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工匠精神”的阐述研究
在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多文人学者在其著作文献中对工匠精神做了阐述。虽然很多著作文献没有直接提到工匠精神这个概念,但是文献通过故事的形式或者作者感想对工匠精神做了具体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工匠精神的阐述具体包含以下内容。
一、专心致志、全心投入的精神
庄子在《达生》篇中写了一个名叫梓庆的木匠“削木为鐻”的故事。梓庆的这项技术非常高超精妙,鲁王召见梓庆然后问他怎么做出这么精妙的东西,梓庆回答说做工前“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以静心”。他通过须斋戒养神,让心平静,排除任何杂念,然后找到合适的材料,用自己的纯真本性,专心致志的去雕刻,一刻也不敢跑神,结果就能造出精妙的东西。梓庆的技术为什么能达到如此精妙的境地,实际上就是他专心致志、全心投入、用一种忘我的精神去从事这项工作的结果。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他完全不受地位、金钱等任何杂念的影响,全身心投入,结果做出来的就是精品。在梓庆的身上,体现的就是一种专心致志、全心投入的工匠精神。
二、不断研究、不断实践、探索规律的精神
庄子在《养生主》里描述庖丁宰牛的故事,讲述庖丁宰牛的时候接触的地方以及进刀时豁豁的声音全都合乎音律、合乎舞乐的节拍,动作都游刃有余。梁惠王问他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庖丁回答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追求的已经是道的层面(也即事物的规律层面)而不是一般的技艺了。他如此描述到:起初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现在是凭精神和牛接触,已经不用眼睛去看了。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庖丁对牛的生理结构包括脉络筋骨等全然掌握,结果就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庄子“庖丁解牛”的故事,展现的是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实践、探索规律的工匠精神。
三、不断创新创造的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诸多发明创造的典故,例如四大发明、《墨经》及《天工开物》所描述的各种创造,以及鲁班的发明创造等等。鲁班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著名的发明家,他的祖辈父辈都非常擅长木匠活。他从小耳濡目染,长大之后很善于发现问题,他发现很多工具都可以改进,而改进后的工具用起来更加便利和节省时间。甚至一些没有的东西,他也能根据自己的想法不断实践,然后改进再改进,最终创造发明出很多东西,比如曲尺、墨斗、刨子、锯子、斧头、云梯、伞等。鲁班被尊称为木匠方面的祖师,在他身上就深刻的体现了工匠不断创新创造的优秀品质。
四、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
《诗经》中对骨器、象牙、玉石的加工打磨的动作和过程做了生动形象地描述,描述其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朱熹《论语》注中解读为“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以上描述的就是不断打磨玉石的情形,生动体现了工匠精神中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优良品质。
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
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愚公移山》讲述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的故事。孔子曾以工匠堆叠土山为例,说明持之以恒的重要性,他如此谈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盖一篑,进,吾进也”。荀子也曾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以上所述讲的都是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而这也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
六、诚实守信、讲究质量的精神
工匠造物必讲诚信,不应生产伪劣商品。《吕氏春秋·贵信》指出:“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这里讲的就是诚信的重要性,如果各行各业的生产工人不讲诚信,那么就会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假冒伪劣产品就会泛滥。“物勒工名”讲的就是工匠在制作完成一件器物之时,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表示对产品的质量负责。唐柳宗元的《梓人传》中也记载:“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 ,这种做法就是保证质量的一种方法。对于不讲诚信、质量不好的做法,古代也有相关的惩罚,有些还是严惩。西夏时期曾规定:“御舟不固者,若造者工匠人员当绞杀,头监、检验者等徒十二年”。以上所述讲的就是工匠精神中的诚实守信、讲究质量的精神。
本文来源:《魅力中国》:https://www.zzqklm.com/w/wy/25805.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