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高师美术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优化的探索

作者:安阳师范学院-王明磊来源:《长江大学学报》日期:2014-04-30人气:1063

(1)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美术学专业的理论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美术理论,包括《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中国画论》、《现当代美术思潮》、《美术批评》等;一类是教育理论,包括《美术教育学》、《教学教技教法》等。理论课程种类较多、涵盖较广,不可能面面俱到,应结合总课时的安排,从高师美术教育的要求和实际出发,在遵循美术教育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更加合理明确地开设理论课程,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可以选择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为美术理论主修课程。在课程安排上,让低学年学生从中、外美术史入手,通过对美术史中具象而具体的知识,了解、掌握和分析美术的内容及特征,从而过度到中学年相对抽象化的艺术概论课程,去研究美术的现象、原理、规律,进而提升到高学年美术批评等思维性和应用性知识。这样才能为学生进入艺术世界提供由浅而深、循序渐进的途径,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观,提升学生整体的理论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时,高师美术教育还要认真安排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一是,要注意美术教育学和普通教育学的关系。往往高师美术学专业课程中只是机械的讲授普通教育学知识而很少涉及美术知识,这样不仅抹煞了美术教育知识的特殊性,而且也忽视了美术专业学生的自身性格特点,使其更为反感该课程的学习从而更为加重其重“技”轻“文”的心理偏见。二是,要兼顾侧重“教育”的美术教育和侧重“美术”的美术教育。侧重“教育”的美术教育是利用美术的独特属性来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侧重“美术”的教育则是为美术的发展和传承而展开教育,前者对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文化知识修养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而后者是为学生成为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三是,由于美术教育理论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抽象性,所以可以设置在中学年,让学生在低学年对美术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后,可以自如地将其和教育学知识相结合,更便于理解和有的放矢的运用;四是,要求专业课教师以身为范进行规范化教学,同时可以将美术教技教法课程与教育实习课程穿插进行,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2)重视教材和内容的选择

高师美术教育还要认真选择配套教材和适宜的教学内容。由于高师美术学专业学生的美术理论基础较低且参差不齐,因此教材的选择很关键。教材选择应除具备一定权威性外,还要体现师范性和实用原则,注意教材的起点、广度与深度。

有了合适的教材,还要考虑合理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由于课时量有限,各门课程在基础知识的通讲之上应注意突出重、难点,非重点内容还可以安排学生自学,讲授的重点要与学生未来的实际发展相关,如就业、考研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深入学习和掌握最有价值的理论知识。当然,学科知识是会随时代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教学必须还要关注国内外研究的新动向,不断吸收新成果,搜集整理和补充新内容,使教学内容体现时代性、前沿性。

(3)关注学科的当代性

理论课程的教学不能局限于现有教材的视野范围和学术观点,不能采取“本本主义”照本宣科,应紧跟时代、与时俱进,及时补充、吸纳当代思想、观点。

面对纷繁复杂的当代社会及其孕育而出的艺术现象,对美术作品的分析、理解、认识,不能停留在旧有的创作观念、表现技法、形式上,学生需要有解读这些时代产物的能力,以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更贴切的寻找到自己专业的立足点,且能分析并理解这些现象也是其将来走向社会的必备条件。因此“当代性”在教学中表现在强调当前社会阶段下的对创造力要求的培养,并增设现当代美术思潮、美术与市场等理论课程,来突显对当代观念意识的把握。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教育理论的领域、方法也在不断充实、拓展和更新,各种科技教学手段也被不断的应用到教学活动中。作为担任理论课程教学的教师不可避免地要去适应形势的变化,及时了解学科的发展情况,把握美术理论研究的新动向,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教学需要,同时将这些先进的、前沿的教学理论知识和手段传授给学生。

(4)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理论课的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精力放在“教”上,强调的多是教材的内容,单向的讲授往往忽略学生“学”的感受,使学生只能一味地接受而缺乏独立的思考和分析,艺术思维和感受力得不到培养。其结果造成学生对理论的学习由不喜欢到厌恶,从而产生抵制心理和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可以适当融入一些实践环节,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作用。

实践环节可以是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博物馆、各类美术文化遗迹、美术展览,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具体讲授也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以自己的视角、眼光去观察、判断、思考、体会和总结,最后让学生将自己认识成文。如我校在中国美术课程中,讲授青铜器艺术时游历殷墟遗址,讲授石窟艺术考察灵泉寺宝山石窟,讲授书法艺术时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这样在实践中进行理论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更充分感受和理解美术造型形态特点,了解美术与生活、生产关系,了解美术审美的本质等诸多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学科知识产生浓厚而持久的兴趣。这种“知识——实践——学术”的美术理论教学模式延伸了课堂理论教学,打通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社会活动通道,把学生带回知识的源头,使知识复归实践,从而促进学科的学术思考。

(5)引入地方美术资源 

美术理论教材的编著基本立足于全局,比较宏观地序列、类此、阐述,而传统教学的照搬教材的纲目、章节和内容,从而忽略掉了很多有特点的地方性美术文化资源。我国历史悠久,美术文化资源丰厚,各地的美术除具有传统的传承而存在着共同的特性外,还由于受地域、文化的影响而又呈现出不同的区域和地方特色。因此,作为地方高师院校在相关课程教学中,应引入地方美术资源、挖掘和保护地方文化遗产,这不仅体现出了高校的教学能力也显示了其较强科研实力,同时也使得自身学科专业在众多的高校中凸显而出。在美术理论教学中引入地方优秀的美术资源不仅是学科教学发展和完善的一种可行路径,也使本学科教学在国内高校中具有特色性与影响力。同时,利用高校教育强大和专业的人力资源、智力资源更进一步的挖掘和开发,创造和培育新型的文化人才及产业,从而达到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的目的。

新课标中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明确提出,地域素材美术资源的开发可以弥补单一的国家美术课程的不足。地方高师美术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就业流向主要是在当地,因此对地方文化艺术的关注更能增加学生学习的体验感、参与感和自豪感,为其当前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日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就美术的多样性而言,全国各地的地方性美术资源是十分丰富和各有特点的。仅我校所在地——河南安阳的地方美术资源看,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殷墟中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滑县木板年画;灵泉寺万佛沟石窟及小南海石窟等。从美术特征看,这些美术资源除了自身独具的艺术特征和价值外,同时又具有文化的传承的延续性。它们既是宝贵的美术文化遗产,又是十分难得而又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这为美术理论课教学提供了实践场所和现实资料。 

三、结语 

著名美术批评家、教育家陈传席先生说:“只有技能的学习,没有理论学科的学习,不能叫美术教育,文化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而技能则不能。”艺术学科课程的基本性质是人文性质的课程,单纯的技术教育是缺乏人文意识的,由此可见,理论课程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要改变美术学专业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坚持把优化教学作为思考、探索和努力的永恒方向。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6

[2]常瑞伦 唐斌.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10

[3]罗奋涛.高师美术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与实践[J].艺术教育,2008.12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