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路径探析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强调:“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分学段有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内涵丰富,育人目标鲜明,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目标契合。因此,将红色文化有序、有特色地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对推动新时代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强思政引领力,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有着独特而重要的意义。
一、构建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平台机制
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是一项需要顶层设计科学谋划的系统工程。构建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平台机制,可以推动红色文化育人从“碎片化渗透”转向“体系化构建”,为形成纵向衔接各学段、横向融通多领域、螺旋上升促成长的育人新格局筑牢机制根基。在资源利用方面,依托平台机制的整合效能,既能打破学段壁垒,实现贯通衔接,又能避免红色文化资源重复开发、低效利用的问题。在学段衔接与协同上,通过明确各学段育人侧重点,可促进各学段在分工中协作、在协同中增效,凝聚红色文化开发建设的合力,形成学段间的优势互补。在育人实践上,平台机制为红色文化育人实践提供组织保障,既支撑跨学段思政课教学研讨、师资联合培训,又助力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与红色资源数字化转化,通过常态化制度护航与立体化平台赋能,让红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持续焕发育人活力,切实提升育人的系统性与实效性。
二、分学段构建“螺旋上升”红色文化育人模式
将红色文化融入各学段的思政教育当中,需要依据各学段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精心选择适宜的红色文化内容,并通过合适的形式与方式融入思政教育当中,进而构建分层递进的教育体系。在小学阶段,重点在于情感启蒙。以儿歌、动画、红色绘本等生动形式展现红色文化,聚焦革命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在小学生心中播撒红色种子,培养其朴素的爱国情感与集体主义精神。中学阶段,则需要进一步深化认知。通过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将思政课程与历史课程有机融合,系统梳理重大历史事件及其蕴含的精神内涵,引导中学生分析历史逻辑,树立历史唯物主义思维,强化责任担当。大学阶段,教育重点应致力于理论升华,开展专题研讨、课题研究、红色实践创新项目,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意识。同时在各学段都要注重实践教育,开展与学段相适应的红色研学,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引导大中小学生将红色精神内化为行动自觉,投身到社会生活中。
三、拓展实践育人与网络育人空间和阵地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推进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应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这两个重要载体的功能。一方面,通过整合校内外红色文化资源,构建红色文化实践基地,挖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手拉手”红色实践活动,打造一批“大思政课”品牌,以实践育人的方式深化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另一方面,面对信息化浪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兴起,应主动适应数字技术的发展趋势,深入探寻人工智能与红色文化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契合点,不断拓展红色文化存在形态与呈现方式。具体举措包括搭建“云上红色教育平台”,借助算法推荐技术,为不同学段的学生精准推送红色知识、红色微视频、互动答题等优质内容,同时实现平台资源共享,不断推进红色文化育人一体化建设。
红色文化赋能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构建贯穿大中小学的一体化红色育人机制。在方法论层面需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在实践层面,依托社会调研等体验活动强化价值内化;在技术层面,善用数字化手段拓展教育载体。通过多维育人,红色文化得以发挥其铸魂育人的核心功能,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提供了强劲的精神动力。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