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全球化时代国际传播的实践
当前全球社会正在信息全球化的发展时代,信息技术的链式影响导致社会传播领域的巨大变化。在信息技术传播的广泛度及深度的影响下,传统媒体失去了以往的对社会主流话语权的主导能力和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从而导致引导舆论和影响价值观的能力开始下降。
一.信息全球化时代国际传播的意义
过去国际传播理论研究认为,国际传播是在民族、国家或其他国际行为主体之间进行的、由政治所规定的、跨文化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国际传播常常和相应的国家利益绑定,并能明显的影响政治倾向性和价值观引导的职能。国际传播的影响覆盖了跨地域间的文化、经济、社会、政治等方方面面,并且越来越有能力涉足许多人民生活和组织机构运行的具体方式和细节。因此,国际传播已经成为关乎一国发展空间的重要因素。
国际传播内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相较于传统的大众传媒有更深刻的意义和内涵。国际传播的主要载体通过舆论场域的内容生产、遴选、传递和变换促使传播的所在国和传播路径经过的国家塑造和影响国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行为模式和判断准则。对比传统的大众传播而言,国际传播的内容和路径具有更为明显的社会学特点。
国际传播可跨地域的影响国家文化、社会、经济、政治,表现出国际传播的巨大影响力。对于文化和社会领域的影响,国际传播促使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在人文范围极大的拉近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往来和人民的往来。国际传播既是对传播者自身形象的表现也是对他者形象的某种塑造。
对于经济领域的影响,愈来愈频繁的国际贸易带来国家之间的货物和服务往来,伴随着国际信息的传播和引导。某种程度来说,媒体作为国际传播媒介的载体,也成为国际贸易往来中的一种软性商品,流通于不同地域的国家之间。促使日益联系密切的国际贸易体系深入发展。
对于政治领域的影响,福特纳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国际传播都带有政治色彩。可以公开带有政治性质,也可以隐含政治色彩。"大量的实践性研究均证明了国际传播会对不同国际产生深刻的政治影响。
二.信息技术的突破促进国际传播的发展
技术是国际传播和传播介质智能化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在媒体发展的初始阶段,信息技术主要在传播互动层体现的比较明显,具体表现在媒体传播速度加快、媒体渠道的多样化、传播内容和形式丰富以及互动方式的增加等。这一阶段,互联网的发展促使全球通用性平台已经出现,但受到语言文化差异以及国家间政治层面的限制,专业媒体机构仍然是国际传播和舆论引导的主流选择。但是,突发事件、重大事件传播方面已经表现出主流平台机构和社交媒体相互联系的趋势。
高新科技的融合和发展使得多语种内容生产、内容分发、数据分析均出现较大程度的突破,也促使这些国际传播的主体对技术的使用程度日益深化。以科技公司字节跳动为例,字节跳动拥有多家活跃的移动应用媒体平台,包括"今日头条"、"抖音"等。这家公司截至2018年6月,海外用户规模达到整体用户规模的20%,字节跳动的产品和服务已覆盖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75个语种,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位居应用商店总榜前列。
AI、语言识别、图像识别等高新科技的运用正在深化媒体、机构和个人在国际传播过程中的角色作用。可预期的将来,技术逻辑和数据逻辑将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而深度植入于国际传播实践之中。人工智能对于图像、语言和信息的处理将极大改变国际传播的作用方式和传播过程。
三.信息全球化时代国际传播的实践
信息技术既是生产力也是是催化剂。在国际传播的实践中,使用者和接受者需要了解信息技术所给予的机会,也要掌握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局限性,充分把握和协调好国际传播中价值性与工具理性的关系。
信息技术应用在实体物质上传播,就是有线通信。有线通信使用的是有线介质基,即常见的铜线、光纤这些线缆。目前,技术发展水平在有线介质上传播数据,速率可以达到极高的数值。以光纤为例,在实验室条件下,单条光纤最大速度已达到了26Tbps,是传统网线的两万六千倍。空中传播是移动通信的关键突破口所在,而5G使用的多天线技术(MassiveMIMO)即由多根天线发送,多根天线接收。5G技术的运用对于信息传播来说是物理水平上极大的进步。
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深刻的改变了国际传播实践逻辑,写稿机器人、人工智能主播的加入使原本复杂的国际舆论场变得更加热闹,多级多元的国际传播格局,在扩大不同主体国际话语表达权和国际传播参与权的同时,也在滋生各式各样的谣言、假新闻。
现阶段,智能媒体在内容生产、翻译等方面展现出了一定的能力优势,但还不足以胜任信息把关、社会瞭望、去伪存真的工作,特别是当话题涉及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的相关问题时。另一方面,算法主导的信息定制和信息分配在实现精准化传播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个值得正视的潜在问题,即这是一种以迎合受众观点和偏好为逻辑的精准化传播。换句话说,越是采用这种方式开展国际传播,就越会肯定或强化受众已有的观点和态度。如果国际传播完全以算法对受众偏好的判断为基础开展,不仅不能有效树立立体、真实、全面的国家形象,还将使得刻板印象被进一步固化和强化。这种情况无疑与我们国际传播活动的初衷相背离。也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因此,有必要在国际传播的过程中以价值理性驾驭工具理性,以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以事实导向传播形成对观点导向、情绪导向传播的对冲;在制度层面,重构顶层架构与流程,减少信息衰减;在主体层面,鼓励多主体交流。
四.结论
维科认为:"每个社会都拥有自身的思想范式与生活理念,而且基本上不能与其他社会融合。也就是说,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和理念无法适用于其他社会。一个社会所界定的美德、文学、艺术和英雄主义在另一个社会往往得不到承认。荷马(Homer)和阿基里斯(Achilles)只属于希腊,绝不会在别的社会中再现。
在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下,全球化已经进入更高发展阶段,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境。面对问题,不同国家提出的方案是有差异的。中国的立场是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面对新的条件、环境和任务,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需要突破和创新,在新的历史节点下担负起时代的使命。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