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药物制剂技能实训》课程改革的思考
摘要:根据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的教学指导思想,本文探讨了在《药物制剂技能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药物制剂技能实训;工作过程;课程改革
《药物制剂技能实训》是一门将理论教学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主要剂型设计、基本处方分析、工艺验证、制备过程以及常用制剂设备的使用维护等技能,使学生具备药物剂型与制剂制备和生产、质量控制、合理应用与正确评价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以适应现代医药企业制剂车间相关岗位的工作要求。为了能满足当代高职教育的要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药物制剂技能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
目前的药物制剂技能实训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实验的重点不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只是加深对有关理论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多是验证和重现;二是实验教学模式单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实验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机械。从药剂发展的现状和药品生产企业对人才技能、技术的实际需求而言,目前的药物制剂技能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尚待进一步完善。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模式是近年来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越来越受到我国职教界的重视。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模式,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细化教学内容,最终达到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形成一体化;知识的总量未变,知识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
二、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课程设计
2.1 明确《药物制剂技能实训》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市场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以及教师下企业学习,了解制药专业毕业生今后的岗位设置以及人才需求情况,对行业企业现有的职业岗位需求进行分析,研究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实现与职业岗位(群)对接,并且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进行论证,确定《药物制剂技能实训》这门课程的最终课程目标为培养药品生产岗位的中级或高级制剂操作工,明确了课程培养的具体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
2.2 确定《药物制剂技能实训》课程教学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就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采用目标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开展项目化教学。本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是以药物制剂工岗位需要为依据确定的,立足于培养学生实际药物制剂生产的操作能力,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采用项目化设计,以具体的工作任务引领各类药物制剂制备技术的学习,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锻炼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培养职业素养。
根据行业专家对制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的考核要求,本课程最终确定了以典型中药制剂为载体的实训项目:黄芪精口服液的制备、益母草膏的制备、穿心莲片的制备、益元散的制备、板蓝根颗粒的制备、苏冰滴丸的制备等。这些实训项目与常规药物制剂的制备生产为线索来设计的,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相关制剂制备技术和技能的训练,理论知识根据完成项目的需要进行选取,并且融合了药物制剂工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要求。教学过程中,项目开展都按以药物制剂工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制药设备为载体,结合相关专业理论知识,采取“教-学-做”一体教学,使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2.3 建立《药物制剂技能实训》课程评价体系
2.3.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结果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2.3.2评价的多元性。将出勤情况、课堂纪律、积极主动性、回答提问等纳入平时成绩;将实验室表现、实践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报告书写等纳入实训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训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40%。
2.3.3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期末考核以实际操作为主,按药物制剂工中级工的考核要求进行,实行以证代考。
三、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3.1 软件方面
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一方面要从企业引进经验丰富的一线专家参与到教学、课程改革及专业建设中,另一方面要鼓励、督促教师到企业一线岗位去锻炼学习,切实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让教师既要拥有符合高职高专特点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
3.2 硬件方面
加强校内GMP制剂实训车间的建设:一方面要多进行市场调研,到企业参观学习,根据制药企业GMP车间的建设要求,在校内建立GMP实训车间,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学习企业工作的真实情境,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四、 结论
传统的理论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也不能适应当前职业教育的要求。开设基于工作过程的药物制剂实训教学,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为学生感知理论知识、理解原理规则和真实呈现创造条件,可以促使具体感知和抽象思维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操作技能,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47~54.
[2]王秋香,佟晓光,路芳.基于工作过程的《药物制剂实训》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教育论坛,2010,10(30):96-97.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