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空心化”问题探赜

作者:郎美琪来源:《村委主任》日期:2024-03-27人气:93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的加速推进和不断深入,产生了农村“空心化”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乡村振兴战略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空心化”问题作为制约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障碍,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一、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多维表征

农村“空心化”问题复杂,综合现有研究可理解为: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共同作用下,农村地区出现的“人口空心化”、“土地空心化”和“经济空心化”三重特征相互作用影响的农村不良社会现象。

1.人口空心化

农村“空心化”问题最明显的表征是农村人口流失。近年来,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镇,使得农村留守人口老龄化、幼年化、女性化,农村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2020年,城镇居住人口为90199万人,占总人口63.89%;乡村居住人口为50979万人,占总人口36.11%,乡村流向城镇的流动人口为24900万人。与2010年相比,乡村居住人口减少16436万人,乡村居住人口比重下降14.21%,乡村流向城镇的流动人口较2010年增加10600万人。与此同时,农村人口年龄结构也出现断层。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公布的数据显示,乡村50岁以上人口达到41%,而城市50岁以上人口占比30%、城镇50岁以上人口占比32%,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农村人口流失对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发展有负面影响。

2.土地空心化

农村土地空心化有两方面的直观表征,一方面是农村宅基地的废弃,另一方面是农村耕地的荒芜。第一,农村宅基地“空心化”。对于在村居民而言,由于农村宅基地相关机制不够健全,建新房的时候大多数农户选择了“建新不拆旧”的方式,从而导致农村住宅范围向外扩张、村庄用地规模持续扩大。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进城务工村民而言“城镇工作容易、置业困难”,导致家中宅基地随着打工时期来临而出现“季节性闲置”。对于有能力在城镇定居的村民而言,由于农村宅基地无法自由交易买卖而只能“长期性闲置”,造成城镇和农村“两栖”占地。农村老旧房屋大面积废弃,“人走屋空”的现象普遍存在。第二,农村耕地“空心化”。农产品生产的不确定性和农业收入偏低的现象使得适龄青壮劳动力选择放弃农业生产而进城务工,留守在村庄中的多为劳动能力偏低的老人、儿童和妇女,从而造成了土地的撂荒和粗放式耕作,有限的土地资源被浪费和闲置。还有一种情况是农村耕地的“隐形撂荒”,虽然农业生产者并没有直接放弃耕地,但是因为主要精力用于进城务工,不像以前那样精细耕种,使得土地没有被充分利用,产出率很低。

3.经济空心化

农村经济空心化是指“支撑乡村可持续发展和文明转型的资金、技术、知识、人才和需求等资源大量流失,乡村治理可利用的手段严重匮乏,从而陷入乡村发展的困境。”[1]城乡收入差距是衡量农村经济空心化的重要指标。长期的“以农补工”使得农村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城镇,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地扩大。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倍差达到了2.71,近些年虽然农村居民收入有所增加,但是2022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仍达到2.4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使得农村居民从农业向着非农产业转移、从农村向城镇转移。因此,农村产业发展陷入人力不足、财政困难、资源匮乏的困境。

二、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原因分析

    城乡产业发展差异使得农业农村的经济发展滞后是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根本原因,农村公共服务落后和农民思想观念保守是其重要原因。

1.城乡产业发展差异

城乡产业发展差异是导致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根本原因。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2]农村产业以农业为主,但我国农业生产普遍采用传统方式,而且受到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特征的影响,生产成果看天吃饭、不易旱涝保收,并且缺乏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很难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使得农业发展落后于工业,从事农业的经济收益偏低,农民不愿留在农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导致农村“空心化”问题。并且,改革开放后,我国颁布了一系列利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政策。市场化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得乡村资源持续向城市输出,促进了城镇工业化建设发展。开放外资、减少税收、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等政策的颁布,推动工业快速发展,促进人口密集产业从农业转移至工业。限制人口流动政策的放松使得农村劳动力更好向城镇输出,有效减缓了城镇劳动力短缺的难题。但是,这些政策也使得农村的人口持续外流、土地普遍闲置、经济振兴乏力,导致了农村“空心化”问题。

2.农村公共服务落后

农村公共服务落后是导致农村“空心化”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村就业、社保、养老等基本民生服务落后,农村青壮年的就业机会较少,农闲时间不进城打工就没有收入。农村居民的社保和养老金缴纳和发放远少于城镇居民,无法保证基本生活。乡村教育、医疗、公共文化等公共事业型服务质量偏低,教育资源不足使得农村学校生源、教师流失,乡村学校难以为继;医疗条件欠缺使得农村居民生病无法及时就医;文化设施缺乏使得农村青壮年被城市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吸引。农村环境保护等公益性基础服务缺乏,农村“污水乱流、垃圾乱倒、家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化肥、农药等使用使农村水源、土壤受到污染,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受到威胁。生产安全、社会安全等公共安全服务不足,村口和马路相连成为交通事故易发地,农村家庭暴力、儿童弃养、虐待老人等事件时有发生。可见,农村落后的公共服务使得农村对村民吸引力不强,无法乐业也难以安居,导致了农村“空心化”问题。

3.村民思想观念保守

村民思想观念保守也是导致农村“空心化”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小农思想较为严重。部分村民受封建思想影响,对政府有不信任感,导致其对政策落实有抵触情绪和怀疑态度,不愿入住农村新型社区;部分村民有贪小便宜的思想,利用不健全的农村宅基地机制,钻法律的空子多占土地,造成农村旧居闲置、土地浪费等现象;部分农村居民有“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使得很多农村青年想要学习和采取更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合作模式时,遭到长辈的否决和阻止。这些保守落后的观念也加剧了农村“空心化”问题。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空心化”问题的解决对策,

为了适应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城乡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党中央积极探索解决我国农村问题的新方案。2017年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推动农村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新时代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并非仅仅以发展农村经济为目的,还包含了乡村生活、文化、生态等多方面全方位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立足于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实际,想要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需要在治理方案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1.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

农村经济能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是产业,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必须建设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自身实力,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使得农村现有人口不再外流,甚至吸引流出农村的人口“回流”。第一,国家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投入资金研发生态农业,推动农业和高新产业、工业等创新融合发展并鼓励支持企业下乡建厂。借助“互联网+”、“物联网”、数字赋能等科学技术,让农业生产更加规模化、标准化和市场化。第二,政府要建立帮扶农民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有效政策,提高农民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技能,使得农民在生产上拥有可以科学使用现代化机械设备、挑选种植更有经济效益的农作物等技能,从而成为高技能的农民。第三,乡村要通过创新农旅结合、生态农庄、乡村康养等项目形成农村新兴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农村居民灵活就业、增加收入来源。第四,农民要提高农业生产积极性,多渠道销售农产品,打造特色产品。

2.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要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一,提升农村就业、养老等基本民生服务水平,建设惠民乡村。农村就业方面,政府建立帮扶农村居民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乡村夜校,提高村民产业生产方面的知识技能,提升村民从业水平。举办城镇企业农村招聘大会、农村人才就业指导大会等,帮助农村居民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养老方面,建设城乡互帮互助式救助体系、建立贫困地区政府兜底保障制度等加大对农村老年人养老的帮扶力度。第二,改善乡村教育、医疗、公共文化等公共事业型服务质量,建设品质乡村。乡村教育方面,通过优化乡村学校硬件设施、提高驻村教师的薪资待遇、建立教师城乡轮岗制度等减少乡村学校生源和教师流失问题。农村医疗方面,推进农村医疗医保全覆盖行动、提高大病报销比例、举行城镇专家医生下乡义诊活动等防止农村居民因病反贫、因病致贫情况发生。公共文化方面,构建县、乡、村、户四级文化网络建设体系、推进文化惠民活动常态化开展、增加乡村文化管理岗位等激发乡村文化振兴活力。第三,推进农村环境保护等公益性基础服务发展,建设宜居乡村。农村环境保护方面,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对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脏乱差问题进行集中重点整治。通过污水管道改造、厕所革命、农村电网改善、提升饮水安全等行动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并且制定后续保障机制,推进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双轨并行。利用农村优势发展沼气利用、秸秆还田、风力发电等产业项目,将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变废为宝。第四,建设生产安全、社会安全等公共安全服务体系,建设安全乡村。农业生产安全方面,完善农业生产保险制度、对畜牧业、种植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虫害导致减产现象设置政府兜底政策等保障农民农业生产资金安全、增强农业生产稳定性;提升农业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推动农产品绿色转型升级,通过冷链运输、质检把控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生产安全。社会安全方面,乡村设立“两站两员”,推进“一村一警”政策全覆盖,定期对村民进行安全教育,从而减少危害农村社会安全的事件发生,提高乡村社会安全。可见,只有建立全民覆盖、普惠共享的城乡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才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让村民在农村居住更有获得感和满足感,从而减少农村“空心化”问题。

3.加强对村民的思想教育

农村“空心化”问题想要得到根本的改善,那么就不能仅仅通过改变外部环境和依赖外力帮助,必须提高农村居民的思想素质,加强对村民的思想教育,避免出现改善农村问题“以物质贫困为中心,忽视思想贫困”[3]的现象。通过保障农村思想教育物质资源充足、创新农村思想教育内容方法等方式可以提升改善村民的思想素质和思想观念。首先,思想教育物质资源方面。政府加大对农村居民思想教育的资金投入,安排专款专用的教育基金;基层则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探索社会筹资、乡贤捐款等方法保障农村思想教育物质资源充足。其次,思想教育内容方面。在开展村民思想教育的时候要加入社会主义法治、道德教育等新内容,推进移风易俗进程,树立农村社会主义新风尚。最后,思想教育方法方面。对村民进行思想教育,要注意针对农村居民特有的思想特点因材施教,用村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如方言融入、编排小品等进行思想教育,要利用好新兴媒体如短视频、公众号等传播思想教育内容从而让村民更愿意接受思想教育。提升村民整体的思想素质、改善村民落后的思想观念,才能为全面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


结语

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发展速度远超乡村,农村“空心化”问题逐渐显现,严重制约农村的发展繁荣。乡村振兴战略,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三农”工作的体现,[4]是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的解决农村问题的总要求。农村“空心化”问题需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通过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村民的思想教育等方式进行解决。只有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使得农村真正实现全面振兴,才能让农村变成广大乡村居民可以有所作为的广阔天地。


本文来源:《村委主任》https://www.zzqklm.com/w/xf/3217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