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美育资源赋能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实践路径探赜
摘 要:数智化美育资源通过深度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为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全新的理论逻辑、教学手段和资源。高校对数智化美育资源的运用,使“大思政课”逐步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数据化、智能化和平台化的现代教学模式转变,有助于提高“大思政课”教育内容的精准度,实现教育全过程嵌入、资源共享与多方协同等。高校应构建数智化美育教学平台,整合优质美育教育资源,提升教师数智化素养,建立数智化评价系统,拓宽实践教学渠道,促进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智化;美育资源;“大思政课”
数智化美育资源赋能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理论逻辑
数智化美育资源赋能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理论逻辑主要体现在数据化、智能化、平台化等方面,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其一,数据化分析有助于提高“大思政课”内容的精准度。高校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为学生绘制学习画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以及学习难点,通过智能算法,实现个性化美育案例和思政理论讲解内容的精准推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学生发展与知识体系之间的契合度。
其二,智能化技术贯穿“大思政课”教育全过程。它为“大思政课”教育的全面嵌入提供了有力支持,实现了学生知识、情感、信仰、意志和行为的全面转化。课前,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线上行为大数据,制订贴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案。课中,智能互动工具增强师生互动,教师可以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重点。课后,智能化评估系统收集学习数据,助力教师精准评估学习效果,持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其三,平台化实现多方协同与数智资源共享。一方面,平台化促进了高校“大思政课”多方协同的教学模式,使得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和深入。另一方面,高校通过建设数智化美育资源库,可以将优质的美育课程资源进行集中管理、整合和共享,打破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美育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数智化美育资源赋能高校提升“大思政课”建设的教学效能
数智化美育资源赋能“大思政课”,不仅能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还能精准把握学生需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为新时代的思政教育开辟新的思路。
其一,丰富教学资源,拓展虚实边界。教师借助大数据技术和美育资源数据库,能够广泛聚合各类信息资源,包括国内外文化艺术经典、社会美育案例、历史文化资源等,并将这些丰富多样的素材融入思政课堂,使教学内容系统化、动态化、一体化。例如,智慧美育数据中心数据具有安全透明、异构多样、智能运算、自动执行等特点,运用智能算法能够完成不同体量知识单元的拆分重组,形成适应不同学生个体认知框架的知识体系。[1]
其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互动性。一方面,大数据分析能够精准捕捉学生的学习倾向与轨迹,教师可以据此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例如,教师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发布视频、图文资料、在线测试等丰富的教学形式,学生通过弹幕、评论、点赞等方式实时反馈,增强课堂互动性。另一方面,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场景。例如,学生可以参观虚拟艺术展览馆,通过互动展览深入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象化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其三,优化教学评价,精准反馈促完善。教师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跟踪和记录,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在线学习时间、学习资源使用频率等,从而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准评价和反馈。同时,数智化评价具有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引入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数智化美育资源赋能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实践路径
数智化美育资源赋能高校“大思政课”,是全面提升“大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应有之义。在数智化浪潮中,学校急需探索新的实践路径,以推动美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其一,构建数智化美育资源平台,拓宽美育教学场域。数智技术是实现决策自优化和执行自动化的前沿技术,以其赋能“大思政课”需要打通多元空间场域,解决“大思政课”在育人全时段和育人各环节的时空桎梏,发挥“大思政课”的育人实效,使教育客体在人机交互中感受思政课的创新价值。[2]高校可以通过搭建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数智化虚拟平台,对非数智化美育资源进行数智化转换,构建数智化美育资源库,加强数据交换与共建共享,形成人机协同育人的合力。同时,高校可以引入智能推荐系统,通过“精确需求+精准供给+精彩讲授+精细评价”的全程式举措,实现优质美育教学内容的靶向供给。
其二,提升教师数智化素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高校应高度重视思政教师的数智化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数智化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持续优化智慧服务系统、安全预警系统和学情数据系统等。同时,高校应鼓励教师开展数智化美育教学研究,探索适合“大思政课”的数智化美育教学模式,创造一批具有创新性和示范性的教学成果。此外,高校应建立教师数智化教学能力评价机制,将数智化教学能力纳入教师考核体系,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数智化教学素养。
其三,数智化评价教学效果,实现精准教学反馈。首先,教师要利用智能教学平台和在线学习系统,全面采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多维信息,并通过课堂互动设备记录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等行为数据,为精准评价提供丰富素材。其次,高校要建立数据分析模型,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生成教师与学生的画像,精准识别学生的学习风格和知识掌握程度。再次,高校要优化反馈机制,基于数据分析结果,设计多元化的反馈方式,为教师生成精准的教学反馈报告,明确指出班级及学生的学习问题和改进方向。
其四,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实践教学渠道。高校应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加强与企业和社会机构的合作,邀请企业专家及社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共同开发数智化美育实践项目。这不仅能推动美育资源与思政课的有机融合,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实践经验。同时,高校应引导学生结合思政理论与美育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爱国情怀。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