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运动在中学体育课堂中的实践效果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和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网球运动因其趣味性强、易于开展且具有良好的育人价值,逐渐成为中学体育课堂的重要选项。网球运动在提升学生体质、培养运动兴趣及发展综合素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推进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分析网球运动在中学体育课堂中的实践效果,为完善中学体育教学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网球运动;中学体育;教学效果;体质提升;综合素养
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网球运动作为一项优雅且富有挑战性的体育运动,不仅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社交能力。在中学体育课堂中引入网球教学,对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网球运动融入中学体育的价值审视
网球运动作为一项集竞技性、趣味性、健身性于一体的体育项目,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和实践意义。将网球运动引入中学体育课堂,不仅能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更能通过其独特的运动特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1]。在当前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网球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育人价值,正逐步成为中学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 1网球运动
(图片来源: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4_36/CA9E108E5D2A1E617A786051AA322B82A5DDD8B2_size68_w1080_h720.jpg)
1.1网球运动的特点及教育价值
网球运动融合了力量与技巧、个性与协作、竞争与合作等多重元素,体现出显著的教育价值。在身体素质方面,网球运动要求运动员具备全面的协调性、灵敏性和爆发力,通过挥拍击球、移动防守等动作,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身体平衡能力和反应速度。在心理素质培养方面,网球比赛中瞬息万变的局势要求学生保持高度专注,培养临场应变和抗压能力。同时,网球运动蕴含的礼仪精神和竞技道德,能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人格品质。在分析判断能力方面,网球比赛中需要不断研判对手战术、调整自身策略,这种思维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战术意识。
1.2中学体育课堂开展网球教学的条件与可行性
中学体育课堂开展网球教学具有现实可行性。在场地设施方面,标准网球场经过适当改造可容纳多组学生同时练习,微型网球场地更易于在有限空间内开展教学活动[2]。在器材选择方面,青少年网球拍重量适中、尺寸合理,初学者专用球的弹性和速度都经过特殊调整,更适合中学生练习。在教学安全方面,网球运动的非对抗性特点降低了运动伤害风险,合理的分组教学能确保练习强度符合学生体能水平。在经费投入方面,球拍、网球等器材可反复使用,维护成本相对较低,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
1.3网球教学与中学体育课程标准的契合性
网球教学与中学体育课程标准在目标定位、内容设置和能力培养等方面高度契合。在运动技能发展方面,网球教学涵盖了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技能的培养,符合课程标准对运动能力发展的要求[3]。在体育素养培养方面,网球运动的规则意识、竞技精神和团队协作理念,与课程标准倡导的体育品德教育目标相一致。在学习方式培养方面,网球教学中的分组练习、技术分析和战术讨论等环节,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学习方法的要求。在健康教育方面,网球运动的科学性和趣味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实现课程标准中的健康教育目标。
2.中学体育课堂网球教学的实践创新
网球教学在中学体育课堂的创新实践,着重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系统设计、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和安全措施的科学规划等方面[4]。通过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制定严密的安全预案,使网球教学既能保持其专业性,又能适应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具有特色的网球教学模式。
图2中学体育课网球教学
(图片来源:https://img1.baidu.com/it/u=555650091,820556902&fm=253&fmt=auto&app=138&f=JPEG?w=1067&h=800)
2.1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
中学网球教学内容设计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将教学过程分为基础入门(6课时)、技术提高(12课时)和实战应用(12课时)三个阶段。基础入门阶段通过"持拍接力赛"和"网球接力跑"等趣味性球感练习,培养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兴趣,帮助掌握正确的握拍方法和基本站位。在此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球感和基本协调性,通过"空拍模仿练习"培养击球动作意识,设计"原地颠球"、"行进间运球"等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建立对球的感知能力。技术提高阶段采用分解教学法,将正手击球、反手击球、发球等基本技术细分为预备姿势、挥拍动作、击球点选择等环节。在正手击球教学中,通过"定点抛球"练习培养击球点感知,每人至少保证15次有效练习;随后进行"原地对墙击球",保持4-5米击球距离,每组练习20个球,强化动作规范性。实战应用阶段设计"三球小赛"、"车轮战"等比赛形式,每节课安排15-20分钟的实战训练。在这一阶段,特别注重战术意识的培养,通过观看示范视频和实战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战术原理,并在比赛中灵活运用。
2.2分层教学与趣味性教学方法的运用
分层教学采用"三层次递进式"教学模式,通过协调性测试(30秒原地颠球)、灵敏性测试(米字跑)和专项技能测试(对墙击球)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并实施"导师制"小组学习。针对不同层次制定差异化教学目标:初级组重点掌握基本动作要领,以完成5米内对打为达标要求,每节课安排不少于30次的基础动作练习;中级组学习不同高度球的应对方法,要求完成连续10次以上对打,并能应对不同方向的来球;提高组着重训练不同落点和旋转球技术,培养战术意识,要求能在实战中运用至少三种基本战术。教学过程中创新开发"网球保龄球"、"移动打击战"、"对抗升级赛"等趣味性教学游戏,在场地上设置不同分值的目标区域,通过击球获得积分。"移动打击战"要求学生在不同移动路线中完成击球,提升移动中的击球能力。"对抗升级赛"采用车轮战形式,胜者留场,败者轮换,既保证练习强度,又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通过这些趣味性教学设计,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技能水平。
2.3教学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措施
网球教学的安全保障体系注重全方位防控,包括场地器材管理、教学组织安排和突发情况应对三个维度[5]。在场地器材方面,建立每周定期检查制度,重点检查场地防滑性能、围网牢固程度和器材完好状况,做好场地排水和防晒措施,及时更换损坏的握把胶带和网线,确保器材使用安全。教学组织上实行"4+1"练习模式(四人一组轮换击球,一人负责捡球),科学安排运动密度,每个练习环节控制在10-15分钟,中间适时安排休息和补水。针对网球运动易发生的腕部、肩部损伤,设计专门的热身活动方案,包括5分钟的整体热身和8分钟的专项热身,系统进行手腕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肩部肌肉拉伸。同时建立完善的突发情况应急预案,配备专门的医药箱,明确不同类型损伤的处置流程和负责人,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急救知识培训,确保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处置,保障教学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3.网球教学实践效果及优化建议
网球教学在中学体育课堂的实施效果显著,体现在学生体质水平、运动技能、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等多个方面的全面提升。通过系统化的教学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网球运动的基本技能,更在体能发展、心理素质、团队协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同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和优化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指明了方向。
3.1学生体质与技能水平的提升
通过为期一学年的网球教学,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在上肢力量方面,学生的握力水平较课程开始前有明显提高,体现了持拍击球对手臂力量的锻炼效果。在灵敏性方面,学生的反应速度和移动能力得到明显改善,这得益于网球运动中快速移动和及时判断的专项训练。协调性测试显示,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都有显著进步,特别是在移动中的平衡能力方面表现突出。在专项技能方面,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完成基本的发球动作,掌握了正手击球技术,并能进行简单的网球对打。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已经能够在比赛中运用基本战术进行较为流畅的对打,展现了扎实的技术功底。从整体来看,学生在发球准确性、回球稳定性等方面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体现了网球教学在提升学生运动能力方面的显著成效。
3.2运动兴趣与综合素养的发展
在运动兴趣培养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网球运动产生了浓厚兴趣,不少学生在课余时间会自主进行网球练习,部分学生还积极参加了校网球社团。学生对网球运动的认知也从单纯的体育项目上升到对其文化内涵的理解,较多学生开始关注并能够欣赏职业网球比赛,理解比赛规则和基本战术。在综合素养方面,网球教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体育品德和竞技精神。通过课堂比赛和班际联赛,学生学会了尊重对手、遵守规则、团结协作。调查显示,参与网球学习的学生普遍变得更加自信,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能够更好地面对比赛压力和学习挑战。这些变化充分体现了网球运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独特价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3.3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在教学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资源方面,现有的场地设施和器材配备难以满足大班教学需求,导致学生实际练习时间不足,影响技能掌握效果。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学校加大场地建设投入,合理利用墙壁等替代场地,采用分时段教学等方式提高场地使用效率。在教学方法方面,部分教师对网球专项教学经验尚显不足,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此,建议加强教师专业培训,适时引进专业教练进行指导,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评价体系方面,现有的考核标准过于注重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幅度和努力程度。建议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团队协作等因素纳入考核范围,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结语
在中学体育课堂中开展网球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实践表明,网球运动能有效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培养运动兴趣,发展综合素养。通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网球教学将在中学体育课程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