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美术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优化的必要性
“美术学”一词从其出现的本源来说,是指一门关于美术的全部系统化的知识的学科。在高师的专业设置中我们将“美术学”习惯性的认定和称呼为“美术教育”或“师范类美术”。所以从这一点看来,我们定位高师美术学专业是系统化的教授学生美术理论及技法和教育理论及技能等知识,以培养具有高尚情操、完善人格、创造性思维的专业性教学人才。长久以来,高师美术学专业教学因沿袭美院教学模式而忽视自身专业性质,所以普遍、长期存在两大问题。
一是,重视美术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教育知识的学习,使得师范性消失殆尽。特别是一些高师美术教师本身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不重视教学方法的规范化与系统化,没有做到榜样的典范形象,从而也无法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耳濡目染的吸收到关于教学的正规方法。
二是,重视美术技法的学习而忽视了美术理论的学习,美术学科自身的特殊性使得美术理论课程被边缘化,课程安排不尽合理,技能教学和理论教学不能平衡发展。这些都诱导了学生只认为美术专业知识特别是技能的学习是重要的,而出现倦怠美术理论和教学知识的情绪。
(2)美术学专业的外在现状亟待理论课程的优化
据笔者统计,全国一本至三本院校设置美术学专业的约有282所,其中近三年设置的院校竟有17所。美术学专业普及化的现状,招生数额的不断扩大,带来了诸多问题。
首先,扩招和低门槛的准入迎合了部分急功近利者和投机者的心理,使得录入的美术专业学生文化理论水平逐渐下滑。进入大学后,高师美术学专业教学的重“技”轻“理”的教学病症对此种状况不仅无力改善甚至导致继续恶化。
其次,扩招和教学问题的存在使得美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各高师美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百分之八九十的数字中已掺入很大水份,然而其中进入中小校任教的也仅占一成,相当一部分还是承担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从事美术相关工作的占四五成;其余学生转行入其他各个行业。这种现状更是需要高师美术学专业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理论课程的讲授不仅能作为实践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亦能增加学生知识量、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想水平,为学生择业、就业和未来工作发展奠定基础。
此外,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美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教育理念——注重美术兴趣的培养、注重人文性和社会性的培养、注重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得只会单一的、简单的技能传授而无综合人文素养的美术专业毕业生不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
因此,现阶段高师美术学专业教育都在试图探索“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坚持“专业性”,如何兼顾“复合型”,在技法教学的同时注重理论课程教学已成为目前美术教学优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