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下高校后勤企业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高校后勤管理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环节,受各方面因素影响,目前我国的高校后勤企业管理模式改革存在的一些不足,对其管理模式的研究,目的在于认清高校后勤管理发展的方向,稳定和促进其自身的改革,实现高校后勤工作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
关键词:市场经济;高校后勤管理;企业模式
1高校后勤企业管理模式研究
1.1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意义
高校后勤是高校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市场经济下,高校的改革初见成效,后勤管理模式的改革只有与不断进步的高校办学模式相适应,才能对高校办学质量的提升与效益的增进起到更积极的作用,否则还有可能阻碍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市场经济下高校后勤企业管理的研究是提高高校办学质量与效益的根本要求;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1.2高校后勤企业管理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高校后勤企业管理是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高校后勤资源配置最优化,是社会主义市场化的必然要求。第一,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存在着本质的区别,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下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并不适应现代经济体制下高校的后勤管理,不利于高校后勤资源的有效、高效利用。第二,在市场经济下,高校后勤服务是一种商品,其服务对象是商品的消费者,存在着最大利益的追求和消费者利益的保护这一经济形态。不同的是高校后勤企业服务的对象较为特殊,一方面,其服务的对象、场所有很强的针对性,主要面向广大的师生及校园人员,同时服务对象的服务选择具有一定局限性,消费服务的主体在校园内的生活比较单一。另一方面,学生是高校后勤服务的主要消费者,而学生的经济来源不稳定,主要依靠家庭,造成了这一消费主体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因此,高校后勤企业管理不能完全参照社会企业的管理模式,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兼顾高校的教育职能,最大程度的优化高校资源配置。这就需要高校后勤资源配置的改革和资源配置的多元化、多样化。第三,在市场经济下,政府、学校对高校后勤资源高度集约的行政管理不利于高校后勤资源的有效利用,也不能很好的解决高校后勤资源的不足与单一等问题。为提高高校后勤的服务质量,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就学要社会资源及社会力量的加入,并积极的引入、利用第三产业服用高校教育,使资源配置方式多元化、基础设施投入多元化,以促进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水平的提升。
1.3市场经济下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的现状分析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带来了高校后勤管理的改革,目前,高校后勤企业的管理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高速发展的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能完全的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由于高校后勤企业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一方面,它必须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另一方面,高校是国家文化、政治发展的前沿阵地、敏感区域。在当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环境下。一方面,高校后勤企业管理模式不能完全赖市场机制配置高校后勤资源,这样会影响高校教书育人职能的体现,会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造成很大影响。另一方面,我国正向着全面小康的目标迈进,当前人民的生活水平还不太富裕,完全依赖市场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会加重人民负担,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不利于我国经济目标的实现、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但面对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与飞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事业的不和谐,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寻找更好的途径使高校后勤资源的利用实现最大效益。
2高校后勤企业管理的演变和发展
2.1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分析
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大致经历的五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计划经济下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主要有学校承担,以确保广大师生的基本生活。第二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后勤管理造成了高校发展的沉重负担,不断增长的后勤管理经费将高校后勤改革推向了半企业化管理。第三阶段,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我国先后与1985年、1993年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和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其中,对高校后期工资的改革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高校后勤管理逐步脱离高校庇护,发展为企业化管理形式。第四阶段,在第三阶段改革的基础上,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不断深入发展,高校后勤逐渐实现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管理模式,部分高校后勤管理改革非常成功。第五阶段,这一阶段是高校企业管理模式发展的关键,集团式高校后勤勤业管理模式使高校后勤管理完全走上了企业化管理道路,实现了社会经济市场下对高校后勤资源的最优利用。目前,高校与高校后勤服务组织之间的新型关系已初步建立,但高校后勤企业管理的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大多数高校后勤企业的管理模式正处于第四阶段和第五阶段的过度时期,其发展还需一个较为漫长、曲折的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实践和政府、学校的支持及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模式的完善。这样,才能更好的利用校外资源、社会力量促进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的转变,确保广大师生生活、学习各方面的服务需求。
2.2关于高校后勤企业管理模式的思考
高校后勤企业管理模式以企业管理形式存在,在不断发展中如何实现高校后勤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发展,同时又必须兼顾教育发展需要,承担起相应的教书育人职责。第一,要处理好企业对最大经济效益追求与社会效益实现之间的关系。第二,处理好市场经济发展与高校教育之间的关系。第三,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首先,必须对高校后勤企业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有深刻的认识,在追求最大利益的同时兼顾高校后勤工作社会效益,积极的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其次,细化高校后勤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不断的提高高校后勤管理的水平,实现该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再次,完善高校后勤企业管理的相关法律、制度、规范等,并建立和完善其监督检查机制,提高高校后勤企业管理中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降低因服务质量等引起的纠纷事件,落实相关政策、制度,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优越的教学、学习、生活环境。最大可能的优化高校后勤服务质量。此外,应加强高校后勤企业管理的风险意识,使其能立足自身优势,稳定校内市场,适当、合理的拓展校外市场,使其在市场经济下得到更好的发展,确保其社会效益实现的同时经济效益的提升。
3结语
当前,我国高校后勤企业管理模式还不太成熟,正处于发展阶段。一方面,高校后勤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不能急功近利,忽略了其社会效益的发展。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改善其落后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局面,形成与教育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模式,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江彩,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群文天地:下半月,2011(09):263-263
[2]李雪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管理创新研究[J],华夏女工:华夏教育,2009(10):35-36
[3]刘建成,浅析高校后勤现状及社会化出路[J],当代经济,2011(09):62-63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