儿园艺术教育回归本质。
关键词:幼儿园艺术课程;结构性裂隙;弥合策略
引言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等文件的颁发,为幼儿园艺术教育勾勒出充满人文关怀的理想图景:以儿童为本体,珍视艺术表达作为其生命存在的自然方式;以过程为核心,关注审美感知、创造性表现与情感体验的内在价值;以素养为导向,奠基感性能力与文化理解。
然而,当理想蓝图投射到教育实践中时,却遭遇了深刻的“结构性断裂”。这种断裂是在内在逻辑、资源配置与文化习惯多重张力作用下的系统性困境。剖析其根源并探索弥合路径,是推动艺术教育本质回归、实现新课标育人价值的迫切任务。
理想与现实:
难以弥合的结构性裂隙
幼儿园艺术课程的理想与现实之困,本质是教育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儿童主体性诉求与制度化规训的深层矛盾。新课标倡导的“儿童中心”“过程导向”与“素养本位”在实践中遭遇多重结构性阻滞。
这首先表现在目标异化上,理想的素养本位被“技能展示本位”置换。艺术教育常简化为美术技巧的机械训练或节庆表演的整齐划一,沦为追求可见、可量化、可展示成果的工具。这种工具理性将儿童丰富的艺术体验压缩为单一、标准化的产出,背离了艺术滋养心灵、激发创造、涵育审美的本真价值。
其次表现在主体性被消解上,成人规训压制了儿童的能动性。理想中儿童自主探索、个性化表达的状态,在实践中被成人预设的“正确”答案、“美观”标准及教师主导的流程所规训,儿童原发的艺术冲动与独特表达被纳入成人框架,其作为艺术主体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受到压抑,“符号暴力”悄然存在于看似活跃的课堂中。
再次体现在过程遮蔽上,深度艺术体验所需的沉浸状态、宽松心理环境与充足时间,在追求效率控制、环节完整与表面秩序的管理逻辑中被挤压。幼儿自发的、充满不确定性的艺术探究常被快进或打断,代之以碎片化、程式化安排,艺术的生成性、情感性与不可预测性被制度化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压制。
最后体现在评价悬置上,课程的发展性评价被形式化或简化。发展性评价,强调对儿童艺术感知、想象、情感投入及问题解决策略的持续观察与质性分析,但这在实践中常流于形式或简化为对最终作品的评判。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有效反映幼儿的学习过程与成效,帮助教师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2]
弥合策略:
支持性教育生态的系统性重构
弥合裂隙需要围绕“制度”“能力”“文化”三大支柱构建协同环境,实现教育价值观、制度逻辑与专业实践等维度的重构。
在制度重构方面,破除结构性障碍的核心在于扭转评价与管理中的工具理性。构建聚焦核心素养的发展性评价体系,要做到以观察记录为基础,将重心转向幼儿的探索兴趣、专注程度、合作互动、材料运用的创造性和情感表达的真诚度等方面。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及园所管理层需领悟艺术教育规律与价值,改革督导评估标准,减少对形式化成果与表演的关注,赋予教师弹性时间与自主空间,包容艺术探索中必要的“混乱”,为生成性课程提供制度保障。
在能力跃升方面,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是艺术教育价值转型的核心动能。在职前培养与职后发展中,教师不仅要融合艺术本体知识、儿童艺术心理发展规律及艺术教学知识,还要提升对儿童自发艺术行为的观察、解读与判断能力,理解儿童涂鸦、哼唱等行为背后的认知、情感与社会意义。
在文化培育方面,滋养理想生长要落脚于价值观重塑与环境涵养。科学理念传播与适宜环境创设协同并驱,需要在幼儿园、家庭及社会层面倡导科学儿童发展观与艺术教育观,帮助大众理解艺术对儿童成长的独特价值,消解对“像不像”“好不好看”等单一标准的执念。“慢艺术”教育哲学倡导艺术浸润的长期性与内隐性,允许幼儿在试错、修正与沉浸中积累审美经验,享受艺术探索本身的乐趣。
结论
幼儿园艺术课程的理想现实裂隙,折射出教育价值观、制度理性与专业能力在特定语境中的复杂博弈。弥合之道并非简单的技术调适,还需要教育哲学的转向。这需要制度松绑提供空间、能力赋能提供支撑、文化涵育提供滋养。唯有如此,艺术才能超越技能训练,成为叩击心灵、唤醒审美自觉、激发创造的力量,让“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在幼儿园教育中落地生根。
文章来源:《大河美术报》 https://www.zzqklm.com/w/qk/35647.html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