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而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与现实意义。纵观我们党的历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而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二者不可分割,科学社会主义指导发展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实践又反过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同向共进
纵观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到多国,从单一发展模式到多国发展模式,再到陷入低谷到逐渐复兴的发展历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国家数量急剧减少,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遭受前所未有的巨大打击。中国作为当时世界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代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命运历史性的联系在一起。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科学社会主义在这片土地熠熠生辉,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增添信心,提供现代化道路的全新选择。
从历史的大视野来看,中国曾有很长时间的辉煌鼎盛时期,近代却遭遇了侵略、屈辱,中华民族为救亡图存奋起反抗,“复兴”就是要使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衰败、落后、屈辱之中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进入新时代我们确实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但我国基本国情并未改变,我们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牢牢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需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去丰富理论自身,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循环往复,推动中华民族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共同发展。
二、科学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并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某一位思想家的发现,是对当时现存的阶级斗争、历史运动关系的一般表述,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吸收、批判了前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圣西门、傅里叶、欧文等人虽然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他们不代表当时已经产生的无产阶级,不是想着首先解放无产阶级,而是想立即解放全人类,带有乌托邦色彩,因此无法找到通往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马克思、恩格斯总结批判前人的观点,结合自身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实际,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遵循。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内在包含着“两个必然”原则、无产阶级革命目的和历史使命、无产阶级领导权等问题,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国情,立足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适时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我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的新路子,创造性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重大问题,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建立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不仅作为一种理论智慧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有助于人们思维方式转换,强化理论思维,用理论武装头脑,发挥理论的实践力量,找出适合中国发展的模式,解决好中国问题,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需科学社会主义指导
科学社会主义不是教条,科学社会主义必须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本土化、时代化。我们生活的时代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十九世纪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正确的,其中蕴含的思想、方法更是值得我们去研究、思考、运用,正如习总书记所言:“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表明如今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和马克思在十九世纪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状况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从宏观角度看,世界仍处在马克思所指明的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阶段,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马克思的理论没有过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依旧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使命,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立足本国国情,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和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非一蹴而就,涉及到的问题与困难方方面面。如今处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高风险抵御能力,做到未雨绸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源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此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循环,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
四、总结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马克思、恩格斯在其经典著作中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的实现路径,但未对共产主义的具体形态做具体描绘,也无法提出具体方法。每个国家所处地域不同,国情不同,实现共产主义的方式与路径也不尽相同。而马克思主义又是不断发展的学说,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理论,循环往复,不断发展。而“两个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两个一百年”关键时期提出“两个结合”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现在,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未来我们仍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断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中华民族再次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文章来源: 《重庆科技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527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