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量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舆论监督在反腐败问题中的效应
腐败问题由来已久,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腐败问题频频可见。随着2016年两会的落下帷幕,反腐倡廉是其中的一大热点话题。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黄树贤在人民大会堂说,今年将更加重视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加大监督力度。2015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281.3万件(次),处置问题线索53.4万件,给予党纪处分33.6万人……2015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取得了重大成效。
但是,反腐问题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如何推进今后反腐败的问题成为每个公民的热议焦点,如何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作用的融合时代,把握好舆论监督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值得我们新闻传播学者深思。
一、舆论监督的释义
舆论监督是社会公众运用新闻媒介,对偏离或违背社会正常运行规则的行为依法实施的新闻批评。“最初,舆论监督只是在新闻界使用,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舆论监督”一词,之后该概念连续五次出现在党的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舆论监督可以看成是人民群众借助新闻媒体形成舆论力量对党政机关及其成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实施的与公共利益有关的事务及行为所进行的监督,形成对党的决策及其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具有监察督促的作用。”
社会舆论犹如亿万双眼睛众目睽睽等等注视:她代表着民意;体现的是民心;她是老百姓心中的一杆秤,美丑黑白,是非曲直全在其中,这对我们的党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尚书》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舆论代表社会表层的公意和利益的基本指向,自古而今都受到重视。
在西方,舆论被称为独立于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之外的“第四权力”,能够依赖喧腾的公意生成对权力巨大的制约力量,因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舆论监督便成了对政治经济权力的巨大制约因素。1972年美国著名的“水门事件”就表明舆论监督的威力,公众对总统窃听丑闻的质疑和愤怒转化为投票行为这一切实的举动时,舆论监督的威力就所向披靡了。
我国古代很多朝代,腐败常常进入到病入膏肓,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会用“掩耳盗铃”的方式粉饰太平盛世的假象。唯独南北两宋统治者在对腐败上有所区别。很多高官文人对社会腐败现象抨击的厉害。朱熹曾说过:“当是之时,天下之人惟利是求,而不复知有仁义……如取解后又要得官,得官后又要改官,自少至老,自顶至踵,无非有利。朱熹的这段话意思很直白,说天下之官都是”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之辈。
二、传统媒体新闻舆论监督在反腐中的效力及存在的问题
历史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就高度重视传统媒体舆论监督。毛泽东说,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邓小平说,七嘴八舌不可怕,最怕鸦雀无声。在我国的舆论监督格局中,以广播、电视、杂志、报纸等构成了舆论监督的主阵地。在我国舆论监督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这就意味着舆论监督的权威性必须是在党的领导下才能生成。混乱的公意往往带有破坏性,唯有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方向,舆论监督才能发挥建设性的作用,不断推进国家政治民主化。
其一,公开揭露是新闻舆论监督最具个性魅力而又不可替代的功能所在。“舆论监督通过新闻媒体将监督内容直接地、客观地暴露在公众面前,任凭民意公断,既有极高的透明度,也会对人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乃至震慑作用,使一个人在做出违背这种观念的行为时有所顾忌,因而自觉去遵循社会的规范法则。”近年来,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因在《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节目上曝光,将社会热点放大为全民讨论的议程,这就为事件的解决奠定了深厚的民意基础。
其二,警告和教育是新闻舆论监督强大的工具。舆论监督通过媒体曝光违法违纪领导干部的行为,“对被监督者造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和心理压力,从而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防范作用。”新闻媒体所提供的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指导制约着公众的社会行为,也对公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三,传统媒体舆论监督仍然存在相关的问题。一些新闻记者因坚持正义、曝光腐恶而遭受指责、打击报复乃至暴力干预,妨碍了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和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舆论监督缺乏力度深度,为了抢得新闻报道的先机,一些记者对新闻的报道并未从新闻事实出发,却忽略了具体真实和本质真实。
三、网络舆论监督在反腐中的效力及存在的问题
与传统的舆论监督相比,兴起的网络舆论监督的匿名性大大降低了外界干扰的风险,开放性拓展了公民的参与空间,宽松性降低了准入门槛,海量性激活了观众诉求。网络在舆论监督中发挥了它独有的巨大作用。
其一,广泛性。网络舆论监督的广泛性体现为三个方面。首先舆论监督主体的广泛性,胡亮网赋予公众平等的舆论表达权利,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见和基本价值判断发表关于社会议题的意见。其二,舆论监督客体的广泛性,网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来参与舆论监督,这样更多的监督对象便被接纳为舆论监督网络中。其三,舆论监督工具的广泛性。互联网能够整合视频、文字、图片,监督手段多种多样。
其二,公开性。网络舆论监督的过程是公开透明的,受到社会的监督,因此在监督与被监督的公开过程中,网络舆论监督的公信力、权威性会加强。网络监督的公开性首先在于舆论的公性。其次在于舆论形成过程的博弈公开性。其三是作为舆论客体社会公共议程公开性。
但是网络舆论监督也有它自己自身的不足,造成监督失实。主要是虚假消息的传播和网络把关人的缺失以及网民素质的良莠不齐造成的。
四、如何协调好传统舆论监督与网络监督,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传统媒体的新闻舆论监督与网络舆论监督更应相互配合相互协调,能对反腐败问题产生更强有效的实质性的作用。他们须根据自己本身的特点和优势,发挥对舆论监督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对于传统媒体新闻媒体来说:
第一,营造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正确的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新闻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传播舆论正能量。
第二,建立健全舆论监督工作制度。舆论监督必须坚持在法律的框架之下进行,这就意味着法律成为舆论监督的重要指引。实际上在我国媒体与舆论的关系颇深,明确新闻记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成为健全舆论监督制度的重要方面。
第三,正确把握新闻舆论监督导向。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工作的宣传力度,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监督合力。对普通舆论监督主体,要积极引导,实事求是,维护社会稳定。
对网络媒体来说:
第一,网民自律与网络他律相结合。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地规范网络舆论环境。
第二,建设网络平台监督机制。应着力培育网络舆论监督主流媒体平台,打造整合各方优势和资源的主流网络舆论监督平台。“大量舆论监督信息转瞬即逝,只有进行分类管理。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满足网络舆论监督健康发展的需要。”
所以通过以上论述,笔者认为有效的反腐不仅需要网络媒体之间的协作与创新,更离不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协作与创新。
五、结语
反腐倡廉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需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多管齐下。而作为一个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学生,我站在传媒角度思考反腐与舆论监督的关系。当前的反腐败问题给我们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留下很多可以提升自己的地方。反腐问题只是和谐社会问题中的一个小小的方面,但做好反腐问题,却可以对我们和谐社会有莫大的好处。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qk/950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