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篥在隋唐音乐中的发展及文化认同
就筚篥在乐队中的归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莫高窟220窟北壁唐贞观十六年题记乐舞图所显示的乐队编制中找到答案。此图由左右两组组成,左组由15人组成, 全为坐姿, 可清晰判断的演奏乐器(由上至下)为筚篥、尺八、笙、箜篌、拍板、钹、贝、扁鼓、横笛、腰鼓和羯鼓等11种。右组由13人组成, 亦为坐姿, 其演奏乐器(由上至下)为尺八、排箫、琴( 筝)、方响、筚篥、琵琶、钹、横笛2、拍板、腰鼓2、都昙鼓等11种。同时,此左右组又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方一部分, 属于丝竹乐组; 下方一部分, 属于鼓吹乐组。我们通过观察发现,无论左乐队组还是右乐队组,筚篥均在上一部分的丝竹乐组而非鼓吹乐组。此图说明,筚篥在隋唐燕乐乐队中是属于丝竹乐器组的。此外,该种状况在同一时期的其它敦煌石窟壁画中亦多有描绘。
就表演形式而言,筚篥在隋唐燕乐中有着诸多种的表演形式。我们知道,无论隋七部乐、九部乐还是唐十部乐,均是以“大曲”的形式而存在,其乐队的各种乐器也主要是以为“燕乐大曲”伴奏的形式而存在。大曲是综合器乐、歌唱、舞蹈于一体的大型表演艺术类型。一般由“散序”、“中序”和“破”三个大段落构成。其中“散序”部分,即主要为纯丝竹音乐性质演奏。演奏样式包括有筚篥独奏和筚篥与其它丝竹乐器轮奏、合奏等形式的表演。此外,在隋唐“大曲”其它乐曲部分也均有筚篥这一乐器的独奏、合奏的表演。
隋唐时期,由于筚篥颇受社会各阶层、各类人士的青睐,因此才会有吹奏筚篥者名家辈出之盛况。据隋唐文献显示,当时有详细记载的著名筚篥演奏家就有王麻奴、尉迟青、安万善、薛阳陶、黄日迁、李长史、李龟年等,他们均为筚篥技艺的提高和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绝贡献,亦因此而得到了隋唐时期的岑参、白居易、李硕、杜甫、刘禹锡等诗人的歌颂。譬如,李欣在《听安万善吹觱篥歌》中对安万善吹奏觱篥的描述:“旁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变调如闲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白居易在《小童薛阳陶吹觱篥歌》中对12岁薛阳陶等几位筚篥名手的描述:“剪削乾芦插寒竹,九孔漏声五音足。近来吹者谁得名,关璀已死李衰生。衰今又老谁其嗣,薛氏乐童年十二。……盒然作声疑管裂,拙然声尽疑刀截。有时婉软无筋骨,有时顿挫生棱节。急声园转促不断,栋栋磷磷似珠贯。”再如张枯在《觱篥》中描述道:“一管妙清商,纤红玉指长。雪藤新换束,霞锦旋抽囊。并揭声犹远,深含曲未央。……”。岑参在《裴将军宅芦管歌》中有:“辽东将军长安宅,美女芦管会佳客。弄调啾咫胜洞箫,发声窈窕欺横笛”,等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