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扎实推进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一体化建设

作者:唐彦章、于丽娜来源:《通化日报》日期:2025-07-31人气:21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体制机制与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随着各学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向纵深推进,也存在着学段衔接贯通不足、内容分层递进不够精准等现实瓶颈,亟需以一体化建设打通教育路径。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一体化建设,既关乎教育成效的巩固深化,更是以分层递进的内容体系培养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要聚焦内容体系分层递进、学段协同衔接的核心要求,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一体化育人格局。
一、明确目标、建强队伍、优化顺序,构建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一体化的布局
第一,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一体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是构建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的内容培养体系。各学段需依学生认知规律分层推进:小学阶段侧重情感启蒙,通过民族文化体验、国家象征认知等,培养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朴素归属感;初中阶段侧重认知深化,系统学习民族交往史与共同抗争史,理解“多元一体”的历史根基;高中阶段侧重理论认同,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党的民族政策,培养维护团结的理性自觉;大学阶段侧重价值内化,通过系统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提升运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成为坚定践行者。第二,队伍是教育内容一体化落地的关键支撑。必须构建覆盖大中小学、具备相应素养能力的专业化、一体化师资队伍。需构建覆盖全学段的一体化师资体系:一是分层培训,针对不同学段教师知识结构,强化民族理论、政策及历史文化的教学转化能力;二是跨学段交流,建立教研共同体,通过联合备课、案例研讨等促进学段衔接;三是资源支持,提供权威教材、数字化案例库等,提升教学质量与吸引力。第三,内容顺序安排是实现一体化的核心环节,必须遵循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原则。一是顺应认知规律,低学段侧重具象感知,高学段侧重抽象思辨;二是避免内容重复,精准设计各学段内容的深度与侧重点,杜绝低水平重复或断层;三是贯穿逻辑主线,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各民族共同开拓发展”“伟大复兴共同梦想”等核心脉络串联全学段内容,形成层层递进、有机衔接的教育体系。
二、瞄准目标、加强衔接、深化整合,确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大中小各学段的教育内容
第一,精准瞄准核心素养目标,各学段相关的教育内容设计,必须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核心目标,聚焦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具体内容的选择要服务于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第二,着力加强学段内容衔接,要注意纵向衔接,建立学段间内容协调机制。小学内容为初中打基础,初中内容深化小学认知并为高中奠基,高中内容提升理论深度为大学研究铺路,大学内容则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升华。确保知识链条完整、能力要求递进、价值认同深化。要注意横向呼应,同一学段内,不同学科涉及的相关内容要相互呼应、协同配合,形成教育合力,避免割裂或矛盾。第三,有效整合多元教育资源。要注意跨学科整合,打破学科壁垒,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主渠道,同时深度挖掘语文、历史、地理、艺术、体育等课程的相关元素,实现全学科育人。要注意课内外整合,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主题活动、网络教育等紧密结合。利用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文化节庆等资源,开展沉浸式、体验式教育。要注意线上线下整合,利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网络平台,拓展教育时空,创新教育形式,增强互动性和吸引力。
三、统筹规划、共同交流、保持更新,保障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一体化的推进
第一,要强化顶层设计与整体视图。需要在国家层面统筹,教育主管部门需进行系统性顶层设计,制定一体化建设的指导纲要、课程标准框架和内容指南,明确各学段目标、内容边界、衔接要求。需要在区域层面协同,省、市、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协调机制,统筹区域内大中小学资源,指导并监督一体化方案的实施。需要在学校层面落实,大中小学需将一体化要求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课程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第二,要构建常态化的共同交流机制,需要建立教研协作体,搭建稳定的跨学段、跨区域教研平台(如联盟、工作坊、线上社区),定期开展联合教研、成果展示、经验分享活动。需要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建立由一线教师、教研员、学生、家长参与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各学段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经验和建议。需要推广优秀案例,及时总结提炼一体化建设的有效模式和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推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第三,要建立动态更新的保障机制。需要在内容上与时俱进,建立教育内容定期评估和动态更新机制,及时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民族工作最新实践、学术研究新进展、社会发展新需求融入教材和教学。需要在方法上不断创新,鼓励基于学情和时代特点,探索运用情景教学、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提升教育实效。需要在评估上科学有效,建立涵盖知识掌握、能力提升、价值认同等多维度的科学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将评价结果用于持续改进教学和内容设计。



文章来源:《通化日报https://www.zzqklm.com/w/qt/36980.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