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自媒体时代下微电影的内容生产与文化传播

作者:冯骞来源:《声屏世界》日期:2024-10-10人气:923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传播媒介的飞速更迭,媒体形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新兴媒体也随之出现,为微电影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与契机。观众只需在移动接收设备的终端观看和下载,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欣赏到自己喜欢的作品。微电影依赖于互联网平台进行传播,其短时限、简练的结构和信息密度高等特点,更好地适应了当代观众的观影方式和消费需求,涵盖了广泛的观众群体。在自媒体时代的背景下,视频创作门槛逐渐降低,相较于其他视频,微电影制作的专业化程度更高。微电影观众已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而是积极参与并扮演着新的角色,积极参与微电影传播的各个环节,受众的参与度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2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6.4%。截至6月,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短视频用户规模分别达10.47亿人、10.44亿人和10.26亿人,用户使用率分别为97.1%、96.8%和95.2%。自20238月30日微电影《逃出大英博物馆》上线后,在其发布第一天就获赞超500w,在抖音超2.4亿播放量,截至2023年9月,全网播放量也突破了10亿。手机、平板电脑和其他智能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重塑了固有的媒体生态环境。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备受热捧,“微”逐渐成为时代主流,“微时代”悄然兴起。

自媒体时代微电影传播的特点

传播主体更专业。相较于在网络上广为传播的基础视频内容,微型电影的制作主体展现出了更高层次的专业水平。在微电影的制作阶段,通常需要多名专业人士共同参与和完成。微型电影的制作团队大多是由具有丰富经验的行业专家组成,其中包括如导演、摄影师和演员这样的核心技术人才。随着微电影的影响日益增长,明星们纷纷参与其中,这也为微电影的高品质提供了坚实的后盾。2023年初大英博物馆被盗的消息引发全球关注,不久之后短视频博主“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联合自制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成为全网爆款,视频一出,不少观众在评论区和弹幕中感叹“中国最珍贵的文物全都在大英博物馆里”,同时也有不少人惊喜这样精良的制作竟是出自团队仅仅几人之手,不仅显示出互联网时代多元的文化书写,更展示出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效果。该微电影的创作者“煎饼果仔”是四川传媒学院电影学院的2018级优秀毕业生在草根视频泛滥、质量良莠不齐的自媒体时代,传播主体拥有一定的视频拍摄、剪辑基础以及专业能力,才能将一部微电影打造为制作精良、引发观众共鸣的佳作。

传播渠道更多元。虽然微电影也被归类为电影的一种,但是其传播方式与传统电影是截然不同的。微电影主要通过新兴媒介平台进行播放与传播,如今受众更多会选择在哔哩哔哩、抖音等视频 APP 上进行观看或发布。微电影的受众,作为微电影制作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在传播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受众不再仅仅是被动的观众,他们成为信息传播的发起者。无论是通过点赞、评论或者转发,每个受众都是信息传播的起点,形成了强烈的“信息传播效应”,将微电影内容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群体。这种互动性不仅加强了信息的传播,还加深了受众与微电影内容的亲密联系。因此,受众的积极参与为微电影传播的成功和有效性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反映了新媒体时代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性。总之,受众不再是被动的观众,而是微电影传播的关键参与者,他们对微电影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微电影《逃出大英博物馆》在新媒体平台选择上线,其收视率依靠着受众的观看和分享而持续增长。不仅如此,传统电影有时会采取线下线上整合的传播方式,通过粉丝见面会等形式,导演将创作过程与理念传达给观众以引起观众的兴趣。此外,传统媒体也仍是重要的传播渠道之一,传统媒体代表着官方的认证,能够体现出微电影的品质。如今,在媒介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传统媒体如电视媒体和新媒体以网络为基础进行传播结合,扩大了受众范围,也提升了传播频率也增强了传播效果。

受众参与度更高。正如亨利•詹金斯所描述的,参与式文化代表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即媒体的自由、平等、开放、包容以及共享。在Web2.0的网络环境中,所有的网民被视为中心,他们通过一个独特的身份,积极地创建、宣传并增强网络通讯的关键途径。微型电影被认为是参与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之一。微型电影最引人注目的特质便是其高度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该平台通过互联网上的实时交互和分享功能来完成电影的制作和重播,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相对开放、多元化和轻松愉悦的观影环境。观众享有自主选择并对自己钟爱的电影发表评论的权利。在观赏电影的过程中,观众还有多种选择,包括加长、跳跃、倒带或者重播。这一独特的观影模式打破了传统电影院的封闭设置,彻底改变了传统电影点间单向信息交流的模式。在这个数字化的环境里,每位参与者都扮演着导演和演员的角色,而观众则是电影制作过程中的一部分。观众的角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旁观者,他们有权自由地调整和创作电影的情节,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来改变角色的命运,甚至可以决定故事的最终走向。在这一创新的交互方式里,每位参与者都有可能崭露头角,成为电影的焦点人物。这样的互动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微电影的吸引力,同时也加快了它们的传播速度。《逃出大英博物馆》是一个引发记忆又构建记忆的锚点,将人们把过去的记忆和当下的共在结合起来,无数的弹幕、评论等互联网社交又极大的促进了我们自身的参与,这种“参与”容易进行、容易完成,且相较于宏大的纪念日和教育活动,是更加积极主动的记忆唤醒,通过点击、观看、讨论,参与进一次简单的追忆仪式中,无论是线上的参与,还是线下的文物参观,都包含着属于我们自身的身体实践。基于网络上舆论的传播以及博主“煎饼果仔”的精良创作,让受众的情绪达到高潮,促成了受众的“参与式文化”,使得微电影《逃出大英博物馆》成为爆款。

自媒体时代微电影内容生产的优势

选题取材——与时事热点结合。微电影《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火爆源于对近期舆论的“搭车”,8月以来,大英博物馆多件馆藏被曝“失踪、被盗或损坏”,其中包含大量中国文物,8月28日,“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冲上热搜,大英博物馆董事会主席乔治·奥斯本在8月26日证实,该博物馆大约有2000件藏品“失踪”,只有部分被找回,中国主流媒体纷纷发声,环球网评论:“大英博物馆是英国殖民扩张历史的一个缩影,就算他们已经擦干净了这些文物上边掠夺者留下的指纹,也抹不去这些文物的真正归属。”8月29日,博主“煎饼果仔”上传了他的自制微电影《逃出大英博物馆》的预告,当日播放量破300万,第一集上线后,一举登上各平台热门榜。《逃出大英博物馆》讲述了一群中国文物在大英博物馆里苏醒后,出逃寻找自己故乡的故事。该剧视频正片共有三集,创作者希望通过这部微电影,唤起人们对中国文物的关注和尊重,也呼吁大英博物馆尽快归还中国文物。“使用与满足”理论指出,受众的媒介接触活动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当受众被“尽快归还中国文物”的舆论所包围时,他们渴望看到文物被归还,他们试图通过媒介来寻求一种心理的放松,微电影《逃出大英博物馆》正是基于此在短时间内被创作了出来,满足了受众的需求,并被广泛传播。

叙事手法——拟人化与限知视角。《逃出大英博物馆》以小玉壶和在异国他乡的“同乡”的偶遇展开叙述,通过直接简单的语言表达想回归故里的决心。平淡简单的台词,直白地勾勒出了文物在国外的漂泊历程。通过拟人化的表达,赋予文物生命,将抽象的事件具象化,故事化的叙事手法,深化了文物的符码,也增强了历史的厚重感。一个好的故事胜过千言万语,在对文化的意象化表达中,制作微电影时我们将文字符号转化为视听元素,传达故事的核心信息,展现其隐含的思想深意。而在文本的叙述中呈现出个体与社会,个体与国家的故事表达结构,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符号展示出历史脉络和独特的传统文化。《逃离大英博物馆》将无生命的物变成会说话的叙事者,借助想象、情感,无形中讲述中国历史,在文本与影像的交互中实现媒介融合和记忆存储。限知视角是故事叙述视角中的一种,是指借助文本中人物的见闻、感受展现个体对世界的有限认知,在这一过程中易让观众产生移情和共鸣。《逃离大英博物馆》这部小短剧,借助小玉壶的视角,通过小玉壶和现代人物的对话,以小见大展示了中国文物沉重的历史,增强了文化的理解力和可读性,让普通受众也获得了与历史对话的渠道,聚焦了民族情感。

传播媒介——移动视频类APP。“媒介即讯息。”这是麦克卢汉以高度抽象的语言所总结的术语,他阐释了传播媒介在传播过程中的关键地位。移动视频类APP利用互联网作为平台,发布并传播视频,为作为传播主体的个人提供了技术支持。无论是从互联网的传播模式还是从信息内容的角度来看,短视频作品利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以及多元的符号形式吸引更多受众关注并广泛传播。互联网在信息提供和内容接触方面都呈现出了大容量的特点。在移动视频APP内呈现的内容不仅仅是简单的音视频与文字的结合,也融入了创作者的想法与情感,借平台使自己的作品表达更多元、更全面。最后,从互联网运作背后的技术来看,算法推荐使得作品被更广泛地传播。精确的算法分析能帮助移动视频类APP更全面地掌握用户、了解用户,从而实施精准推荐。哪怕用户并不是很关注微电影,但因为内容的接近性以及热度的不断增长,也会通过各平台的主页推荐推送至用户,然后使用户点击进去观看。

自媒体时代微电影文化传播的策略

立足于现实的共情制造。在这个“娱乐至死”的自媒体时代下,受众对于娱乐化信息的需求大幅度地增加,使得许多微电影的创作过分追求流量,过于依赖交互式传播中用户对于内容的反馈,失去了对于创作本身的思考与人文关怀。因此,创作者在制作微电影的过程中更应该具有大局意识,从自身所处的客观环境出发取材,不仅可以通过微电影这一艺术手段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得到表达,也可以与具有共同经历与观点的受众建立情感联系,从而引发共情。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正是由博主“煎饼果仔”针对被广泛、激烈讨论的话题——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所进行拍摄,并使诸多观众产生共鸣、引发共情。在满足受众对于娱乐化内容需求的同时,还给受众确立了正确的社会价值定位。

文化类作品的光晕重塑。《逃离大英博物馆》无疑是短平快的视频流中的良心好剧。团队历时三个月在英国的实地拍摄,剧中贴合“玉壶”本身的翠绿色汉服造型以及颇有深意的台词设计,打破了对抖音短剧的刻板认知,精细化的制作为数字时代下的文化遗产再添光晕。传统文化遗产和艺术品因其本真性、稀缺性、在场性,以及独特的艺术技巧、美术造诣和历史背景等因素,从其创作伊始即赋予了一种神秘感和遥远感,激发人们对其的崇敬之情,正如本雅明所言,这些作品被赋予了“光晕”。在互联网时代,数字化媒体所带来的非物质性和虚拟性重新定义了文化作品的“光晕”,透过独特的传媒渠道,凸显了文化作品的艺术权威性,与观众建立情感联系,引发更广泛的关注。《逃离大英博物馆》通过新媒体平台打造艺术场景,使观众能够自由跨越历史和未来、物质与精神、情感和理性等多重时空维度,自由参与文化作品的创作。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进行情感化的表达,无形中实现了文化作品的价值创生。在数字化时代下,文化作品有了更多的表达方式,艺术作品通过技术手段增强了其本身的互动性,其通过节目展演将参与者的情感体验定格在文物上,从而增强受众的情感体验,艺术作品在此过程中也通过技术化身成为人们感情联结的信物与纽带。 

仪式观驱动的民族认同。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播出后,迎来了观众的深深共鸣,不少观众表示观看后心情难以平复,“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从大英博物馆里走出来。”短片中,小玉壶脏兮兮的面颊、铿锵有力地强调自己“是盏,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通过肢体动作和语言构建出了中国工艺品的细腻和灿烂,以及国人渴望文物回归祖国的“视觉隐喻”。在文化传播领域,视频的媒介化能够借助拟人化的表演和情绪化的身体展示,引发观众对文化认同的思考。这一过程不仅形成了媒介化的仪式景观,还体现了詹姆斯•凯瑞的传播仪式观。以中国历史文物和文化符码为例,电影《逃离大英博物馆》展示了创新性的文化传播。它在文化立场的确立、话语范式的形塑以及媒介仪式的召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讲述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电影不仅创造了一种感人的文化体验,还激发了观众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与反思。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仪式景观的力量,如何通过媒介形式塑造文化认同。斯图亚特霍尔和弗里德曼的文化认同观进一步强调文化认同是一种共同建构的过程,涉及符号性资源(如历史、记忆、语言、文化、生活方式等)和内在生物性资源(如种族、血缘、家族等)。这些要素共同促成了认同、共享和统一。在文化传播中,文化认同观成为一个重要的框架,有助于理解文化的塑造和传播。《逃离大英博物馆》这部短剧通过文物的媒介化仪式传播激发受众对于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唤醒了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文化共识,营造出了民族共同体的想象空间和心灵凝聚氛围,具有突出的社会价值和情感价值。

结语

  在自媒体时代,一个人人都是摄影师与导演的时代里,微电影相较于其他视频内容的创作更为复杂,创作主体也更加专业。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媒介融合行动,使得微电影的传播渠道更加多元。有了技术的支撑,传播平台的功能也变得多样,提高了受众的参与度,新媒体的交互性为微电影创造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但是纵观网络上的微电影以及各类视频,质量则是参差不齐,更多时候很多创造者则是盲目地追求流量而忽略了创作的本质。因此,本文通过以优质微电影《逃出大英博物馆》为例,对自媒体时代下的微电影的内容生产与文化传播进行分析,以期实现行业的发展和繁荣,让更多高质量的微电影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


文章来源:  《声屏世界》   https://www.zzqklm.com/w/xf/2448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