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体育网球教学开展路径探究
摘要:网球是常规球类运动中的一种,但相对篮球、足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的普及率偏低,进入校园的时间也偏晚,在过往很长时间的体育课堂上都没有专门开展网球教学。但网球运动也同其他球类运动一样,是能锻炼学生全身的运动,无论是站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还是培养学生运动习惯的视角下,网球都有着进入校园、进入体育课的价值,因而新课标也将网球教学纳入了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也正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就需要对如何有效开展网球教学的问题展开细致、深入的探究与思考。本文就主要围绕新课标下小学体育课上的网球教学展开,先是介绍了小学体育网球教学的开展困境,再是探究了新课标下小学体育网球教学的开展路径。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体育;网球教学;开展路径;探究
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被大致划分为了五个部分的内容,其一是基本运动技能,其二是体能,其三是健康教育,其四是专项运动技能,其五是跨学科主题学习,而专项运动技能中又包括球类运动技能、田径类运动技能、体操类运动技能、水上或冰雪类运动技能、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技能和新兴体育类运动技能,对网球运动的教学就属于专项运动技能下对球类运动技能的教学。但新课标中没有对网球这一运动项目的教学提出具体的要求,所以在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师对网球的教学要更多的站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视角下规划内容与形式,以便能更好的达成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养成学生运动习惯,以及提升学生运动水平和运动能力的育人目标。
1.小学体育网球教学的开展困境
球类运动大多对场地和器材有着相对严谨的标准,网球就是其中的一种,而同足球、篮球、乒乓球和羽毛球一样,网球也是一种技巧性较强的运动,且相对足球、篮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的技巧要求更高,因而对教师教学的专业素养较高,对学生来说的上手门槛也较高。基于此,小学体育课上对网球项目的教学就不可避免的面临着三重困境,一是师资不足且网球专业素养不高,二是场地不足且硬件建设不够完善,三是学生年龄小且参与兴趣不持久。
1.1师资不足且网球专业素养不高
在我国,网球运动的普及率偏低,专业学习网球的人偏少,市场上爱好网球或擅长网球的教师也偏少,有能力教好网球的教师更少。而学校体育课程中对网球教学的引入是近几年才开始的,不少学校都没有专门招聘专精网球的体育教师,所以体育课堂上对网球的教学一直都存在着师资不足的问题,大部分教师都缺乏相关的专业认知和教学经验。教师在网球方面的专业素养不高,能教给学生的技巧和经验相对其他项目自然偏少,所以课上的教学难以达成理想效果。
1.2场地不足且硬件建设不够完善
网球运动有特定的球和球拍,对场地也有着一定的要求,首先就是尺寸,一块标准的网球场要求占地面积不小于670平方米,而很多中小学校在规划时都没有预留建设网球场地的空地,然后是材料,网球是一项需要前后左右跑动的运动,地面材料不符合要求就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最后是设计,包括排水、坡度等,场地设计不合理就会对网球对战的公平性和运动者的舒适性造成负面影响,而没有专门规划和建设的场地大都不符合网球运动基本的场地要求,自然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运动。
1.3学生年龄小且参与兴趣不持久
不管是网球还是其他任何一种运动,都是主体性运动,即需要作为参与者的学生主体充分展现出自己的运动能力和主观能动,运动能力偏差的学生在打网球时很难收获良好的运动体验,也很难真正感受到运动的乐趣,而体验不好、感受不到乐趣或没有伙伴陪同等问题就会影响到学生参与网球运动的兴趣。再加上小学生因为年龄小而导致的耐性和耐力差,很多小学生即使有兴趣主动学习网球或主动参与网球运动,兴趣维持的时间也偏短,不足以支撑他们学会一些网球运动的专业技能。
2.新课标下小学体育网球教学的开展路径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应当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展开,在教学新课标中没有设定具体要求的教学内容时更应如此,就像是小学体育课上的网球教学。而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小学阶段体育课程的核心素养就被概括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即是说,教师需要站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视角下,科学规划小学体育网球教学的教学内容和开展路径。结合当前阶段小学体育网球教学的困境来看,教师就可以先借趣味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再借生活材料来弥补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缺陷,之后通过分层的因材施教来提升教学的质量,最后通过团队性友谊比赛来引导学生对课上学到的网球技巧的综合练习。
2.1用游戏做导入,借趣味游戏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相对单纯的运动,游戏更贴近小学生的兴趣点,游戏本身也是大部分小学生都喜闻乐见的活动,以游戏形式导入教学或开展教学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兴趣,也更利于维持学生对网球的兴趣,所以往往能收获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新课标下开展网球教学时,小学体育教师首先就可以用游戏来做导入,然后借着趣味游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具体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在一个完整的网球教学周期里,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一周期各阶段的实际教学内容和目标来具体设计游戏活动,就像是在网球教学的初期,教师就可以基于“为学生建构对网球运动的基本认知”的教学目标,设置过障碍式的动作模仿游戏。教学前,教师就要先联合学生一起定制一些中部有掏空的竖立纸板,掏空的部分在形状上有着一定的要求,即要对应网球运动中的某些技巧动作,包括站姿执拍、半蹲式执拍、发球挥拍、上/下接球挥拍、向左/向右接球挥拍等,每一块纸板上都可以对应一两个网球的技术动作做掏空处理,而每一处的掏空都要尽可能的不用重复的形状。实际开展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先按小组分发网球拍,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趣味的游戏竞赛,各小组需站在同一条起跑线后,以接力的形式拿着网球拍快速穿过路径上的纸板障碍。这种形式的游戏就能以更生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一些动作要领,方便教师之后有针对性的动作技巧教学。
2.2化用生活资源,借生活材料弥补硬件设施缺陷
小学体育课上的网球教学更多承担着的是网球启蒙的育人职责,教师不需要将学生培养成水平多高的专业网球选手,因而在实际开展网球教学时,即使学校在硬件设施的建设方面存在一些缺陷,教师也可以选择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弥补,在技巧练习中化用材质、形状等类似的生活资源就是一种选择,可在学校配置的网球拍不够班级人手一个的情况下选用。
具体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就可以在不涉及正式训练或系统练习的教学环节灵活化用生活资源,像是在教学和引导学生练习挥拍动作时,教师就可以用一些装有沙土增重的直筒来充当网球拍,以帮助学生找手感。用其他物品替代网球拍开展无关紧要的动作技巧教学也有着一定的好处,最主要的就是可以弥补学校硬件设施的缺陷,与之对应的则是可以尽可能的降低学校网球器材的损耗。小学生的握力不足,球拍很容易因惯性脱手,摔的次数多了就可能造成球拍的损耗,等到学生基本掌握动作要领后再使用真正的网球拍练习,球拍的损耗率就能降低。同理,在发球与接球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先使用生活中其他与网球大小、形状相似的物品替代真实的网球,以锻炼学生抛球后和接球时定位网球位置的能力,等到学生基本能够精准判断球的落点以后,再使用真实的网球来开展教学,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发球和接球的手感。
2.3分层开展教学,借因材施教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一个人的运动水平,会受身体素质、身体机能、运动素质、经验积累、运动认知和技巧掌握情况等因素的影响,有运动天赋高的人,也有运动天赋低的人,有适合运动的人,就有不能运动的人,所以在运动方面,学生间的客观差异尤其显著。因此,在新课标下开展网球教学时,教师也要本着因材施教的理念,分层开展教学,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具体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就需要先综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来对学生进行分层,然后再结合学生对网球的了解和打网球的经历来对学生进行分层,前一种标准下的分层主要影响的是对教学强度的规划,后一种标准下的分层主要影响的是对教学内容的规划,科学的分层就是践行个性且全面的网球教学的关键与前提。就以击球的教学为例,网球教学中的击球教学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原地不动的击球,另一个是跑动中的击球,客观层面上这两种击球练习之间存在着的是一种递进的关系,学生需要先练习原地击球,击球的稳定性达到一定水准后再练习跑动中击球。但在实际的教学和练习中,不同的学生在掌握击球技巧和提升击球稳定性的两项学习活动中,效率、质量和进度都是存在差异的,这时候教师就需要将水平、进度相近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层次,然后再综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综合水平来分层规划练习的内容与强度,以整体把控教学质量与进度。
2.4组织团队比赛,借友谊比赛引导网球综合练习
对包含网球在内的所有技巧性运动的教学,都需要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单项或者说专项的技能、技巧教学,第二个阶段则是紧接在技能、技巧教学之后的综合性练习,前一个阶段注重技巧的掌握,后一个阶段注重比赛中对技巧的综合运用。而在综合性练习阶段,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教师就可以通过组织团队比赛的方式来引导综合练习,这种形式的练习也有助于对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项核心素养的同步培养。
网球是一种对战运动,单人的练习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技巧掌握的熟练度,但不足以真正教会学生如何打网球,更不足以提升学生的网球水平。所以,在完成全部的技能、技巧教学后,教师就可以专门用几节课的时间来组织比赛,并用比赛来进行总结和收尾,比赛在这之中也能起到同时起到检验学生技巧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情况的作用。具体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就有必要结合学生实际的运动能力和网球水平来组织团队性的单人、双人网球比赛和趣味性多人网球比赛。其中,单人与双人的比赛都可以沿用正式网球比赛的规则,但在沿用的同时也要结合学生实际的能力水平来进行适当调整,而趣味性多人比赛的规则制定则有着更强的灵活性,以趣味为基本原则,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的运动能力和网球水平来设计比赛形式与规则,诸如以接力的形式发球和接球,团队里每一个人在一个循环里都只能发一次或接一次球。
3.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要求下,小学体育有必要将网球的启蒙教学纳入课程教学内容,小学体育教师也应当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向下,结合课程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合理规划教学内容与科学开展教学活动,以落实对学生的网球启蒙和运动兴趣、运动意识、运动习惯培养。而在小学体育课上开展网球教学,教师专业素养、学校硬件建设和学生参与兴趣就是三个绕不开的话题,要想保障教学的高质、高效和有效,学校和教师就需要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硬件及软件优势,同时最大程度上弥补硬件与软件建设的不足,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来实现网球教学有效性的最大化,也以此来推动学生更高效的网球学习和网球练习。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