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背景下的高职计算机公共课改革
摘要:面对目前高职计算机公共课的现状,就怎样提高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讨论其课程改革问题。提出改革的必要性,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实施方案意见。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公共课;改革
在当前社会中,计算机技术被应用在多种领域中,并且日益凸显出它的重要性。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在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已影响到这一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目前高职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现状和问题
1.学生对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主动性、自觉性不强
由于生源质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觉得计算机公共课不是专业课,对专业技能影响不大,因此不重视这一课程的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部分学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不上课、上机玩游戏等现象较普遍,给课堂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的生源来自“三校”(初中、高中和职中)和普高,“三校”生与普高生的计算机知识基础有着较大差别。另外,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生源的计算机知识基础也都存在着差别。
3.将证书考试等同于课程考试
证书考试成绩作为课程考试成绩,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积极性、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很有好处的而对于教学则多有干扰。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过程性学习根本没有可控制性,平时安排的操作练习内容,自觉的学生会完成,而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就不会按照要求完成,甚至连最基本的学习考勤都无法保证。
4.课程内容重复
目前,计算机公共课课程组成内容已基本定型,可大致总结为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系统Word、电子表格系统Excel、演示文稿PowerPoint、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六个模块。从这些内容模块分布来看,都与学生初、高中曾经学过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有不同层面的重复,致使学生对计算机公共课中已经掌握的内容缺乏新鲜感,因而失去兴趣。
二、高职计算机公共课改革设想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因此,在实施计算机教学改革中,教师首先要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动态,熟悉学生专业特点,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能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教学服务。其次,要把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把自己的科研成果穿插到教学中去,促使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性和新颖性。同时也把知识更新作为教师提升业务水平、紧跟计算机技术发展步伐的有效途径。
2、教学内容
计算机知识体系庞大,虽说懂得的计算机知识多多益善,但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两三年的高职学生要能成为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却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上要精选,要从基础性、够用性、实用性、先进性、系统性等原则出发选取教学内容。
(1)在教学内容方面,增加实用性强、符合工作实际的内容。比如,讲授基础知识时,先通过课件演示计算机的构造和拆装机过程,有条件的情况下,再带领学生实际观察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并挑选部分学生动手组装计算机;
(2)计算机的教学与各专业的知识的整合。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计算机课程只是一门工具课,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会使用这种工具并为专业服务。因此教师应当把教学重点放在实践应用上,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对每个知识模块精心设制一个任务,把知识点隐藏在各个任务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学到了知识。
(3)开展计算机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于每周4学时的计算机课堂教学来说,远远不能满足那些对计算机有特殊爱好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入学时计算机基础就较好的学生。应该对这些学生多加引导、培养。所以,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有实质性内容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组织一些兴趣小组或课题小组,并将其和一些竞赛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增长学生的见识。这些,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积极适应社会就业需求,是非常有益的。
3、教学方法
(1)重视教学的实验环节。加强实验环节的主要方式有:①充分利用课内实验时间,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②增加课外实验时间,开放计算机室(实验室),使之成为学生潜能得以发挥的最好场所之一。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上机的热情,加以积极引导,利用完善的管理、良好的设备、一定的实验研究项目和适当的基金鼓励,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课外实验的积极性;③定期举办计算机录入大赛和网页制作等计算机操作比赛,使学生学然后知不足,反过来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以求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2)重视精品课程建设。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载体和手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部提出,国家精品课程就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同时,精品课程建设是“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公共课改革中,以精品课程建设标准全面提升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教改质量。
4、改革评价制度,注重过程化教学
恰当的评价制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可以提高教学效果。针对高职计算机公共课的特点,教师应该重视过程化评价,增加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采用课程考试与证书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执行考勤制度,过程作业每学期至少5次,将平时考勤和过程作业按60%、等级考试按40%分别计入总评成绩。这样,学生的总评成绩=平时成绩×60%+证书成绩×40%,避免了学生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或考试投机取巧的行为。
如何使高职计算机教学更好地适应就业的需要,摸索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有好多问题值得反复思考。计算机技术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是各专业学习的基础,熟练的计算机技能是就业的敲门砖之一。
参考文献
[1]柴进栋 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5-6。
[2]邓泽民 陈庆合 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7。
[3]周莉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4期。
[4]徐兆佳 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探讨[J];当代经济;2008年10期。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