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新闻教学转型的方向与对策探究
一、新闻教学改革转型的核心
任何一个学科的设立都是与社会需求有着直接关系,新闻学进入高校成为专门学科就是由于新闻业发展的需要。新闻学科的特殊性就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新闻实务课程的核心地位。就当前大环境下,在全球范围内新闻实务课程都被认为是新闻学科的核心或者主干课程,而当前新闻教育的改革也是围绕这一核心进行。近年来新闻教育改革在课程设置时已经达成共识,改革传统的教学课程,紧密围绕数字新闻和媒介融合的发展情况和需要,依据人才要求设计相关课程内容,同时对原有的实务课程进行整合。新闻学科具有人文、社会学科特点。新闻学位社会科学,提倡以理性思维,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来发现、揭示新闻现象、新闻活动的特点、规律以及与社会的关系和对社会的影响。新闻学同时强调“本着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来研究新闻现象、规范新闻活动、塑造新闻人才,关注具有人文色彩的诸多重要领域和问题,如新闻敏感、新闻价值、职业道德、新闻自由等,饱含人文之思。”说明新闻学同时具有多学科的性质,除了具备丰富的人文素养外,同时要求有理性的思维训练,掌握相应的科学技术和技能。
二、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明确职业范围
新闻学教育一直以“无缝对接”业界,培养“成手”为理念,近年来新闻媒体出现巨大的变革,无论是新闻形式、新闻途径还是新闻主体和平台,均与传统媒体有很大不同,新闻工作者除了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同时需要具有运营、维护等技能。2012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认为 “复合型”人才是新闻学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这就明确了新闻教育在培养人时要以基础型与应用型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为主要目的,坚持“一专多能”的培养理念。近年来新闻专业毕业生明显增多,而新闻行业职位有限,“僧多粥少”现象明显,因此大部分毕业生在毕业后并未从事新闻媒体工作,而是在一些新媒体运营、企业企宣部门等职位工作,因此高效新闻学教育针对的行业也越加的宽泛,由于不同行业内部不同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是不同的,一些行业甚至存在悖离的操作理念,因此在业界转型的初级阶段,新闻学教育如何培养“成手”也就无法明确。在设置新闻课程时,必须要以人文社会科学的属性为视角,发现与解释新闻现象,必须具有批判思维和全局思维,对新闻专业毕业生可能面对的工作岗位进行全面掌握,并给予全方位的训练和培养,为社会提供全职型人才。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高校也顺应潮流变革教学课程,针对新媒体的发展增设相关的课程,同时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始终有一个问题被忽略,及时新闻课程到底应该涉及哪些方面,明确这个问题不仅是新闻教育进行的前提,同时也是在当下新闻业转型的过程中,帮助新闻业厘清行业范围的一个过程。与当前新闻媒体行业主持人、记者等传统职位紧缺相对应的是,新闻行业一些新岗位如互动编辑、信息数据编剧、市场拓展人员和产品经理等岗位人才缺口较大的局面,这就反映了当前我国高校新闻教育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即新闻教育涵盖范围不足的现象,然而这一问题并未被高校教育者或者业界学者重视。就目前来看,我国新闻业这至少有四类人才比较欠缺:参与主管新闻业的职能部门与相关部门和单位沟通的专向人才;具有较强的公关能力,与客户建立和维持深度关系的人才;包装、设计新闻产品和内容的专向推广人才;对基本数据进行挖掘、追踪技术更新且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的全面人才。
三、新闻教学中课程设计的具体路径
在对新闻学课程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尊重“行业逻辑”、“学科逻辑”和“技术逻辑”,多维化、立体化的改变传统课程,设计适应新闻学发展和需要的课程。
(一)在“行业逻辑”指导下进行课程设计
传统的新闻课程设计是线性思维,也就是说将传统媒体的生产过程进行线性复制,主要包括新闻采访、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和新闻写作四类,这一思路是符合传统大众传媒时代的需要,与其技术特征相符合。然而到了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开始转型,新闻的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已经不再是线性模式,而是转变为立体式。多渠道和多维化的生产模式,传统的课程设计逻辑已经不能适应这一变化,必须做出改变,因此新闻教育学应该具有前瞻性的对新媒体时代需要的人才类型进行分析,并设计相应的课程,以为新闻行业提供具有全面学科认知能力的人才上,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三点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挖掘新闻信息与客户信息的能力;生产新闻内容且提高内容呈现力的能力;产品营销能力和维护客户的能力。
(二)依据“学科逻辑”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一直以来,新闻教学具有“迷信”业界的倾向,缺乏必要的反思视角和批判性思维,这显然是违反学科本质的,因此大学教学必须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为学生提供总结、反思和树立的空间。大学的环境相对自由和宽松,非常适合试验课程的开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开设实验课,针对新闻界的最新动态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索,不仅能够使学生与业界更好的联系,同时有助于学生反思、主动思考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新闻界。
(三)依据“技术逻辑”打破设课壁垒
信息技术瞬息万变,新闻业要实现变革和转型也绝不仅是应付当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各行各业之间联系更加紧密,各学科、行业之间的壁垒被打破,建立起一个有着无限延展力的合作平台。新闻教学也应该打破传统人为设置的课程壁垒和限制框架,通过立体化、平台式方式来实现不同学校之间教师的合作,共同促进新闻教育业的发展。建立更加广泛和融合的平台,为学生与教师、与社会、与新闻业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与频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层面。立体化平台指的是以课程为平台,实现师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交流,建立了畅通的交流通道,从而为学生学习、创新提供新的路径。平台式思维指的是根据不同学科的内容特征进行整合后,将逻辑上具有共同性的课程链接在一起,由专长不同的教师共同参与到授课中去,如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开设的“融合采编技术”与“融合报道”课程,就是采用平台式教学,由业内学者、专家和任课教师共同为学生授课,学生配合教师的讲解而进行实践。上述两种平台要实现其真正价值,发挥其作用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真正的实现为学生服务。
四、结束语
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体的传播渠道、传播方式、受众习惯、媒介偏好等均出现了巨大的改变,传统广播电视媒体视线媒体融合势在必行,在这一背景下,新闻教学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向,推进教学变革,培养具有新媒体思维的复合型、应用型的专业人才,从而使学生更好的适应新媒体发展的需要。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qk/950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