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新闻论文 > 正文

全媒体时代提升气象主持人竞争力的途径探究

作者:杨战明来源:《视听》日期:2019-07-17人气:956

1993年3月1日,宋英杰第一个亮相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开启了气象节目主持人从幕后走到台前的新纪元。随着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其独特的引导力、影响力、传播力使它成为第一媒体。电视别开生面的创作元素区别与其他媒体,其中,主持人更是电视的一大特色,是节目的形象代言人,承担起电视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载体。借助电视媒体的迅猛发展,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成为公众获取天气资讯的第一窗口,成就了一大批家喻户晓的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但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要求细化和提高,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短板日益明显,官方网站、手机APP、微博、微信等平台弥补了其时效性、开放性、便捷性的不足,冲击着电视这一传统媒体的龙头地位,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已经不再是受众获取天气资讯的唯一途径,电视气象主持人处于尴尬地位,其职业发展进入瓶颈。在全媒体时代,提升气象主持人的竞争力,完成职业角色成功转型势在必行。

一、全媒体时代气象主持人的职业现状

进入媒介融合时代,受众获取资讯的方式多元化,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正在消失。气象主持人的职业发展面临“内忧”、“外患”双面夹击。

(一)传统媒体垄断地位消失

工信部数据显示:2018年3月末,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数已经超过12亿。不可否认,传统媒体垄断信息的主角地位逐渐退化。以往公众获取天气信息渠道主要来源于电视《天气预报》节目。虽然电视《天气预报》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等特点,但不可否认,电视《天气预报》存在节目时长短、信息量少、不可回看、时效性滞后、天气现象解读笼统等缺陷,受众用天气信息指导生活常常存在偏差,特别是一些强天气过程时常具有突发性和局地性,电视节目无法做到及时录制和播送,也导致常有天气预报不准确的误解与反馈。而如今手机APP、QQ天气、各大气象部门的微博、微信平台都加强了公众服务意识,很好地弥补了传统媒体的短板,不受时空限制推送各种天气信息,尤其在强天气过程中和一些特定节日更是提供伴随性和针对性的贴心服务,公众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想知道的天气动态并指导生活,电视《天气预报》的受众被严重分流,地位受到严重冲击。

(二)气象主持人影响力严重下滑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节目的标志和核心,更是节目和观众联通互动的桥梁。但随着新媒体的繁荣发展,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以及获取资讯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单一传授信息的播报方式缺乏互动性,信息无法及时回传。《天气预报》节目时长短、节奏快,省市级《天气预报》节目总时长通常为三分钟,但主持人出镜口播部分基本不足一分钟,因此稍纵即逝的节目进程不能加深主持人在受众心目中的印象。另外由于节目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使得形态单一,主持人发挥空间狭小,稳定统一的主持风格吸引力不足,容易造成审美疲劳。在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的大背景下,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不再是公众获取天气信息的唯一渠道,作为电视节目核心的主持人也沦为电视画面元素之一,收视群体的大幅度流失使得气象主持人人气低迷、影响力严重下滑,步入发展困境。 

(三)气象主持人职业生存状态边缘化

身份属性界定不清。气象主持人常年处于尴尬而又矛盾的处境之中:《天气预报》节目虽然在电视平台播出,但节目制作地点却是在气象局,而气象主持人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广电系统的播音员或主持人,其工作地点和人事关系也大多隶属当地省、市气象局,而并非电视台,这种交叉性的工作特点就造成了气象主持人的尴尬处境,气象主持人表面上同其他节目形态的主持人并无两样,都为承担某一档节目的主持工作,但气象主持人究竟是“气象人”、“媒体人”、“主持人”,还是其他属性,并没有明确的界定。

职称待遇提升路径不畅。通常气象主持人受气象局聘用签订劳动合同,不被编制。福利待遇参照气象系统员工进行工资定级、职称评定等。由于缺少完善的评定机制,气象主持人虽为“主持人”,但身在气象系统,目前也无与其播音主持相配套的职称评定规则。受身份、人事、节目类型等诸多因素制约,气象主持人也几乎达不到广播电视主持人的职称评审条件。因此气象主持人只能按照气象系统现有的职称评审办法,进行与之职业不相关的职称评定。

职业身份认同度不高。媒体和大众对气象主持人的认可度不高,气象系统对于从事非气象专业工作的主持人认同感也普遍较低。尴尬的身份定位常让气象主持人没有太多存在感,看不到职业进步和发展的空间。受到节目类型的制约,主持人在节目中发挥和展现的空间并不多。夹缝中生存的气象主持人因此也频繁出现离职的情况,寻找更好的发展。

二、思考与建议

气象主持人在媒介重组变革的大背景下需面临影响力下滑、职业生存状态边缘化等诸多不利因素的考验,但当今气候环境复杂多变,政府对防灾减灾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人们对阴晴冷暖的知情欲不断提升,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依然是气象部门和政府部门防灾减灾、公共气象服务的主要窗口和平台。电视其特殊的属性使之真实性、权威性依然生效,因此气象节目主持人仍有存在的必要和发展空间。顺应媒介发展需要,提升与之相适应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推进职业转型、服务受众。

(一)夯实播音主持专业基本功

电视气象节目作为众多电视节目形态中的一种,在传递信息之外,同样需要遵循电视声画结合作用于视听的艺术要求,其艺术性和审美性不可忽视。“有声、上像、内涵深”是播音员、主持人选拔标准,是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也是区别于非播音主持专业背景主持人的优势所在。

圆润动听的嗓音条件。声音是载体,主持过程需要依靠有声语言来传达信息。主持人自身嗓音条件优劣与否,直接影响着节目整体效果,制约着信息的传播效率和受众接收信息的舒适感。由于一个人的音色只能改善和美化而难以改变,严重的方言语调更非短时间内可纠正,因此声音条件欠佳、语音面貌较差的人是无法胜任播音主持工作的。嗓音圆润动听、吐字归音准确到位,对受众的听感具有强烈的刺激和吸引力,吸引他们仔细聆听。

赏心悦目的形象气质。电视是声画结合的艺术,不仅要求主持人声音悦耳动听,也要求形象气质大方出众。帅气俊美的五官、良好的镜头感和表现力、搭配得宜的服化,使得电视画面生动美观,更具吸引力。

流畅灵活的语言表达。电视语言作为一种艺术语言,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电视语言对于主持人的语言表达不只是自如交谈的“生活语言”,更应在“生活语言”的基础上做到流畅准确的语言表达、得体恰当的语言分寸、优质恰切的言语控等具备艺术审美的“电视语言”。因此出色的语言功底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并非一蹴而就。

虽然国内各级气象局大量启用优秀的气象预报员以气象专家的身份出现在电视节目中,但大多数气象专家的语音面貌、形象气质、镜头感觉、语言表达等综合素质普遍不理想,吸引力不足。科班出身的主持人在基础条件上占据绝对优势,而这些优势除了天生条件较好之外,还需仰赖科学、系统、漫长的训练,这是非专业主持人在短时间内难以赶超和提高的,因此科班主持人必须继续夯实专业基本功,扩大差异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完成集气象学和传播学于一体专家型主持人转型

加强气象基础知识储备。“电视气象节目,是以电视媒介为载体,以气象科学为传播内容,向社会公众提供气象服务的新闻节目。服务性、科学性、新闻性、必视性、随时性是其基本特征。”因此气象主持人区别于其他节目形态的主持人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备主持人职业本身所必备的基本条件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气象专业基础知识的储备。如了解基本的气象常识和气象要素,熟练掌握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充分运用各种气象信息平台查阅所需的气象信息,对于雷达回波图、台风路径图、卫星云图等具备基本的解读能力,尤其是对于当地的气候特征和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要能有较明晰的了解,才能在节目中进行精细化、专业化解读。

加强气象信息人性化解读。气象节目其服务性的特点就要求主持人在节目主持过程中不能只是简单的照本宣科,在对天气现象进行科学客观的解释和准确及时地传达的同时,还需要站在受众的角度,用大众所能够接受的语言,将专业化的气象信息进行个性化加工和人性化解读。受众对天气预报的要求不止于简单的天气现象、气温变化呈现,更注重了解天气形势对其生活生产有何影响,正如“对于气象预报员来说,他的预报着眼点是‘因’,只有透彻了解并分析各天气系统的发展和演变才能得出天气预报结论这个‘果’,这才是顺理成章的思路”。而气象节目主持人应该将专业的气象术语转化成通俗易懂的电视语言,将预报员的预报结论进行翻译和解读,用大众化的语言将气象信息传达出去,做受众的“贴心参谋”和“生活顾问”,因为“对于观众而言,他们所关注的是天气趋势特征以及天气对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如果节目内容服务性不强,观众一进入节目就如同进入学术厅或者科学报告会,让人听不懂、不愿听,即使节目的科学性不错,也可以视为失败”。因此气象主持人在传播气象信息的同时,更应该将科学性、服务性、互动性提升到同等高度,从气象信息的播报者向气象信息的解读者转变。

完成专家型主持人转型。语言表达生动流畅是播音主持专业背景出身的气象主持人的优势,但气象知识普遍薄弱很大程度制约其主持艺术能力的发挥,因此气象主持人应该是各类主持人中最懂天气的,同时也应该是气象部门中最懂传播规律的。日常工作中应加强气象基础知识学习,提升天气变化的觉察度和敏锐度,成功完成专家型主持人转型,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三)利用全媒体平台推广气象主持人品牌

新媒介的发展壮大,并不意味着旧的媒介的消亡,而是在新的技术手段支持之下,不断演化出更加融合多样化的媒介传播方式。因此全媒体时代,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有机融合,其“融合性”大于“取代性”。传统电视气象节目主持人应该适应媒介发展需要,除了重视日常电视节目的宣传平台之外,还应走下电视荧屏,利用全媒体平台,多渠道、多途径有效提升节目之外的互动性和影响力,在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平台与受众建立有效的信息往来,积累新媒体平台的受众群体。在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等重大节日打造气象主持人“科普形象大使”等品牌,开展行之有效的线上线下的互动活动,进行形象推广,并联合当地相关政府官方部门门户网站、媒体平台形成矩阵,扩大宣传面和影响力。

三、结语

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局限于单一信息传播的气象主持人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和市场的需要。媒介融合对于气象主持人既是冲击也是机遇,只有转变观念、提升自身竞争力,将自己打造成“最懂天气”的主持人或最懂播音主持艺术的“气象信息解读者”,增强服务意识,才能顺应形势发展需要,突破职业发展瓶颈。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