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混凝土浇筑的监理控制措施探析
一、房建混凝土浇筑中监理的目标与原则
在房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监理的目标是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标准,控制施工进度达到预定计划,并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为实现这些目标,监理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预防为主,通过事前审核施工方案、材料质量及设备状态,确保各环节准备充分,消除潜在风险;第二,过程控制,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对施工工艺、浇筑操作进行全程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偏差和质量问题;第三,系统协调,通过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确保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之间的信息畅通,协调解决浇筑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此外,监理还应坚持独立、公正和科学的原则,客观评估工程质量,确保监理行为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最终保障房建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和安全。
二、混凝土浇筑前的监理控制措施
(一)材料质量控制
在房建混凝土浇筑前,监理必须严格控制材料质量,确保水泥、骨料、水和外加剂等符合技术要求。水泥应符合GB 175-2023《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监理需检查其强度等级、凝结时间、安定性等指标,并随机抽样检测,每50t水泥抽样不少于1次。骨料方面,粗骨料的颗粒级配应符合JGJ 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的要求,监理需核查其压碎指标(≤10.0%)和含泥量(≤1.0%)。水质应达到JGJ 63-2006《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规定的饮用水标准,监理需抽样检测水的pH值(应在6.5-8.5范围内)。外加剂使用量应根据现场环境条件和混凝土性能要求进行试验调整,其氯离子含量应控制在0.03%以下,监理需确保外加剂符合GB 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标准,并对进场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和合格证进行严格审查。
(二)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审核
混凝土浇筑前,监理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审核需严谨细致,确保设计符合GB 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监理应审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重点核查水灰比、砂率、坍落度等参数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及施工条件。例如,对于C30混凝土,水灰比应控制在0.45-0.50之间,坍落度需在100-120 mm范围内,以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工作性能,其具体控制要求可见表1。
表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
序号 | 设计参数 | 控制要求 | 单位 |
1 | 水灰比 | 0.45 - 0.50 | / |
2 | 砂率 | 35 - 45 | % |
3 | 坍落度 | 100 - 120 | mm |
4 | 氯离子含量 | ≤0.03 | % |
同时,监理需监督试验室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配和强度检验,要求试件数量不少于9组,每组3个样本,以检测7d和28d的抗压强度,确保达到设计要求的30 MPa以上。
三、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监理控制措施
(一) 施工工艺监理控制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监理需严格控制施工工艺,确保工艺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防止施工质量问题,具体监理流程可见。
监理应检查浇筑顺序和方法是否符合GB 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保证连续浇筑时间不超过2h,防止混凝土分层或冷缝产生。对于高层建筑浇筑,建议每次浇筑厚度控制在300-500 mm范围内。监理需监督振捣作业,要求振捣棒插入深度控制在50-100 mm的下层混凝土中,振捣时间应不少于15s,以避免混凝土离析或产生蜂窝麻面。监理应检查泵送压力和泵送速率,建议泵送速率为10-15 m³/h,泵送压力控制在10-15 MPa,确保混凝土流动性和施工速度的合理匹配。
(二)现场施工条件监理检查
监理需在浇筑过程中严格检查现场施工条件,以确保施工环境符合混凝土浇筑的要求。为此,监理应对施工现场的温度、湿度、风速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其在混凝土施工的适宜范围内,例如,环境温度应控制在5-35℃,风速不应超过5 m/s,以避免混凝土早期失水或表面开裂。监理还需检查施工用电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压性,确保振捣机、电动泵等设备在额定电压220V±5%范围内运行。现场应配备应急照明和备用电源,确保夜间施工和突发停电情况下的持续作业。此外,监理需对浇筑区域的排水设施进行检查,确保无积水现象发生,并要求施工人员在作业前佩戴防护装备,满足JGJ 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的规定。
(三)浇筑作业的质量控制
在浇筑作业中,监理需重点控制混凝土质量,以确保成型后的结构符合设计要求。监理应在浇筑过程中实时监测混凝土的坍落度,确保其在设计要求范围内(例如,C30混凝土的坍落度应在120±30 mm之间),并根据现场条件适当调整外加剂用量。混凝土入模温度应控制在5-30℃之间,监理应使用红外测温仪每2h测量一次温度。施工中,监理需对每车混凝土进行取样试验,每100 m³取样不少于1组,试样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95%以上。此外,监理需监督浇筑过程中模板的稳定性,确保模板无变形或位移,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检查表面平整度和密实度,确保无明显凹陷和蜂窝麻面,避免影响结构耐久性和外观质量。
四、混凝土浇筑后的监理控制措施
(一) 养护措施的监理控制
在混凝土浇筑后,监理需严格控制养护措施,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和耐久性。监理应监督养护的时间、温度和湿度等参数,确保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的要求。在常温条件下,监理应确保湿养护时间不小于7d,强度等级C30及以上的混凝土湿养护时间应不少于14d,浇筑后前3d内的表面温度不得低于10℃。如环境温度低于5℃,监理应指示采取覆盖保温措施或加热养护。监理需每天检查混凝土表面湿润状况,确保其处于持续湿润状态,湿度不低于90%,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防止混凝土出现早期裂缝或强度损失,确保其结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二)表面处理及缺陷修补监理
在混凝土浇筑后,监理应对结构表面的处理和缺陷修补工作进行严格监督和控制。监理需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全面检查,识别裂缝、蜂窝、麻面等缺陷,并根据缺陷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修补方案。例如,对于深度小于5 mm的表面裂缝,应采用环氧树脂灌浆法进行修补;对于蜂窝面积大于0.02 m²或深度超过10 mm的部位,应进行凿除和高强度修补砂浆填补。监理应核查修补材料的性能是否符合JC/T2381-2016《修补砂浆》的技术要求,确保其抗压强度不低于30 MPa。监理还需确保修补作业按规范施工,及时检验修补效果,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耐久性。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房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监理控制措施进行系统分析,明确了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关键因素,包括材料质量、施工工艺、现场环境控制及后期养护等。通过严格的监理控制,可以有效减少施工中的质量问题,提高工程整体质量与安全水平。今后,应进一步细化具体措施,以应对不同施工条件下的挑战,确保房建项目的施工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 《产品可靠性报告》 https://www.zzqklm.com/w/kj/32519.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