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民族化与否重在创新
一、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与实践。
1、油画民族化的早期实践。
20年代、30年代,没有把油画民族化这个问题提到日程上来,当时大家普遍在考虑如何在中国传播这新的西洋画种,怎样去描绘中国的现实生活,且大多都以个体行为为主,徐悲鸿创作的《田横五百士》被认为是中国油画进行民族化初探的代表作品之一。40年代,油画民族化则成为了画家的一种明晰的创作思想,像董希文的观点“油画中国风”或“油画的中国气派”,他的多次西部之行,具有独特的经验和洞察力,此时 “油画中国风”的现象由此形成,这是上世纪中国油画民族化的最早尝试。
2、油画民族化的持续发展。
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油画民族化” 的口号集中出现,这种探索由集体行为转向政府行为,作品多以革命历史题材为主。如1951年董希文的《开国大典》,使油画民族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关于油画民族化有两次重要会议:一是1956年文化部在中央美术学院召开的“全国油画教学会议”,其内容涵盖了油画技法的学习与交流、油画技法与教学问题讨论和关于油画表现风格的讨论,由此风格问题成为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油画民族化随之一呼即出。二是1958年5月28日,浙江美术学院学报编辑部,召开了一次关于“油画民族风格”问题的座谈会并发表了座谈会纪要。倪贻德认为油画要普及就必须有民族风格,这样才能符合人民的欣赏习惯。潘天寿认为学油画要西为中用,则须学习中国画,就必须民族化。60至70年代,由于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大部分画家描绘的是当时 “高、大、全”和“红、光、亮”的政治主题。
80年代,把重视绘画语言的完美和形式构成的和谐,作为一种主流趋势。在90年代后,逐渐回归到写实风格,但现实主义的方法及观念则向更为开放的形式转化,中国油画写实、表现、抽象等多元并存的局势日趋形成。
3、油画民族化的一些反对意见。
1981年9月,孙津在《美术》中发表《民族性、民族形式、民族化》的文章,首先对油画民族化提出了反对意见。
詹建俊、陈丹青也认为“油画民族化”口号以不提为好,油画“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画种,在各个展览会上就可以看出来,因为它在反映我们的社会和人民方面有一定的表现力。应当说油画已在我国扎下了根,其本身的发展过程已经是民族化了。这个问题在 50年代提的比较简单些,要搞民族形式,还有些具体的标准,如完整的构图、鲜艳的颜色,民族传统绘画中的某些形式的借鉴就是油画民族化,这是片面的……油画如果改掉了它外来画种的特色,就不能成为油画,所以既要保持油画的特色,又要结合本民族的特质、习惯。其实,画家们已经在自觉不自觉的这样做,我们的油画已经是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油画,拿到世界上也可以这样说。其实民族本身也在变化和发展中,民族化是无止境的,不是像冰棍一样,忽然哪一天就能化完的是逐步形成的。”
二、油画民族化的误区:民族化与艺术创作个性相冲突。
1、不应用“民族化” 代替“艺术质量”,不能用民族化作为标杆来衡量中国油
画作品的优秀。
有人指出:民族化的中国油画是世界油画的主力军。意思是说民族化的油画,在中国、在世界上都占有重要位置。但这些作品也许在国内能够算是精品,而国际上,不见得是最好的作品,其艺术质量也不见得能够达到国际认可的高度。
油画作品是否民族化与其艺术质量高低是两回事儿,不能混为一谈,不能因为某些油画作品是突出民族题材的民族化的作品,就把它定义为最优秀的作品或是传世名画。除民族化的油画作品外,能反映各类题材的作品都能出精品,都可认为是思想内容好、艺术质量高的作品。
2、提倡艺术个性,并不会失去民族性。
不强调油画的民族化,并不意味着不热爱中国,我们应强调油画的个性发展、倡导艺术的多元化。如果过分强调民族化,很多艺术家则会失去创作的个性,这是划不来的。从创作的规律而言,艺术家在创作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民族化,还是作品的美?其实大多数画家在创作时最先考虑到的是怎样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并不是先考虑自己的作品是否民族化。齐潇先生谈到“我们应把自己放在平常心的位置,尽可能地画自己想要的画,而在思想上不能被各种‘化’的口号压得透不过气来。艺术本身就是无止境的,需要大胆地不断创新。”
三、油画民族化问题之我见。
1、民族意识、民族风格是自然而然潜移默化的东西, “油画民族化”的口号可能成为一种束缚。
梁彪先生指出“生长在中国的油画家无论是哪个人,都很难画出非民族化的油画。因为他天然的具备使油画民族化的条件,只要不是故弄玄虚或刻意地拒绝本民族文化的先天养料,所创作的作品就不可能不民族化。”我们生长在中国这个国度里,不管有多少外来的影响,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对我们潜移默化的熏染是很难改变的。
2、应充分表达艺术家的个性和独创精神,倡导多元化。
艺术创作首先不应把民族化而应把展现个性放在首位,我个人并不反对民族化,一些人可以顺应民族化的道路继续探索,有的人可以沿着另外的路子探寻,前提是应充分表达艺术家的个性和独创精神,倡导多元化。我们可以想想,油画反映的是社会、民族,如果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那也由此反映了大千世界。但不管是世界也好、民族、社会也罢,都是由一个个的人组成的,因此最关键的,艺术创作最终要回到大写的“人”上面来。我们不应拿“民族化”与否来界定油画发展的好坏,而应靠优秀的艺术作品来说话。就中国的“民族化油画”来说,只能认为是一种探索道路,并不能说是油画在中国的唯一出路或是最佳选择。
结论:
某些人认为,民族化就是画中国的乡土风情及少数民族等题材,认为这才能突出民族性,这种观点太表面化。如果不能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自己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就不可能运用外来的文化来创作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作品。谁都无法道出民族化的油画究竟是怎样的?何况每一个艺术家只能按照自己的艺术个性,和他对西方油画及民族精神的理解来进行独特的构思和创作。与其提倡“油画民族化”,不如考虑怎样使画家解放思想,怎样在艺术里尊重个性、恰如其分地表现个性。
参 考 文 献:
[1]周功华,《油画民族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年 7 月。
[2]李超,《中国早期油画史》,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7月。
[3]李超,《中国现代油画史》,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12月。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