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加强教学建设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保证
摘要:当今高校间处于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学校的发展既要纵向考虑、又要横向对比。纵向考虑就是同自身的发展进行比较,横向对比是和其他高校进行比较。可以说每个学校都在发展,都在发展的情况下就要看谁的发展得更快,谁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就是在都跑得快的情况下谁能够跑得赢。高校的发展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甚至慢速发展也是退步。学校在经历一段时期的快速发展后,进入稳定发展期。学校稳定发展依靠孜孜不倦的各项建设,教学建设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本文也仅从教学建设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即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三个方面,通过持之以恒的教学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关键词:教学建设 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 教材建设
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我校成功更名,由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更名为北京建筑大学,学校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快速发展期后已经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学校在全国高校中的地位也不断上升,2014年北京建筑大学在全国高校中排名跃升至第276位。学校持续且长效发展其根本动力来源于学校的持续建设,学校建设包含多方面的任务,有校园文化建设、教学建设、教风学风建设、校园基建建设等多方面。本文主要探讨在教学建设上的举措,通过加强教学建设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保证。
一、专业建设
北京建筑大学积极适应首都高等教育发展和首都城乡建设的需要,不断拓宽办学视野,不断强化学科专业建设,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管、理、法、艺等5个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多科性高校,是北京乃至国家城乡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2012年被确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建筑学、土木工程两个专业获批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2013年给水排水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两个专业又获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
截止到2013年,我校共有教育部特色专业3个;北京市特色专业7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
学校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强化专业特色,形成了符合办学定位,土建类学科专业齐全,适应首都城乡建设需求的学科专业体系。6个土建类专业全部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
专业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建设水平,目前我校部分学科建设水平较高,据教育部发布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在本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建筑学学科在30个参评学科中名列第9名;土木工程学科在69个参评学科中名列第31名;测绘学科与技术学科在18个参评学科中名列第9名;城乡规划学学科在32个参评学科中名列第12名;风景园林学学科在38个参评学科中名列第15名;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102个参评学科中名列第70名。
二、课程建设
课程是培养方案的基本单元,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材、师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诸多方面。学校大力加强课程建设,连续多年持续进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并把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作为学校年度例行工作,截至2013年末我校共建成校级精品课程55门。学校对于课程建设实行动态管理,学校定期对课程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并采取滚动淘汰制,对检查中不再符合标准的课程将取消其精品课程称号。
学校大力加强网络课程建设,2013年在前期网络课程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专项资助,综合网络教学资源,我校建成了一体化网络教学平台——“课程中心”,进一步丰富了网上备课、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网上作业、网上调查等各种教学功能。通过该平台实现了以课程资源为核心进行在线课程体系的建设,为学生第二课堂及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支撑,同时满足了师生常态化的实时在线互动、答疑、论坛及在线考试的教学业务应用。同时围绕课程中心完成了教学管理评估模块的建设,实现了教学过程中全校教学数据的深度挖掘,各院系间教学数据的纵向比较,为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课程中心已经注册教师用户987个,学生用户8459人;已经有513门课程通过“课程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为两校区办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沟通渠道,为我校的课程建设,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学校积极应对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发展趋势,积极做好相关准备,2013年我校教师开设的《建筑与伦理》上线爱课程网,爱课程网是国家级视频公开课的展示平台,上线课程满足MOOCs的大规模和开放特征,即支持万人以上同时使用,对于学习者可以免费使用。
学校积极参与微课教学比赛,展现北建大教师风采。“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参赛教师自选一门高校课程,精心备课,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设备,设计课程,录制成时长在10-20分钟的微课视频,并配套提供教学设计文本、多媒体教学课件等辅助材料。2013年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成绩揭晓,我校成绩喜人,我校有12名教师参加了此次复赛,有6名教师在此次比赛中获奖,并有1位教师被推荐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决赛,并获得三等奖。
三、教材建设
学校大力加强教材建设,在教材建设过程中按照“注重传承、注重创新、注重梯队”的建设思路,进一步加强校级精品教材、市级精品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三级教材建设,力争在教材建设上有所突破,为创建有特色高水平建设大学奠定基础。
学校在教材的管理、选用、评选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鼓励教师使用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双语教学选用优秀外文原版教材。学校设立校级教材建设专项基金,支持教师编写、出版高质量教材;鼓励教师编写出版特色专业教材。根据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需要,学校推进专业教材建设改革,积极发展学校特色专业教材建设工作。
根据我校制订了“十二五”教材建设规划,有100部教材列入规划。学校2011年启动了“十二五”期间首批校级规划教材建设项目,2012年共出版教材30余部。同时积极组织申报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和“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截至2013年底,我校共有12部教材入选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学校获批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
近年来通过扎扎实实的教学建设,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学生学习效果较好,近年来学校毕业率、学位率维持在较好水平,且处于稳定增长态势。我校毕业生适应快、用得上、留得住,踏实肯干,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整体素质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
[1]2013年12月30日,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2014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
[2]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