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中《人世间》的影视符号分析与传播路径
跨文化传播概述
首先是对跨文化传播的文献综述。对于跨文化传播的研究由来已久,国内外到如今都有了一定的研究沉淀。跨文化传播研究最早是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跨文化传播学先驱霍尔出版了经典著作《沉默的语言》,是跨文化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国内对于跨文化的传播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人际间跨文化传播研究;第二是中外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华文化如何传播海内外的问题。第三是跨文化传播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如与电视传播、广告、新闻传播等等。
其次是对中国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的文献综述。最早研究中国电视剧跨文化研究的著作是《传媒全球化与中国崛起》中有叙述国产电视剧对于在全球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性。2005年的《影视艺术传播学》也有对国产电视剧“走出去”的策略的研究与阐述。2005年《试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视剧的文化传播功能》介绍了中国电视剧“出口”的极大题材。2011年《中国大陆电视剧产业的现存问题与改革思路》从产业角度分析了中国大陆电视剧出口的效益问题。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策略、题材和产业方面。
中国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发展演变
中国的电视剧在海外的传播是有着历史进程,有起有伏,有开头,但没有结束,到目前为止中国电视剧的海外输出还在继续,除了本文所研究的《人世间》外,还有《陈情令》《延禧攻略》等一大波电视剧在海外传播火爆,所以对于梳理中国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时间线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是电视剧跨文化传播的萌芽阶段,这阶段处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许多道路都在摸索,电视剧的海外输出也在“摸着石头过河”,当时合拍电视开启了先锋,第一部合拍电视剧《望乡之星》收到了中国和日本观众的热烈反响,中国电视剧跨文化传播之路也由多部合拍电视剧开启。
其次是电视剧跨文化传播的发展阶段,是在卫星技术的迅猛发展的20世纪90年代,许多中国本土制作的电视剧通过大众媒介得意在海外传播,如在越南放映的《宋庆龄和她的姐妹们》《渴望》,在127个国家和150多家电视台放映的电视剧也多不胜数,有《金色轮船》《超越生命》等等。中国的电视剧在这一期间发展迅速,有历史剧《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也有现代剧《北京人在纽约》等。最后是21世纪到如今,中国对外战略开始了“世界命运共同体”,更加多的优质国产剧开始陆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有许多频道开始在国外播放,比如“长城”频道,以及在国外举办国际性的广播电视界,中国的电视剧从历史剧《大秦帝国》,到宫廷剧《倾世皇妃》再到现代剧《媳妇的美好时代》都在国外收视火爆。
《人世间》介绍及有关热点事件
《人世间》是改编自梁晓声的长篇小说、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人世间》,后改编成电视剧《人世间》,讲述了周家近五十年的生活碎片,从一个个小家庭的缩影,全方位展现了周秉义、周蓉、周秉昆等人所经历的人生故事及他们的价值观念和家国情怀,以小见大窥见中国时代的变迁。
《人世间》的英译名已选定为《A Lifelong Journey》,“我们希望让海外观众也能看到,我们中国老百姓的50年生活史;看到社会变迁下,老百姓向往与追求美好生活的坚韧与努力。”
58集电视连续剧《人世间》登陆央视,掀起了一股“全民追剧潮”,最近再开二轮播出,在收视率上显示出惊人“后劲”。在将近50年的历史跨度中、老、中、青演技派绝妙对戏、讲究镜头美学、“毛茸茸”生活质感,等等,使其获得一众赞誉。同时,该节目在海外的传播受到了广泛关注。2022年3月16日,国台办新闻发言人公开推荐新节目,迪士尼购买《人世间》海外播出版权,前几天还上过一次热搜,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国产剧支棱起来了”、“好的作品就会走出国界”、“好的作品就应该被更多人看见,《人世间》值得”。
跨文化传播中《人世间》的影视符号分析
《人世间》类型与主题。中国电视剧创作并非在创作之初便具有类型化意识,由于前期电视剧定位于宣传品,艺术品,而非媒介产品。因此,电视剧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它所体现出的文化品格,审美特征以及对受众的影响力,往往也是由其内容决定的。而中国电视剧发展到今天,产生了影响广泛,几乎无一不离不开电视剧类型开拓,而类型剧能否发展完善,则与我国市场化进程有着直接联系。
电视剧的类型划分与电影相似,如今也都有剧情、爱情、喜剧、家庭、古装、悬疑等等,许多影视作品也不止一种类型,很多电视剧都是多个类型相加,本文所探析的《人世间》就是家庭、剧情、爱情等各个类型于一体。
从《人世间》的内容主题来看,着重表现了家国情怀和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念,如宽容、孝道等,属于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主题表现了人性善与恶,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是非黑白分明的,这就是这部剧的精彩所在,刻画的人物、叙述的剧情都是不是循规蹈矩、脸谱化的,所以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是美好的、是正能量的,是中国的不屈不挠与坚韧。
这样的类型与主题能被迪士尼收购版权也不是什么稀奇事,通过对国外的价值观探究,可以看出家庭是国内外相同意义的价值所在,这是可以消除文化折扣的重要因素。比如《速度与激情》系列所表达的家人最重要的价值观,以及今年上映的《阿凡达2》也是讲述为家庭而战斗的故事。
《人世间》符号化存在。电视剧符号学之所以产生,和语言符号学有着至深的渊源关系,电视剧符号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揭示电视剧的表意功能及其意义生成过程和机制。索绪尔定义的“能指”和“所指”这两个语言学范畴,视电视剧为一种象征,并且提出,电视剧的形象还可包括“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完成了电视剧符号表象意义上的转化以及拓展。
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文化艺术表现,它的符号系统包括影像和声音等要素,从符号营销视域中“解码”和策划传播路线,是把影视作品看成是一个由复杂符号体系组成的文本,能更详细,更准确地抽取和分析电影文本符号元素,并且依据文化背景对符号加以诠释和重建。本文从符号学基本理论角度出发,结合具体实例,探讨了如何运用符号营销来推动影视作品的本土化进程,以及实现影视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途径。对我国影视作品来说,符号营销也是如此,以及能操作结果的跨文化传播案例。
《人世间》环境符号。影像场景的环境符号在影视作品中是非常重要的。好的环境符号是可以映射许多文化内涵,也可以从非语言符号中去消除文化隔阂,使“解码-解码”的传播者更好的传播,受传者更好地理解。《人世间》这部剧之所以可以被迪士尼收购在海外播出,环境符号起了很好的效果,该剧所营造的生活细节和逼真场景,是用无数细碎的、逼近生活的原貌细节,建构了一个虚拟生活的小场景、时代的大场景。
关于街道的环境符号。街道的场景符号是《人世间》中最有生活气的,先说第一集的开场,从广角镜头由远及近从江辽省的大肠镜过渡到吉春市的一片老旧的区域——光字片街道,《人世间》的大小剧情也是围绕光字片街道展开的。镜头语言下的光字片街道许多环境符号,如老式自行车、收音机、国营照相馆等20世纪60年代末标志性物品。这些环境符号作为非语言符号,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物件来表达电视剧的文化价值内涵,国外受众可能很难从文字中看懂中国旧年代的故事,但是可以从环境符号中窥探旧时代生活的细节,且根据以往研究,国外受众对与旧中国是非常感兴趣的。
《人世间》人物形象符号。中国的电视剧想要走向世界,实现跨文化传播,必须做到跨文化传播,一定要学习怎样向电视剧传递艺术信息,文化信息、影像信息的“编码”,才能达到它的传播功效。在全球化语境下,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差异,使得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面临诸多难题。实践表明,太本土化或者太国际化信息编码均不利于影片跨文化传播。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电视剧要想获得更大发展,就应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路来。固守民族主义不可能。《人世间》的人物形象符号是这部剧的灵魂所在,这也包括人物之间的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都是表现人物符号的重要因素。电视剧是写人写事的艺术,《人世间》中所展示的丰满的、立体化的人物形象符号是栩栩如生的,看似是大荧幕上的绝对主角,但实际上是每一个平凡的你我,这里的我们与国外受众的“他者”虽然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但是《人世间》中平凡努力的缩影,也是全世界努力生活的人们的缩影,电视剧里人物的努力、奋斗都是连接我们与“他者”的桥梁。周秉昆的善良隐忍、周蓉的敢爱敢恨、郑娟的柔中带刚等,都是《人世间》成功塑造的人物形象符号,不同以往的宏大叙事的电视剧,《人世间》的人物形象多是充满了生活化气息,受众能产生自我折射,个体成为叙事的主体,引发不止国内受众的共鸣,更引起了国外受众的共鸣。
《人世间》传统文化符号。传统文化符号所凝结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内涵传播需要跨文化传播在内容层面上去实现,这里的传统文化符号包括但不限于仪式文化、风俗文化、日常生活等,中华上下五千年,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数不胜数,许多外国受众对于中国的习俗、仪式等文化是非常感兴趣的,这也是《红楼梦》等四大名著所改编的电视剧之前能在国外收视率高的原因。《人世间》的传统文化符号也是包含着旧中国时代的缩影,凝结着几代人的文化价值观。
文化哲学家卡西尔认为符号可以通向文化之路,跨文化传播最重要的最终的目的也是文化的传播成功,文化与符号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符号表现文化,比如《人世间》中的复古海报都是展现了“怀旧”的亚文化;另一方面,文化互动活动是建立在符号交换上,这一点《人世间》从大量的春节团圆戏表现出来,据统计,《人世间》中至少写到八个年头的团圆戏,有些团圆戏会写三到四集,可见传统文化符号在该剧中的体现,这样人物、环境、情节的差异,让每一场春节团圆戏都变得精彩异常,导演选择春节这一传统文化符号,也是看中了国际市场,国外也过年,也期待着中国是如何过年的,这就有了共同的意义空间。
《人世间》时空符号。《人世间》中的故事叙述是严格按照时间叙述的,是以周家人为主角,讲述围绕他们身边的各种人物生活与命运,从小孩到大人,再到老人,每一部分都是戏剧冲突点,受众对人物和故事的理解也不会很难懂,随着时间的流逝,更有种物是人非的感觉。从小故事展开大叙事,从小人物的成长看整个时代的变化,《人世间》聚焦20世纪60年代,从1969年到1988年中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来叙事,通过每一个阶段的时空符号,每一集中的矛盾冲突点,展开历史的长河,时空符号不像之前所分析的人物符号、环境符号等显现的符号,时空符号更是藏在电视剧里的符号,是“隐形”的,体会出来的观众会有所感叹。
跨文化传播中《人世间》的传播路径
在跨文化传播的研究中,传播路径被视为核心议题,本篇文章着重探讨了《人世间》在跨文化传播中所采用的媒介、手段和路径。在跨文化传播中,传播主体与传播客体之间的互动被称为跨文化传播过程。这意味着传播主体不应盲目地传递信息,而传播对象接收信息的态度也不完全是消极的。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动态变化、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第一,跨文化传播的媒介。媒介是一种跨文化的传播方式、手段与工具具体化等。就跨文化传播而言,一切文化信息的传播,都必须借助于传播媒介,从传播的文化信息需求来看,要有一个或者多个媒介做传播载体。如今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社交媒体、AR等电子媒介都属于日常媒介,对跨文化传播来说是实时性、全面性的,《人世间》通过迪士尼流媒体播出,受众面更广、传播更迅速、且背靠迪士尼大厂牌,通过品牌效应传播效果更好。
第二,跨文化传播的手段。通常跨文化传播有三种传播方式。第一种是媒介传播,第二种是直接传播,第三种是激起传播,《人世间》的跨文化传播方式是第一种传播,媒介传播。媒介传播是两种文化或者以上文化通过第三方媒介交流文化信息和文化要素,除了电子媒介作为传播工具外,《人世间》这部电视剧本身就是一种第三方媒介,传播着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跨文化传播的途径。我国研究学者金鸣娟的观点认为跨文化传播的途径有三种,第一种是自然式跨文化传播,第二种是强迫式跨文化传播,第三种是交流式跨文化传播。这三种传播方式是按照时代递进的,按照如今的时代,已经进入了交流式跨文化传播,不同国家地区之间通过友好交流,交流自己的文化,传递自己的价值观,是一种良好且主动的跨文化传播方式,影视作品是其中的代表,本文分析的《人世间》就是如此,通过柔性的、润物细无声地友好传播,在迪士尼流媒体播放,传递着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念。
结语
《人世间》电视剧中展现了中国五十年的沧桑变化,无论是人物符号还是传统文化符号,都透露着电视剧创作者们想要表达和传播的意义和价值。创作者们通过千变万化的符号和创意无限的传播路径来传达根植于中国人最深处的价值——家。这是所有电视剧都需要学习的如何把符号通过传播路径进行有效传播。
文章来源: 《声屏世界》 https://www.zzqklm.com/w/xf/2448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