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同步宣传对高校专业资料室阅读活动的影响和启示--以央视节目《朗读者》为借鉴
全媒体同步宣传,是指由荧屏传播,声音传播,纸质图书传播,电子书传播等各种传统媒体同步的宣传形式。《朗读者》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融合全媒体同步宣传,运用全媒体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走进高校师生读者心中,掀起朗读热潮,两季《朗读者》用24个饱含深情的文化主题,邀请各界精英人士朗读经典或自己内心独白,用访谈和朗读的形式打动着高校师生读者。
在专业读者对《朗读者》等文化类节目的广泛关注中找出其阅读兴趣,将专业学习融入阅读兴趣活动中,将兴趣阅读转化为专业学习,为社会输入更为优秀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笔者作为资料室管理员结合自己所在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资料室的工作实践,从师生读者对《朗读者》等节目的热爱中得到启示,开展屏、声、纸、电结合,线上、线下互动的阅读活动,利用全媒体、新媒体、微传播宣传等渠道加大专业图书、经典图书的阅读推广,形成自然而然的阅读趋势,真正让专业学生读者"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内心学习需求欢快落地。
一.全媒体同步宣传对高校专业资料室师生读者的影响
时刻关注国家发展的高校各科专业教师及时掌握《朗读者》等文化类节目带来的影响,将其作为案例代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阅读方向,对高校学生读者的阅读学习产生了积极影响。
1.传播模式唤醒高校师生读者的阅读心,利用时间碎片阅读经典成为自然
《朗读者》全媒体同步宣传影响着高校专业读者的时间碎片、阅读习惯、阅读活动。作为央视经典节目的《朗读者》已经在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间播出两季,将"传统文化内核与综艺化表达方式相结合的文化类节目,为电视节目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并逐渐成为荧屏上的潮流"[参考文献:
[1]牛梦笛,李欣.文化类节目:从"清流"到"潮流"[J].《光明日报》2019/3/11.第9版]。成为文化类节目的导航。
学生通过全媒体宣传了解了《朗读者》之类的节目,教师引导利用碎片时间欣赏各类体现中国优良文化的声屏作品。在2017年-2018年8月期间,我在学院年度幸福指数调查问卷中发现《朗读者》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在食堂、在操场、在课间打发无聊时间的主要节目,随手分享,随时阅读,碎片时间随时观赏、碎片时间随身听或者随着媒介轻声朗读成为自然,很多师生读者通过微博、QQ空间等微传播转发《朗读者》分享。
2.经典作品朗读唤醒读者内心对经典的朗读诉求,提升读者经典朗读品味
《朗读者》以情导入,以文感人、以例育人的内容,引导专业师生读者阳光向上、积极乐观面对人生,视频节目中真实人物所体现的真实情感激发所有观看者对理想的追求。每集播出后,高校师生读者成为《朗读者》类文化节目的最好传播者。
我院师生读者在2017年春秋季和2018年春秋季的"好书我推荐"活动中,推荐了《朗读者》两季朗读作品的部分著作,学院按照师生读者的征订单,2017年购进了师生读者推荐的931册图书,2018年购进了868册图书,满足了师生读者的阅读需求,扩大了读者的阅读范围。
3.读者对经典的诉求,促进专业资料室阅读活动形式的更新与创新
《朗读者》类节目通过对文化建设、价值坚守、节目创新上的自信、自觉与自新,给读者打开了用心感受名人经历、用心阅读中国故事、用心挖掘中国文化精髓的钥匙,其全媒体同步宣传的随时性激发了高校专业读者的发自灵魂的诉求,带动了高校师生读者对朗读形式的追捧。
《朗读者》24期各具特色的主题,卷首语、开场白都达到了教科书级别,其流畅生动的一个个感性文字敲击着高校专业读者灵魂。教师在课堂播放《朗读者》的片段,启发学生对主题和朗读作品的深思;辅导员利用周末教育时间与学生分享《朗读者》片段,《朗读者》节目内容成为高校语言专业课程的经典案例。我院学生读者在2018年度"读者幸福指数调查问卷"中强烈希望开展类似《朗读者》节目形式的"真人图书"类阅读活动。
二.全媒体同步宣传模式对高校专业资料室阅读活动的启示
通过《朗读者》全媒体同步宣传模式,启发高校专业资料室开展更吸引读者提高阅读量、拓宽阅读面、提升读者整体知识素养的阅读活动势在必行。
1.结合电视节目全媒体同步宣传,设置不同主题开展线上线下"全媒体同步"的阅读活动
2017年5月23日网络数据显示:《朗读者》播出不久,文字阅读量突破10万以上,微信公众号文章312篇,同步在喜马拉雅的收听量高达4.25亿次;各类的视频全网播放9亿次以上,微信指数2400万,北京、上海、西安各地"朗读亭"有三万余人参与到朗读活动中[[2]《朗读者》为何成功?价值坚守与创新传播驱动文化热[J].中央电视台.2017/5/23.http://www.sohu.com/a/142957432_692735]。《朗读者》运用的全媒体传播形式将全民阅读推到了新高度,开创了文化类节目新趋势,为高校专业资料室阅读活动的更新和创新很多启示。
高校专业资料室在阅读活动策划中应模拟《朗读者》节目设置多个主题、多个情节、多个场景,集专业性、文学性、哲理性、趣味性等为一体,按照主题选取阅读馆藏,结合读者的切身感受,通过对作品主人公情感体会朗读出文字背后的意义。阅读活动应把故事情节加入朗读中,使纸本上的文字鲜活起来,内容紧跟社会热点,深度挖掘馆藏资源,精心建构活动环节,不断创新阅读推广的模式。馆藏种类可以是文字、流媒体、自媒体等,活动的来源可以是视频传播、声频传播、网络传播、SNS社会化网络的传播,更可以用读者喜欢的某个经典人物,用其丰富的情感和经历来吸引更多读者参与活动。例如"真人图书"活动可以采用访谈形式,互动朗读,插入PPT背景和音乐;英语专业开展"英语角"活动,用美丽的场景结合优美的专业语言朗读课文和自己的作品;商务英语专业可将专业教材和内容用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语言朗读出来,加深读者对专业的了解和热爱,更好的将朗读融入专业学习中,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感受者和活动传播者,并将大学每学期所学内容和阅读活动密切联系起来,贯穿于专业读者的每个生活场景,朗读专业图书、朗读经典必然会在读者心中根深蒂固。
2.微传播宣传与经典图书朗读结合,开展线上线下微视频、微声频、微文字等"微介质"阅读活动
从纸电同步迈向全媒体同步,用行动将科学的阅读方法传递出去,《朗读者》利用媒介和技术的快速发展赋予图书新活力。在《2018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中看出,2018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达到4.32亿,人均数字阅读量达12.4本,人均单次阅读时长达71.3分钟[[3]牛梦笛,李欣.文化类节目:从"清流"到"潮流"[J].《光明日报》2019/3/11.第9版]。《朗读者》传播传统文化的精髓,推动阅读习惯的养成的内核与高校专业资料室阅读活动的理念及核心相契合,阅读活动应充分运用微传播宣传,利用全媒体和新媒体的力量开展活动,不断地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我院阅读活动中采取或借鉴了《朗读者》的思路、创意或具体环节。每学期一个主题,2017年春季"笃勤卷漫,墨铸丰赡"、秋季"浅酿隽语,悦怿悠燃";2018年春季"笃勤卷漫,墨铸丰赡"、秋季"博卷漫抒,润墨成锦"。每学期多个活动,经典中文读后感、商务实训感悟征文活动,优秀《英语阅读》英语原著读书笔记展示,"三笔字"书法展示,读者之星等阅读活动。用短视频、短音频录制的形式进行经典阅读,朗读分享,采用线上、线下"一句话""一秒读""一张图"微传播形式,精选征文书法作品编成电子集锦,引导读者爱专业、读经典,诵经典,爱经典。图书流通量每月稳定在1000册以上,年人均借书量达到10本以上。
3.借鉴《朗读者》,开展"朗读亭"变身"读书亭"的阅读活动
《朗读者》从经典到影像、从影像到阅听、从影像变为阅读,第二季图书运用AR技术、用融媒力量影响青春阅读的模式也值得借鉴。《朗读者》不仅增加了教师的教学案例,而且促使学生读者提高了阅读量,促使学生结合全媒体和微传播的方式更好的开展专业学习。
高校专业资料室可模仿《朗读者》"朗读亭"变身"读书亭"阅读活动,将征文活动,读书笔记展示活动与微视频、微声频录制活动结合,参与者用朗读进行角色互换,让读者用自我参与的朗读作品打动读者,从而提升图书流通量。
三.结语
阅读活动的全媒体同步宣传,启发高校专业资料室创新性地利用全媒体、新媒体环境,充分挖掘传统纸媒美好内涵,把经典阅读和价值阅读统一起来,开辟专业图书、文学作品分享网站,为读者提供全新校园社交网络平台,全媒体同步宣传模式还有很多很多值得借鉴的活动亟待我们探索和创新。
本文来源:《声屏世界》:http://www.zzqklm.com/w/xf/2448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