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党建引领乡村主体聚合力 协同治理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高旭,何永强来源:《河南经济报》日期:2024-09-03人气:322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重点工作。”这表明新时期推动乡村发展和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要发挥党的引领作用。在改革开放四十年间,我国传统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遭遇自身结构的深层次断裂,随着我国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我国进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征程,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和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重要保障。

一、党建引领多主体协同治理乡村的必要性

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提高乡村治理能力与构建乡村治理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撑。一是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问题的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鲜明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党的十九大也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因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起到显著作用。当今国家向乡村投入大量的资源推动了乡村社会的发展,乡村治理主体呈现多元的趋势以及治理主体的利益诉求多样化更加需要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解决乡村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二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现实需要。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党建带群带的方式进一步组织和凝聚群众,党组织也可以把村中的党员干部、乡村精英、致富能人和普通村民等个体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形成一个紧密结合和协同作战的乡村治理体系。三是,构建乡村治理体系的目标要求。加强基层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基层治理体系建设要求要用五年的时间建立起党组织领导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和群众广泛参与的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二、构建党建引领多主体协同治理乡村机制的困境

构建党建引领多主体协同治理乡村机制对于提升农村的治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推进乡村振兴向前发展和建设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的关键之举。一是,基层党组织治理乡村的理念落后。我国的乡村经过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虽然乡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城乡之间人口的流动也增加了村中治理的难度,特别是村支部的组织成员由于青年党员干部和年龄高的党员干部交接断裂,直接导致了村支部很难有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人才加入,而现在的村支部组织成员大都是年龄高和知识化水平低的老干部,就更加不利于乡村现代化的治理和发展。二是,乡村多主体参与机制不完善。我国乡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农村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教育的普及化村中很多村民在文化知识层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随之提高的也有他们的思想认识层面也与以往不同,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逐渐加大,因此也增加了乡村利益主体的矛盾性。 三是,乡村多主体的自治能力有待提高。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构建新型的乡村治理体系需要乡村多主体的知识和能力做支撑,然而如今的乡村多主体构成中对于乡村的自治能力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农村党建引领的多主体构成主要涵盖村委会、乡村精英、社会组织、村妇联和普通村名等主体,只有整合多主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够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三、推进党建引领乡村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建设的路径

  推进党建引领乡村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的制度体,深入推进乡村多主体协同机制建设的进程中也有很多的现实困难和挑战。一是,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在庆祝党成立一百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因此,新时期构建乡村治理新机制也离不开党的引领,不断完善和加强乡村党组织建设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多主体协同治理体制建设的重要保证。二是,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培育多主体意识群体。推进乡村文明文化建设和发展对于党建引领乡村多主体治理机制建设具有重要思想指引作用,在提升乡村治理过程中通过发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和开展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有助于在农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乡村党组织通过这种价值观的效能可以提高乡村多主体的集体意识和奉献意识,更好地推进乡村文明建设的发展。三是,完善和发展村民自治机制建设。巩固和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是村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保障,而构建党建引领乡村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化进程和创新乡村治理方式的重要一步。乡村的振兴不仅需要坚定党组织的领导,还需要充分发挥好村民自治体制机制的效能,推动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能够很好地有机结合,主推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在上新的台阶。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