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媒介技术与新闻业态——关于网络新闻的几点思考

作者:封文凯来源:《视听》日期:2018-02-09人气:1528

在上几个世纪,人们一直是依赖的是报纸这样的平面媒体——而后来即使有电视、广播这样的“新”媒介诞生,也很难撼动传统纸媒的主流霸主地位。但情况在今天已经悄然改变了,越来越多的人借助于无线网络在智能移动设备上接受信息,传统媒体(包含传统纸媒、电视、广播等)盛行的那种“自上而下”的单一性过强的传播方式被逐渐冷落,取而代之的则是网络媒体带来的“由点及面”的传播方式。

虽然新媒体的诞生离不开高新技术的发展,但不是说新媒体就是媒体和技术的简单组合产物。新媒体不等于将传统媒体的内容直接搬上网络,而网络技术也不会自发地产生“新媒体”。现在我们能够看到一些传统媒体在积极地尝试媒介转型,但许多媒体的探索只能算作是“媒介转移”而不能算作是“媒介转型”,媒体机构不能为了融合而融合,媒介融合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而什么又是所谓的网络新闻呢。综合多种定义,在较通用、公认的设立标准下,可以将其确认为“集合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新闻形式”。网络新闻既能带来机遇,又会带来挑战。一方面,传统新闻内容生产过程受到影响,霸权地位逐渐消解;另一方面,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界限模糊,例如受众从原来的被动消费者,到现在开始兼具内容生产者的角色。当然,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变化绝不仅止于此,在具体操作环节(如消息源的选择、新闻素材的编辑等)以及宏观报道取向(如新闻价值、新闻伦理的变迁等)等方面,可能也会给新闻从业人员和受众带来一定的挑战与困境。

 

对网络新闻的研究,必定充满着很多有挖掘价值的子议题,但就目前新闻业态的宏观现象来看,本文接下来主要从三大方面进行切入分析。

 

一、直观——对技术的探讨:

首先,新新技术为网络新闻呈现带来最直观的变化,是互动性的提升。用户在接受新闻信息的时候能够做出即时、精准的反馈,如评论、转发、跟帖等。这里不难想到,互动性的提高除了优化用户的新闻阅读体验之外,更重要的是,还拓宽了消息来源的渠道、修正了新闻素材的偏颇,乃至于决定了新闻内容的生产。

例如,16年被称之为直播元年,而移动直播技术运用于网络新闻也理应显得顺理成章。确实,在这种新闻报道模式试水时,获得了受众较多的关注,但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后期的多数新闻产品中,两者之间依然存在着“水土不服”的现象。就传统直播而言(一般以电视为主),其最显著的特性就是“单向传播”,始终表达的还是某种坚定的立场或意识形态,起到非常关键的“大家长”的角色作用;而将移动直播技术用于新闻的播报,移动化、平台化、社区化的突破虽显而易见,但如果我们有意将移动直播与传统新闻报道框架结合,还需要在“与受众的趣味对接”上多做探索与尝试。

另一方面,是网络新闻中媒介叙事的可能性拓展。网络新闻一般会包含至少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介形式的内容,这与书中所说的“全景化”新闻有很大的关联性。现今也逐步尝试推广的全景化新闻,强调的是转变媒介叙事的呈现方式,为用户打造一种非常可感、详细,方便、友好的阅读模式。从叙事的角度来看,就是将原来单一、线性的叙事模式,转变为多线、立体的叙事模式。而这样的技术——沉浸式体验(VR、AR等)——也正在我们身边流行。

除此之外,对于技术的探讨,我们还应注意到网络新闻中比较显眼的“超文本”现象,也即“超链接”的使用。超链接本身可以链接至多个方向,它的丰富性一方面可以提供信息检索的便利,另一方面又可以加深对新闻内容本身的刻画、寻根。但这样“无止尽”的超链接有时也会带来一些反思:我们不得不承认,在阅读新闻的同时,媒体经常有意识的会把一个有目的、有穷尽的用户体验变成可无限扩展的超链接循环。媒体公司常常利用这一点,新闻⼀波接着⼀波地推送,滑动到底部就会⾃动加载更多内容,所以很容易让读者浪费注意力与宝贵的时间。

 

二、本质——对内容的探讨:

首先,常常出现的话题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内容之争,对于此,我们常常有两个思维误区:一是认为网络新闻缺乏“原创内容”,那些刊发出来的报道均是照搬自传统媒体;二是认为网络新闻缺乏“优质内容”,觉得纸媒不死仅仅是因为它可以生产出更加严肃与专业的报道。内容原创的问题,在网络新闻发展的早些时期确实存在,但也并不是完全照搬后者,尤其在今天,随着去中心化思维的逐渐深入,网络新闻的题材类目和报道深度,都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而至于“优质”的问题,可能首先需要探讨的问题就是:到底什么才能算作“优质”。网络新闻虽然看似多以丰富具象的表现形式呈现,在主题选择上似乎也更倾向于软性、经验式的题材,但仍然不乏好的作品。

其次,是“两个舆论场”的相互博弈。“两个舆论场”,是一种较为粗放的划归方式,一般以网络新闻为“民舆”代表,传统纸媒为“官舆”代表。我们总是不难发现,话语权的失衡就变成了一个越来越奇怪的现象——一边沸反盈天,一边按兵不动;于是,竭力揭开新闻真相的网络媒体,与对客观事实“假装看不见”的传统媒体,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舆论场。但也有观点进行反驳。一方面,他们认为即使是网络新闻,在快速高效的传达新闻消息之余,也会掺杂很多不实的信息,形成谣言;另一方面,传统媒体的缺席,也有可能是在等待更真实可靠的消息来源或新闻素材。这样的观点确有价值,也应该被理性接受。但跳开来说,在今天,不论是宣判哪一方的穷途末路都还为时尚早——我们应该得到启发的,是在如今的技术环境之下,媒体或失语、或狂欢的价值,不在于孰早孰晚,而在于对信息的供给,是否配送精准、是否恪守原则、是否取得意义。

 

三、新颖——对产品设计的探讨:

有的时候,技术的进步其实也带来新的枷锁。这样的“技术挟持”运用在新闻业中也是一样。网络新闻的产品设计,虽然借由强亲和力收获了受众的青睐,但我们对于这些看似无害的便利产品的另一面,却又鲜有反省。

首先是菜单的选择:曾经有不计其数的人们,为了自己的自由选择权而奋起反抗,但却很少有人意识到,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手机、电脑上的菜单,恰恰反映的是在科技面前,我们其实没有选择。新闻产品也是如此,例如新闻客户端,虽然它给用户呈现出许多选项,但菜单的结构早就经过精⼼设计,无论你怎么选择,都逃不出媒体预设的框架。

不仅如此,读者还会不自觉的认为自己接触到的新闻媒体提供了所有可能的选项。当我们低头看手机的时候,可能不会注意到自己的国家还有很多被隐蔽的弱势群体的存在,也不会看到上层官场中还存在着怎样的暗流涌动。因为这些都不会出现在新闻客户端的菜单选择上。所以,菜单的设立确实可以为读者建立兴趣圈子,但尴尬的是,这样一种以受众为本位的心理观念除了正深入传播者的心里之外,还可能也给受众本身造成了过分自我认同的假象。

其次,是网络新闻产品设计对读者心理的掌控。一个典型的现象是,现在的媒体总是设法让读者相信,“我”才是那个可能为你带来某些重要信息的新闻源,少刷六个小时微信,担心会错过朋友圈的重要讯息,少刷六个小时微博,担心会失去第一个心疼偶像的机会。而事实是,我们不会错过任何暂时没看到的事情,即使是突发性新闻也是如此——如今人们获取重大新闻的渠道实在是太多了。

四、结语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需求,有需求的地方就会有新闻。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新闻是一种充满前景的新闻模式,在传播对象和传播技术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内容生产、传播和消费等角度也都带来了新的思考。虽然,网络新闻的优势与不足点都还未被一一发掘与解决,但我们也应该想到,所谓的“新”媒介、“新”媒体,也都是相对而言的——例如彼时的电视与广播,他们也曾是那个时代的新生产物——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对于一个新的新闻报道形式的分析总结,更多的,可能还是在回顾与思考的同时,对传播活动本身有一些启发。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qk/95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