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文化产业背景下的京族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研究

作者:陈红玲来源:日期:2014-01-25人气:1813

如何更好地对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理开发,力求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产业发展中寻找一个平衡点,实现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双赢,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关系

1.遗产保护和文化产业的关系

理论上讲,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是一对矛盾体,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播是开展文化产业的前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十分明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因此,在做好抢救与保护的前提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合理利用,适当将其转化为经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其经济价值,是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

发展文化产业被看作是对文化遗产的动态性保护或者说是“活保护”。2008 年,我国文化遗产日的口号“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也明确表现出我国从遗产封闭式保护到遗产保护成果与公众分享方面的决心,为遗产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这都是遗产保护与遗产产业化在矛盾中寻求协调发展的表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发展把文化与经济结合起来,使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中焕发新的生机,寻找到新的生长点和发展点。

2、文化产业背景下的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

从发展文化产业角度去充分利用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不失本色的蓬勃生机。在做好抢救与保护的前提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合理利用,适当将其转化为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其经济价值,是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文化产业保护护和抢救文化遗产,是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前提,没有保护的开发是掠夺性、破坏性的开发。没有抢救即将消亡的文化遗产的先决条件,开发和利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也等于一纸空文。文化遗产在旅游资源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旅游经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遗产内容的多样性,为区域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构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京族文化遗产资源和传承现状

广西京族主要分布在东兴市周边的京族三岛上,以万尾、巫头、山心为主要居住地。京族发源于古

代的百越,从越南的北部迁徙而来,在北部湾形成并逐步发展起来,这使得京族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在不断的变化中趋于丰富化,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的特点。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京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如“哈节”中的民俗和宗教文化、喃字文化、独弦琴文化等。而“唱哈”、独弦琴和竹竿舞也被称做京族文化的“三颗明珠”。

1.京族的哈节文化

“哈节”是我国京族重要的祭神节日,主要在广西东兴市江平镇的万尾、巫头、山心三村举行,节日以祭祀镇海大王、祈求神灵保佑为主旨。京族哈节又称“唱哈”节,是京族人民最隆重的民族节日,仅次于春节,在京语即唱歌的意思,“唱哈”变成了京族人民的节日了,体现了京族传统文化。相传京族三岛每座岛京族祖先上岛的时间不一样,所以举行“唱哈”节的日期各乡并不相同,举行时间长短也不一样。万尾、巫头两乡是在农历六月初十;山心是在农历的八月初十,历时七天。“唱哈”的场所是在哈亭。

京族“哈节”的文化传统,为了更好的保护京族传统文化,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京族“哈节”成为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正式颁布实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高雄向东兴市亲自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牌匾。作为与越南一脉相承的中国京族传统“哈节”得到越南民众的鼎力支持。“哈节”每年分别在越南和中国防城港市举行,中越都会互派代表参加这一年一度的盛会。由于政府的主导, 哈节活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命名上和功能上发生了变化, 2008 年起哈节被冠以“防城港市京族哈节” 的名称, 在功能上也由本属京族民间祭祀神灵的节庆活动,发展成为政府主导,防城港市文化和旅游互动发展的一种创新形式。

2.京族独弦琴文化

独弦琴起源于骠国(今缅甸),流行于东南亚各国,京族的独弦琴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独弦琴的结构简单,制作独具匠心,由琴身、琴弦、摇杆等组成。独弦但不独声,在一根弦上可以同时奏出较明显的两个声部。弹奏独弦琴时右手技巧有弹、挑,左手则灵活多变技巧有推、拉、打、撞、摇等,可以演奏出多种装饰音效果。以前独弦琴是为诗人吟诗伴奏的,现在多为独奏、重奏或为歌舞伴奏。在京族三岛京族群众过节、喜庆丰收或起舞唱歌喜欢用独弦琴来伴奏。在京族歌舞表演中少不了演奏独弦琴,独弦琴是京族最珍贵、最古老的乐器,是他们的祖先在迁徙时从故乡把独弦琴带来的,所以独弦琴又带有一种异域风情的神秘色彩。

2011年6月独弦琴艺术被列入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苏春发是万尾岛上最好的独弦琴演奏者,也是独弦琴文化的活态传承人,在为独弦琴的保护和传承发挥了重要的贡献,经常参加国内外各种表演。2008年苏春发也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授予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独弦琴艺术)传承人的称号。

3.京族的喃字文化

喃字,京族人又叫“字喃”,是“南国文字”的意思,是一种仿效汉字结构的越语化的方块象形文字。越南与中国毗邻,在与中国长期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中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在李朝(1010—1225年)以后越南人民借用了汉字的构字方法,用汉字表音又表意的土俗字,所以人们也称之为“类汉字”。唐朝时喃字传播迅速,被京族人大量使用。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越南人都在使用喃字,喃字结构复杂,有些喃字与汉字形状相同,读法及意义却不同,哈歌也是用喃语歌唱。它有一字多音,一音多字的特点,使用起来十分不便。我国京族人民是从越南涂山迁移过来的,迁移的时候从越南带来大量的文献书籍,民间的歌本、经书等都是使用字喃记载的,京族长篇叙事歌《宋珍歌》就是用喃字记录的。喃字是了解京族文化的重要工具。

4. 歌舞文化

京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间有句话流传说“京族人天天都在歌里过”,可见京族人民对唱歌的喜爱程度。京族人民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曲目,配以京族姑娘优美的舞姿不愧是一场视听盛宴。京族歌曲曲调有30多种,内容广泛,按内容分有情歌、海歌、结婚歌、渔歌、风俗歌、山歌、劳动生产歌等等。京族的歌舞文化在一年一度的京族“哈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全村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聚集哈亭内外,举行迎神、祭祖和“唱哈”等活动,热闹非凡。到了听哈的环节,京族人又称为“坐蒙”,意思是坐下来进行宴席,听“哈妹”唱歌。主唱的“哈妹”站在席间,手持竹片,一边唱一边敲,旁边还有一位“哈妹”和一位“哈哥”伴奏,如此台上一唱一和一伴奏,场面热闹极了。哈节的祭祀舞蹈有“进香舞”和“跳天灯”“花棍舞”,京族的舞蹈体现她们对祖先的信仰和崇拜。

5. 京族的海洋文化

京族作为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唯一一个以海为生的民族,因其居住区域及族源上的原因,民族文化独具特色。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京族人民长期居住在海边,世世代代以海为生,可以说京族人的历史是用海书写的,京族人民在海洋的孕育下在形成独特的海洋文化。京族人民与海洋的关系密切,从在京族“哈节”上京族人民盛装打扮,敲锣打鼓成群结队的到海边迎请海神进入哈亭,“哈歌”中我们也能听到很多对海神的歌颂,在京族舞蹈中我们看到一些模仿捕鱼、拉网的动作,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中都有一种浓浓的海洋情节。

三、京族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现状

目前京族三岛对于民族文化的开发主要是通过旅游业开发为主,结合京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开发民族文化节日旅游等旅游产品,借以京族三岛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京族民族文化吸引游客。

1.自然资源与文化遗产开发的结合

京族三岛风景迷人,岛内15公里长的黄金海岸线金滩,它集沙细、浪平、坡缓、水暖于一身,无污染,海水清澈,可同时容纳5万人进行海浴和沙滩活动。以金滩滨海旅游为主,周边分布有“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大清一号界碑”、“大清国五号界碑”、“东兴边贸市场”“中越友谊大桥”等知名的旅游景点。但是由于周边海滨自然环境相似,滨海旅游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因此只有在发展中结合了京族的民族文化,其民族文化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人文资源,才能在发展中。京族传统捕鱼方式如高跷捕鱼、拉大网、摸鸭蛋逐渐被开发成一种体验旅游项目;在“哈节”的基础上开发了除了“哈节”还开展了东兴京族“哈节”美食节、沙滩自行车比赛、东兴京族文艺晚会等各项活动,而京族三岛最著名的金滩旅游也因此具有了三大资源优势,一是京族文化资源丰富;二是滨海风光优美;三是观赏价值、文化价值高。

2.政府给予支持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京族三岛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效益,而独有的京族民族文化成为了当地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因此东兴政府也对京族文化开发工作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在政府的组织下,传统民族节日“哈节”,改变以往的迎神、祭神、入席、送神四步奏单调的祭祀节日,在节日期间举行东兴京族哈节美食节、东兴京族文艺晚会等各项活动,吸引大量游客,促进旅游政府招商引资,2009年国家扶持较少人口民族发展的项目东兴京族博物馆、东兴京族生态博物馆建成。面积3000平方米,集中展示了京族民族的服饰、字喃风采、生产生活工具、独弦琴、居住环境、民间信仰、婚恋礼俗、地图资料等,全面反映了京族生产生活历程,具有展示、教育、科研等功能,成为展现京族传统文化魅力、体现国家民族政策的一个重要窗口。

3.民族文化被忽视

京族人们在长期的发展中有传统的近海捕捞海洋发展远海捕捞、近海养殖、海产品加工、边境贸易,在发展中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使京族成为我国少数民族中最富裕的少数民族之一。发展过程中京族人民因为自己的文化落后如传统的踩高跷捕鱼的方式使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所以京族人民对自己民族文化不认可,甚至是对其阻碍经济发展产生排斥心理,所以文化开发中这些文化经常被忽略。京族青年对本民族的文化不再喜闻乐见,逐渐失去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而京族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教育忽略本民族文化教育,很多青少年对本民族文化知之甚少,使得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京族祖先严格执行的规定,如“哈节”祭祀活动中有些步奏被简化甚至取消了。如传统的唱哈主要角色有三人,一名哈哥,又称琴公,两名哈妹,又称桃姑。唱哈时由哈妹唱,哈哥拨琴伴奏。而现在唱哈比较随意,只有哈妹唱哈,没有哈哥伴奏。在迎神仪式中以前是没有神轿的,但是现在为了扩大节日的影响力,建造神轿,使得迎神仪式不可避免的带上了观赏性。现今在京族哈节迎神游行时已出现五星红旗, 并且与镇海大王、高山大王等神像一同接受沿途村民的虔诚膜拜。哈节上除了唱传统歌谣外, 也有唱红歌的,显得不伦不类。

4 .京族知名度不高

为了解非京族人群对京族文化的了解,笔者对南宁地区非京族人士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表:

表一:南宁市55名非京族人群京族文化常识的问卷结果

问题

知道

不知道

知道京族吗

56.36%

43.63%

知道京族的聚集地吗

40%

60%

知道京族三岛吗

27.27%

72.72%

知道京族哈节举办时间吗

12.73%

87.27%

知道京族的传说吗

5%

95%

知道独弦琴吗

32.72%

67.28%

表一中南宁市对部分55名非京族人群进行了一份京族文化常识的调查56.36%的人知道京族,40%的人知道京族聚居地在哪里,27.27%的人知道京族三岛,12.73%的人知道哈节在什么时候举行,仅仅有5%的人知道京族的传说,32.72%的人知道独弦琴。

对表一统计结果分析可知京族文化在南宁市内非京族人群内的认知程度低。对少部分在广西南宁工作的非京族人进行调查,55名被调查人员中:21-25岁:35人;占总人数的63.63%。55名被调查人员中具有本科学历:27;占49.09%。由统计可知:统计对象特点1、平均年龄在26-30之间2、文化水平较高。对于年轻化文化水平高的人群而言接受新信息的能力比较强,然而他们对京族常识的认知程度也很低,近一半的被调查者不知道有京族的存在,对京族文化了解程度随着问题的深入呈递减趋势。京族文化的保护不仅在京族地区得不到保护,在外部也得不到很好的宣传,这对于京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十分不利。

四、京族三岛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对策

1.遗产保护和文化创意相结合

丰富的文化遗产是我国在当今文化商品化和重复生产现象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发展文化产业不可复制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所在。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些情况确实令人堪忧,一些人或地方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商品化、脆片化、拼盘化,或者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非民间化等,这种所谓产业化的运作实际上在加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对这些问题或现象,我们应该通过在实践中提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制定和执行水平、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来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可以把古典与现代、文化与经济结合起来,使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中焕发新的生机,寻找到新的生长点和发展点。把有条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变成文化产品,推向市场,形成文化品牌效应,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发展成为优势文化产业。因此,利用本地丰富多彩的京族文化资源保护和文化创意相结合,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体现了资源型文化产业的特征。京族文化遗产具有广泛多样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其中也包括极大的市场开发价值、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传统文化价值,对有条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京族的哈节、独弦琴文化,是有可能把传统文化、传统制作工艺的继承保护与文化创意开发相得益彰地结合起来,使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所在。

2.遗产教育和创意氛围营造相结合

京族三岛旅游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然而东兴景区、餐饮业、酒店管理上的混乱,缺乏专业人才推动旅游相关行业与文化发展相融合。旅行社对导游管理不善,很多对京族文化不了解的导游在讲解京族文化过程中出现了歪曲历史的现象,这对京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极为不利。要积极培养专业的遗产保护和旅游人才,用科学的手段来保护和开发民族文化。

文化产业属于人力资本驱动型经济形式,其核心在于创造力,而创造力则有赖于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创意环境的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在于文化传承,哈节和独弦琴文化艺术活态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基础,他们的存在可展示原生态的京族文化艺术魅力。首先要保护保护传承人,提高传承人的社会价值和地位,是保护京族遗产文化的活态传承和源头。同时要成立族文化培训基地或传习所,开设喃字班、独弦琴班、唱哈等培训班,召集年轻人学习京族传统文化;三是在京族三岛居民的社会和学校教育中加强遗产教育。进入现代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远离了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年轻人对于传统习俗也不太看重,迫切需要恢复和传承京族传统文化,因此需要通过有意识的、专门的教育进行传承和弘扬。在每个家庭里由老一辈言传身教,从幼儿园开始进行传统的京族礼仪教育,在学校里开展遗产文化教育和多种形式的培训。把优秀京族文化的编进乡土教材,树立京族民族自尊心和优越感,可以培养遗产保护、文化创意和旅游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3.遗产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

注重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形成于旅游业的互动。这种做法既利用传统工艺、传统文化资源取得了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保护和产业化开发利用,可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产业化程度,增强文化国力,还可进一步保护文化遗产当事人权益。京族多彩的民族文化和遗产资源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和产业价值。强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本真性保护的同时,在合理保护的前提下,努力使之转化为经济资源并产生经济价值的文化创意产业观念,有以开发促保护的清醒认识和经营意识。对有可行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要敢于树立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品牌化经营战略,将其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首先就要充分了解市场信息和社会心理、社会消费需求,把既能显现民族文化特色又有经济开发价值、市场开发前景的优势文化资源,进行科学的品牌定位,制定合理的营销战略,集中力量培养优势文化品牌,通过宣传、推广来扩大这些拳头品牌在社会上的积极影响,从而使之成为文化产业的一种支柱,成为发展经济的一种主要力量,充分开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全面发挥并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和价值。

走京族民族文化展示与滨海旅游结合开发,整合旅游资源,创造上山、下海 的旅游精品,以独特的海滨京岛渔村旅游和出国旅游,吸引中国东明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形成的人流,构筑北部湾还路连接的跨国旅游圈,成为京族地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模式。

4.注入现代元素,政府主导,打造民族文化品牌

京族文化注重借助于政府的作用来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充分利用特殊的区位条件,打造如民族手工艺、海上休闲运动等特色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旅游、生态相结合。通过现有传媒的影响以及今后我市传媒大手笔的策划启动,拉动外延产品的发展。可开发以哈节中人物造型为饰品、挂件、学习用品、手工艺品、卡通玩具等。在海滨旅游开发中,凸显海岛、京族、渔村三大特色,海岛包括鸟类、树林及林中沙滩、海中红树林等景观;京族包括哈节等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渔村包括民居、渔船、捕捞、渔网、渔具等旅游资源,把京族三岛开发成为我国独具特色的海滨旅游度假区。兴建海岛、京族、风情一条街。可以选择京族古老的竹木结构小屋和石墙瓦顶的砖瓦小平房,体现京族渔村的建筑风格,出手京族的旅游纪念品、京族小吃、咖啡屋、茶坊、各种海产品店等,还可开设一些独弦琴学习演奏室、唱哈表演室等灵觉、体验京族文化的活动场所。为了营造京族的浓厚风情,还可以兴建京族文化博览园,包括文化展览区、文化娱乐区、京族风味小吃区、旅游纪念品区等。

参考文献:

[1]钟珂.越南万柱“哈节”的举行仪式及名称之考察[J].广西民族研究.2011

[2]钱丽花.走出“京族三岛”的独弦琴[J].中国民族报.2008(12)

[3] 陈红玲,陈文捷.基于新增长理论的广西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3(4) 

[4] 《京族简历》编写组.京族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5] 廖国一,东兴京族海洋文化资源开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J ] 12005 , (1)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