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记者新闻采访创新模式研究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融合传统媒介载体是大势所趋。在融媒体时代下,广播新闻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广播新闻内容、广播新闻形式、广播新闻栏目,都需要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服务听众,注入创新理念。广播电视新闻创新的基本要求是保证新闻内容的质量,建设好广播新闻文化,强化时新观念,服务大众。
一、融时代新闻记者从业面临的困境
新闻的真实性是贯穿新闻采访、编辑等的全过程,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以视频与声音的形式来传播新闻,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它非常容易引起受众的注意。因此,在融媒体时代,传统的新闻记者如果想要获得受众的注意,打破常规,实现转型还面临着一些困难。
(一)采访途径的转型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采访途径与采访形式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摸索。首先记者要不断提高的自己的业务能力与业务水平,要在保证新的舆论环境的条件下,甄别新闻事件的真假,保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另外,在传统的采访过程当中记者只要捕捉到优质画面,新闻就成功了一半。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记者一方面需要积极提供信息源,一方面还需要提供网络、报纸、电视等多种服务。在具体采访过程中,记者要有较强的敏感性,画面、声音、图片、视频等都是重要的素材,传统记者采访的旧思路、旧观念急需改变。
(二)管理理念的制约
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对媒体管理带来一定困扰。我国大部分电视台均已形成了自己稳定的节目制作流程,在条条框框的规定下,无法充分发挥记者的创造性与主动性。给记者更多的自由、简化审批程序、积极探究管理模式上的创新,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技术壁垒
媒介融合根本诱因是数字技术的成熟,新型媒体的发展倒逼传统媒体踏上数字化转型之路。新闻的数字化生产对采编人才的要求更高,除了掌握图、文、视频等媒体产品的采编技能,还要求新闻记者掌握多媒体平台采编技术,特别是对互联网传播技术的熟练运用,而这恰恰对新闻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构成了挑战,成了很多新闻记者转型途中难以突破的技术壁垒。
二、融媒体时代记者新闻采访模式的转型
(一)加强对融媒体的认知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记者应充分认识新媒体的助推作用,正确认识媒介融合。新形势下,电视台与新兴媒体两者之间不是此消彼长、非此即彼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实现竞合共赢。新兴媒体的发展将会扩大电视品牌优势、内容生产优势,进而促使电视台层次影响力加深、内容覆盖范围增加。另外,及时引入新兴媒体,还可实现受众与电视台之间的巨大变革,真正将受众吸引到电视传播活动的制造、评价中来,做到形式内容、心理的贴近。在正确认识时代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记者还应加强自身学习与提升,真正成为通才,不仅会采访写作,还能拍摄、记录,并可熟练使用多种媒体、设备,快捷发送多媒体产品,以专业的水准、技术从事自身工作。
(二)重新定位角色
在传统媒体垄断信息的时代,新闻机构是唯一信源,在信息传播链条中,新闻记者是“居高临下”的“传播者”。然而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媒介传播技术的更新迭代对新闻的时效性、采编流程、传播方式与渠道等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人人都是记者”的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在行业中已不再完全掌握新闻制播主动权,新闻记者的“主角光环”日渐式微。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闻记者必须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职能,深化自我认知,形成良性心理循环。“传统媒体未来转型首要的是‘观念转身、理念先行’,观念不是正方形,要敏锐地感知新技术脉搏,把握新技术未来走向,不断更新媒介理念。”在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必须突破在传统新闻报道中形成的工作惯性和认知障碍,从生产者转型为服务者角色,弱化固有的作为“传者”的主体性地位,增强服务意识,将受众作为服务对象,以为受众提供最优质的信息服务为目标,通过新颖的新闻报道策划和策略,提供贴近用户接受偏好的报道作品,满足受众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三)打破传统的采访模式
在传统记者采访过程中,大部分选择面对面的采访模式,这种采访模式下,记者需要付出高倍的时间成本,甚至还会出现因采访达不到新闻要求而作废的情况。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记者需要积极寻找高效、新型的采访模式,充分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有学者指出:每个人都可将自己听到、看到、想到的东西通过新媒体形式发布出去,这些新闻也可能成为重要的新闻线索。因此,电视台记者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及时发现、准确鉴别新闻线索,可直接对真实性信息的发布者进行采访。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及时发现新闻特点,对舆情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深刻了解表面背后的本质性问题,从而全面提高新闻采访的针对性。
(四)培养全媒体素质
互联网给新闻传播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打破了新闻产业固化的信息传播管理机制,要求新闻更具即时性、更具专业性、更适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趋势,也要求新闻记者具备全媒体素质,特别是驾驭新媒体技术的能力,成为融合时代综合型的传媒人才。综合型传媒人才是同时掌握多种媒体平台中众多新闻采编技巧的全媒体记者,他们掌握不同全媒体平台的传播规律,熟悉全媒体采编技能,能够满足不同媒体平台的不同需求,能为多样化新闻形态提供作品和报道。
(五)工作理念的创新
新形势下,电视台与观众之间的互动程度大大提升,观众可以随时使用电视媒介,并可直接将自己的视频资源提供给电视台,还可对电视台工作、传播活动进行评价。故而,记者必须加强与受众群体之间的联系,使受众真正从“看电视”变为“用电视”,真正无障碍享受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成果。另外,记者采访工作应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需求。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广大人民群众更希望通过观看电视满足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人民群众关心的一方面是电视节目的质量、数量,更关注电视节目与个性关系、自身形象的联系程度。人们总是在心理认同、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选择个性化节目。鉴于手机、网络提供的多元化内容,他们甚至会提出个性化定制这一要求。故而,记者采访过程中应全面掌握受众的目标需求、受众主导需求、需求变动趋势等因素,全面提高采访计划的前瞻性与针对性。
三、结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传统的新闻采访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人们的需求了,因而在融媒体的大背景之下也对新闻记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新闻记者来说,在这样的大潮之下,改革与创新是其核心命脉。对于新闻记者来讲,紧跟时代步伐,时刻反省与创新,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始终以职业的发展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融媒体时代得到不断的发展与长足的进步。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qk/950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