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主流媒体在主旋律报道的创新与探索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再次为媒体融合指明发展路径。努力做大做强主流舆论,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是新闻媒体肩负的崇高使命。近年来,人民网坚持守正创新,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本文以人民网在主题报道、主线宣传的创新与实践做法进行展开,通过一个个生动案例进行分析。
一、新型主流媒体在主旋律报道中的作用
(一)党的喉舌作用
在传统媒体时期,报纸、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是公众获取新闻的主要方式,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不动摇;在如今“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时期,电视、互联网等主流媒体作为引导舆论的重要载体,提升新闻舆论引导力更为重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这是新时期赋予党报党网等主流媒体的使命。
作为党报党网,人民网始终坚持政治家办网,在众声喧哗的网络舆论氛围中发挥着“定海神针”和“中流砥柱”的作用。权威性、公信力、大众化,是人民网企业文化的核心。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做最好内容的新闻网站,是人民网始终坚持的价值追求。在主题报道中,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运用新媒体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发挥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通过创新传播内容、传播语态、技术手段,把主题报道做得更接地气、有人气。
(二)弘扬社会正能量
主流媒体通过传播主旋律、正能量的内容,让党的声音传播的更广、更有价值。通过打造精品活动,突出价值引领,效果导向,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正能量等主流思想广泛深入传播。
由中宣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人民日报社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全国演讲大赛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历时8个月,约2万场比赛、50万名选手参赛、现场观众约600万人、近亿人次通过网络观看比赛。人民网作为本次大赛的策划方和承办方,全程参与并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活动自开展以来,人民日报和人民网报网融合实现了对活动的多元传播。人民日报发稿49篇、人民网首页重点推荐、人民网官微阅读量超千万,优酷、腾讯、爱奇艺、快手、抖音等商业视频网站纷纷转发,多角度呈现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深切表达了爱国主义情感,充分体现了广大干部群众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立足岗位、发奋工作的实际行动。
网友留言正能量刷屏,真情实感溢于言表。选手们富有思想性、感染力的演讲,不仅深深打动了观众和评委,还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共鸣。
二、人民网在主旋律报道的创新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深刻变革的大势下,新媒体应当不断创新宣传内容、表达方式和传播渠道,才能做好新时代新闻宣传工作。
(一)创新传播内容
新型主流媒体报道创新的关键是对内容的创新,不论媒体的传播方式和技术如何变化,抓住传播内容是根本。
在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浓厚氛围中,从5月23日至7月17日,人民网联合陆军政治工作部宣传局开展“祖国在我心中”界碑描红主题活动。30余名记者兵分5路,深入陆军所属边防部队70个界碑,足迹遍布6省37市,行程逾4万公里,用笔端、镜头、话筒,深情讲好边防官兵心系祖国、情注边防的强军故事,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营造良好网上舆论氛围。
活动期间,人民网推出一批创意十足、互动感强、传播广泛的融媒体产品,共播发图文报道142篇、视频126条,H5互动产品1个,人民网短视频账号浏览量11.3亿,人民网法人微博话题阅读数6亿。一时间,“祖国在我心中”界碑描红成为网络热词,一线记者亲历式报道引起广泛热议和好评。
习近平总书记在“1.25”讲话中要求人民日报扩大内容覆盖,扩大地域覆盖,扩大人群覆盖,人民网与陆军政治工作部宣传局联合开展的“祖国在我心中”界碑描红活动,正是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要求的积极探索与创新尝试,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实践。
(二)创新语态传播
新闻传播注重媒体形态的多元化,运用视觉、听觉等可视化方式进行展示。人民网在传播语态上用网友喜闻乐见的方式,使用网络热词进行表达,运用可视化视频代替单纯的文字传播。如何创新表达方式,把主流声音传播得更远、更广,体现着媒体融合发展的成色。
人民网联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史研究所,推出“国史讲堂”公开课,旨在梳理70年来新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阐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
系列视频共14期,每期由3分钟精编版、30分钟讲座完整版和文稿、宣传海报组成,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宝贵经验以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民生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军队和国防建设、祖国统一等方面深入解读,同时配以珍贵历史画面、图表动画等视觉元素,引导广大网友学习党史国史、培育爱国热情。
14期系列视频邀请专家权威,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李忠杰、冯俊,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张星星、武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等,为栏目撰写稿件并参与录制视频。
栏目推出后,被央广网、中国经济网、中新网、中国青年网、中国军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新浪、搜狐、网易、凤凰网等商业网站,西瓜视频、快手、腾讯视频、优酷视频、土豆视频等视频网站,共计过百家网站转载。“学习强国”客户端除对每期节目做了转载外,还在首屏推荐区设置专题,集纳栏目内容,有近10万多次点赞。
(三)创新技术手段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潮中,技术的创新是引领主流媒体发展的核心动力,主旋律报道是对媒体融合水平的一次实践检验。人民网对新技术的创新应用能够将主旋律报道推向新的高度。
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人民网策划的“我的丰收我的节——70地庆丰收全媒体联动直播”活动由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主办,人民网经济部、人民视频统筹组织,融合最新的5G网络技术。活动联合全国200多家媒体和直播平台,以5G+VR、5G+AR、5G+无人机等形态,首次成功实现了70个庆丰收活动现场的多形态、立体化、同时段并发式直播,吸引超过1亿人次观看。
本次直播活动地域广、规模大、技术新、融合深,是自2019年6月6日我国发布5G商用牌照后,首次运用5G技术实现全国范围的多点并发式联动直播,下沉到全国各地的县、乡、村,总共架设超过400个机位,配备5G直播车、5G无人机、VR摄像机等设备,通过5G技术、5G+VR直播,人们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欣赏中国的丰收盛景。
9月24日出版的《人民日报》等18家党报联动,使用人民视频客户端AR扫描报纸上的丰收节图片,即可观看精彩视频,在报纸上吹响“丰收的号子”。这也是中国农民丰收节报道首次运用AR技术,形成央媒和省市三级报纸的传播矩阵。
同时,上百家平台累计实现700场次直播,200多家媒体参加互动传播,62家中央省市电视台参与报道。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新华社、中国日报、农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对直播活动积极报道,各地政府点赞转发,直播活动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三、对主旋律报道的思考与建议
长时间以来,主题报道由于受到较多的管制限制、规定动作多、自选动作少,存在形式单一、创新不足。
在全媒体时代,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到智慧媒体,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传统媒体的传播格局发生变化,从文字、图片再到视频,报道的形式不再单一,而是有了更多可视化内容,但是有很多视频报道只是画面和同期声的堆积整合,画面素材质量不高,主题大而空,缺乏吸引受众的优质内容。
如何把宏大的主题报道体现在短视频中,提升新闻舆论引导力,传播有感染力的内容,这是当下需要思考的,也给主流媒体的报道带来一种新的机遇和挑战。
结合人民网的实践经验,做好主题宣传报道要做到四力。一增强传播力,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大幅提高主流媒体和主流舆论网络传播力,坚持用互联网思维办媒体、抓融合、促发展;二提高引导力,要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流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主动放大正能量;三扩大影响力,建立覆盖广泛的传播矩阵,以人民为中心,提高内容的品质,尤其是思想深度和内涵密度;四提升公信力,提高专业水准,确保内容符合真实、客观,要加强舆论监督,更好履行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
四、结语与展望
随着媒体融合发展,新型主流媒体有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人民网要发挥在舆论引导上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主题报道上有所创新、有所作为,做到新闻传播大众化、多元化、差异化,通过创新传播内容、语态传播、技术手段等,发挥出新型主流媒体的重要作用。
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要求,更好地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实事求是、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的方针,坚持新闻宣传党性和人民性统一的原则,对主题报道内容要找准切入点,认真斟酌,以更好的创新及表达传播方式,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