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 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作者:周安忠来源:《河南经济报》日期:2024-09-03人气:421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专列一章从深化城镇化体制机制、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土地制度、强农惠农富农制度等方面明确了新时期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破解改革难题,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融合嵌入、相互赋能,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农业生产全要素活力激发的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生产力是生产关系乃至社会生产方式的决定性力量,代表着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这种能力发展受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生产要素制约其水平高低具体体现在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过程中。

其一,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包括劳动者培育、劳动资料升级、劳动对象改造等全要素生产率整合提升的新质态生产力。农业新质生产力客观要求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进一步优化组合,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生产力三要素“三位一体”科技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等要素融入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为先导,以提升农业生产力全要素生产率为标志实现农业生产力各相关要素资源高度整合及质态跃迁升级。

其二,农业新质生产力是符合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绿色低碳生产力。劳动资料的全面升级改造是实现农业农村生产力提质增效最重要的抓手。新质生产力就是要用高新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现代装备制造技术现代物流技术等来全面提升农业发展的技术条件,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应用农业农村发展场景,如农业的智能栽培与智慧生产技术的突破、农业大数据存储与算法开发、农业大模型国产化与实用化、遥感技术的农业产业化、农业传感器的研发等,全面降低农药化肥等使用依赖、单位农业生产的能耗以及传统耕作方式对土壤、水等耗费,从而带来农业产业生产的整体升级农村环境的绿色有机循环,农民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打造新时代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其三,农业新质生产力以增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归宿。乡村振兴是为农民而兴,让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农业强起来是最根本的目的。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最根本就是让农民有收益,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前,要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重要抓手,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农村改厕,加快补齐乡村物流、产品加工等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农村教育养老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民宿等新产业新业态创新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载体,推广积分制等一些务实管用的乡村治理方式,全面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效能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以绿色为底色、以低碳为亮色、以协同为原则、以文化为纽带的生产力

 首先,新质生产力是绿色生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以绿色为底色。农业天然与绿色结缘,要护绿、植绿、增绿,推动人与土地、人与生物生态、人与动物生态之间的良好协作,要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为目标,真正让乡村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充满人间烟火。2017年以来,我国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实现了农业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和社会保障等功能的融合发展等,带动绿色农业发展指数持续上升、农业碳排放量大幅下降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通过这些措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践证明,坚持以绿色为底色,是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正确选择,也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其次,新质生产力是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赋能的先进生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以低碳为亮色。新时期农业发展要摒弃高耗能、高污染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建设低碳耗的田园综合体、村园综合体。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大趋势,构建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物流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新质生产力是人文经济发展的生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充分发挥农耕文化、乡村文化的桥梁纽带作用。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文化是科技进步的母体,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重视文化的孕育和催化作用。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同传承优秀农耕文化结合起来,同农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理念结合起来,切实发挥乡规民约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用和新技术的引领作用,做好新农民培育工作,使其与产业变革、生产变革的要求相适应通过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强优秀农耕文化保护传承等,不断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成为农业新质生产力战线上的靓丽风景

牢牢把握乡村全面振兴中催生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

第一,农业技术革命性突破是催生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前提。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是产业革命和生产力飞跃的动力源泉培育壮大农业新质生产力,就要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新一代农业人工智能技术、无人智慧农场,打造以智能作物监控、无人机耕种、智能牲畜监测、自主农业机械、智能农业设施与设备等为代表的农业物联化,推动传统农业向数智化、绿色化转型。

第二,农业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全要素的整体跃迁是催生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农业农村农民三要素创新性配置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障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等不同主体的积极作用,创新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生产要素配置,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以此保障和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着眼于塑造适应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新质生产关系,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引导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健全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好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第三,培育适应现代农业转型的新农人是催生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证。新质生产力是新型劳动主体与新质劳动客体的有机组合,改变着人的劳动形式,把劳动能力解放要求提升到新高度,AI将助力或替代部分人类劳动。一方面,物联网、数字技术、云计算等新技术形态和强大的算力对运用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要绿色赋能、数字赋能、科技赋能、低碳赋能、生态赋能,这些都需要具备相应理念和技术的农民来掌握。因此,要培养与农业新质生产力相适配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新农人,使其掌握与智慧农业、绿色农业相匹配的现代生产工具,读得懂数据并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决策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做好实践主体准备

农业农村农民的高质量发展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内在要求,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深化农业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全面释放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