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人、报道人、教育人——先秦儒家思想对当代新闻传播活动的启示
冯友兰先生有言,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在中国的哲学中,儒家无疑又是最主流、影响最大的一派。而在世界四大古文明中,之所以唯有华夏文明能历经沧桑,流传至今,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器物层面上不断演进的象形会意文字系统;二是精神层面上根深蒂固的文化价值系统。这文化价值系统的核心就以儒家思想为代表。
新闻传播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项活动,具有十分鲜明的“人学”色彩。既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如此重要,那么当代新闻传播活动一方面如何在中国传统文化、本土思想中汲取智慧,从而指导自身更好地发展,另一方面如何进行参照借鉴,发现自身的问题,这是一个值得思考且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一、关注人: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人本思想
儒家是诸子百家中十分“入世”,且以“仁义”为核心的学派,孔子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主要分为中庸、仁义和礼乐三大部分,中庸属于方法论,仁义是内容,礼乐是形式。孟子主张“人性善”,是儒家中的理想主义,而荀子则提出“性恶论”,代表着儒家现实主义的一派。在当代新闻活动又何尝不在经受着专业主义和现实环境的碰撞呢,儒家经典中的许多思想,是当代中国新闻传播活动中最好的镜子。
学生樊迟曾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答:“爱人”。孟子也提到“仁者爱人”的命题(《孟子·离娄下》),真正的仁爱之人是一个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论语·乡党》记载,“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孔子在下朝以后,听闻自家马厩被烧毁,只问到是否有人受伤,不问马,这里反映的是在孔子的思想中,人是社会的主体,遭遇灾难时,第一反应是关心人的安危,而非财产损失。但在如今的灾害新闻报道中,少数媒体时有发生“问马”不“问人”的现象,即将报道的关注点放在官员指挥救灾,关注财产损失或是灾害之剧烈程度,而将真正的人的生命安全、伤亡情况置之不顾,更不用说对受灾者灾后心理创伤的关怀。这不但不符合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更是新闻报道中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
儒家另一个影响巨大的思想是“民贵君轻”,儒家的政治哲学认为只有圣人才可以成为真正的王,若当权者不具备这样的道德条件,人民有权发起革命。孟子曾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荀子也提出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儒家思想历史上长期被统治者认定为主流思想,同时依然保留着“民贵君轻”的主张,有它独特的哲学智慧。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这样的民本思想反映为我国媒体必须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党性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即新闻媒体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做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新闻工作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成为党和人民沟通的桥梁,宣传党的思想,反映群众呼声。而非只重领导业绩,忽视了人民诉求。
在我国,新闻事业具有“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双重属性,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必须摒弃固有思维,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以党性原则为根本,以受众需求为导向。媒体作为社会生态环境的一部分,若想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除了遵循新闻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外,新闻传播活动中必须关注人,贴近人,以人为本。
二、报道人:以中庸之道归回新闻本真
《中庸》本是《礼记》的子篇,经后世“两程一朱”极力推崇,最终成为“四书”之一。有人说中庸是中国道德哲学的最高智慧,也有人说它不过是软弱之人不抵抗的借口。“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庸也》),所谓中庸,强调的是一种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处世态度,而我们不妨从新闻传播的角度,且看中庸思想在当代新闻报道中能带来什么样的启发。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客观是报道的灵魂,这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应有之义。中庸者,中不偏,庸不易,在新闻报道中不偏的是对新闻的全面报道,不易的是对新闻专业主义的不懈追求。在写作方式上,新闻写作要求文笔凝练,朴实去雕饰,而一味地追求朴实则易导致作品单调无味,缺乏对读者的吸引力,如今新闻作品时政类硬新闻往往陷入模式化写作的窠臼,而趣味猎奇性的软新闻则文笔夸张不堪入目。那么如何达到讲事实写报道既不赘言又引人入胜呢?在儒家的哲学智慧中给出了答案:孔子赞赏《诗经》中的说法“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论语·学而》),在新闻写作中应当精益求精,反复雕琢。“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庸也》),指在写作上朴实多过了文采,则显得粗野,文采多过了朴实,则又显得虚浮,两者搭配适当才是君子之道,这难道不是对当代新闻写作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吗。同样,在报道内容上,客观中立的报道态度是我们一贯的主张,这其中就包含着不偏不倚,对立统一的要求。所谓客观中立,尤其是在人物报道上,对于双方或多方的观点不能偏废,更不能带有个人好恶、人云亦云,必须不偏不倚,将真实全面的事实情况展现在受众眼前。
在任何国家的新闻传播活动中,必然有着多重因素多种势力对新闻的客观中立施加影响,部分新闻工作者受到政治压力或是经济因素的驱使,存在虚假报道、隐瞒报道等新闻寻租现象。我们提倡正面宣传,并不是对负面新闻视而不见,中国人民大学陈力丹教授提出,正面宣传并不是报喜不报忧,强调的是传播效果,坏事发生了,处理得好,批评有理、有利、有节,传播效果就是正面的;而好事若作为局部当权者的政绩来宣扬,传播效果确实负面的,损害党的声誉。
真正地关民之所切,思民之所想,不断提升受众地位,秉持客观中立的原则,才是媒体提升公信力根本途径。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提出的中庸之道,如何在现世的复杂环境中坚守其本义,是新闻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三、教育人:成风化人进行正确舆论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2月19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用48字概括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其中包括: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又在同年第十七个记者节到来之际提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而如何通过新闻传播活动做好舆论引导,达到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作用,党如此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其原因就在与新闻传播活动具有影响深远的教化和导向作用。
《论语·颜渊》中孔子说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上之草,必偃。”风之所向即草之所伏。在礼乐文化传播中,君子是社会的上层,必须以自身品行引导庶民的倾向,旨在加强舆论引导,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对于舆论带来的重大社会效果孔子也有明确的认识,“一言可兴邦,一言可丧邦。”(《论语·子路》,这是孔子对鲁定公说的话,话中的“言者”当然是国家的关键领导人物。而在当代社会,重视舆论的社会影响,要达到正面的传播效果,新闻媒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负责任的媒体应当是社会的瞭望者,风向标,在翻腾的社会潮流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领着社会前进。
新闻媒体的教育功能是媒体与生俱来的基本功能之一,孟子谈到君子的教育“有如时雨化之者”(《孟子·尽心上》),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春风化雨,更提出“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上》),都是提倡良好的教育不但能够普遍深入,培养德行,更能凝聚人心,稳定社会。当代新闻媒体在教育上有着它独特的优势:首先是影响范围广,公众每天都在进行媒介接触,它所能影响的受众阶层、年龄范围远超传统学校教育;二是传播速度快,由于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任何知识的传播速度远超于口头或书本传授;三是接受门槛低,报刊售价较低,电视也走入寻常百姓家。任何人只要能看、能听,就能从大众传媒上获取信息。
新闻媒体不可只为眼前利益而进行三俗化报道,更不得有损害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倾向。能否发挥好教育和导向的作用,对于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稳定社会,传承文化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qk/9501.html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