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在现实与传统之间撞击——论亦舒笔下女性的情爱

作者:江紫娟来源:《名作欣赏》日期:2014-09-27人气:2140

 一 “女强人”们的情感遭遇

    在亦舒的笔下,女性是绝对的主角,这些女性所构建起来的故事,大多与社会潮流、时代步伐紧密结合,作品往往通过对这些女性人物的书写,表现她们的爱及其生存形态这一主题。

    如果说传统的女性多依附婚姻和家庭,亦舒笔下的女性则展现了另外一种形态,她们更多的专注在事业上,有种类“女强人”的形象。这些女性一般分布在报社、洋行、律师楼、跨国公司等地,她们通常身居高位或要职,能力出众,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为香港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出贡献。

    《她比烟花寂寞》中的女记者徐佐子,由于对当红女星姚晶遗产继承的困惑和好奇,展开了对姚晶人生的一次次刨根问底。她发现,姚晶生前犹如烟花一样绚烂地开在世人面前,身后却伴随着无边无尽的寂寞。佐子对姚晶兴趣愈浓就愈想往下探究,身为报社社长之子的男朋友杨寿林,却百般阻挠佐子将姚晶遗产问题当作事业查下去。杨寿林希望佐子可以嫁给自己,为人妻相夫教子,不羁的佐子却一直把事业放在第一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佐子是一位典型的新时代女性,她独立自主,有自己的思想,工作不愿被束缚,爱起来也大胆无畏,这两个追求新潮的青年,经过多次心灵和思想的猛烈碰撞后才终成为眷属。

    男朋友杨寿林想获取怎样的生活,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佐子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目标。同样作为女性,亦舒写到,女强人徐佐子最后终于肯在寿林面前流下委屈的眼泪,她终于肯对寿林表达她的思恋。寿林双目亦发狂的说:“我们都太刚强,现代人以强为荣,宁死不屈,佐子,我很高兴你、说出心中的话,我明白了。”佐子很大程度上追求事业上的成就,不愿过多地流于儿女情长,可是她又不得不面临传统婚姻理念对她相夫教子的要求,现实的感情与传统的婚姻理念令原本不羁的佐子矛盾挣扎,最终她选择情愿做个十恶不赦的活人,穿真丝睡席梦思,也不要做一个人见人爱的死人。她说好死不如赖活。那样才是真性情的人生。

    “女强人”佐子经历了现实与传统之间的撞击,《绝对是个梦》中的程真亦是如此。程真与佐子一样,也是名记,颇得器重。故事一开始她已婚,原本与丈夫董昕要移民国外,可最终因为不能舍弃事业投身家庭,与丈夫有了越来越多的矛盾而婚姻解体。程真工作上干练果敢,富有同情心和包容力,与丈夫之间却讲求男女平等,不愿过多牺牲,对于家庭她并非不依赖,只是在事业上亦很有追求。程真的选择昭示了她对传统的不妥协,这与香港的商业环境很有关系。

    香港作为资本主义文化的发生地,生活节奏快,压力大,金钱对人具有无语伦比的推动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女性,很多拥有高学历、好工作和美貌,亦舒笔下的这些“女强人”形象更是如此。她们要处事立身、立足社会,唯有获取谋生能力,在经济上独立。无论是《我的前半生》中唐晶的勤奋自主,还是《吃南瓜的人》中林结球的自信上进,亦或《花常好月常圆人长久》中吴乃娟的镇定聪慧,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无不是独立自主的个体。她们在社会中打拼,同时也期待和理想的那个人过幸福生活,爱情会让她们动心,但她们不会像传统女性一样全身心依附男性,不相信所谓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面对爱情她们小心翼翼,一定程度上“爱的能力”有些弱化。在婚姻爱情中受伤后,她们会自己舔舐伤口另找寄托,轮回到工作、事业中,独立的人格始终是她们坚强的后盾,可以说是现代女性的典范。 

二 传统女性的情感选择

    徐佐子追求的是平等自由的互爱,而令佐子深感好奇的姚晶,却有着老派的品德和风味。她在娱乐圈里前呼后拥,是万千少女的偶像,却找不到任何知己。她把所有的情感寄托放在婚姻上,始终向往家庭生活。她为了结婚而结婚,又不愿轻易分手,宁愿同床异梦也要维持名存实亡的婚姻,可谓将寂寞与孤独演绎到终。可以说姚晶是一个有着非常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女性。

    姚晶是女人中的女人,一生都逃不过男人,她想托付终身却只能唱独角戏。作为传统女性,姚晶内心深处的家庭婚姻观念是坚实的,然而她却并没有一个好的归宿和结果,亦舒似乎藉此揭示出生活的真相以及女人的真相:婚姻并不能作为传统女性的归宿 。 就婚姻而言,传统女性始终抱有很大幻想,会乐天的认为有了婚姻就有了一切。亦舒将姚晶塑造成一个衣食无忧过着令人向往的明星生活的女性,却并未赋予她完美的婚姻。

    《喜宝》中的姜喜宝身为剑桥圣三一学院的高材生,她想通过获取最好学校的最好文凭,开律师行,成为有名律师,从而赢得人生的出人头地。喜宝从不掩饰自己在物质上的欲望和对金钱的渴求,为此,她甚至不惜委身勖存姿成为勖的情妇,以换取衣食无忧的优渥生活。然而尽管是这样一个清醒而又事故的女生,喜宝放在首位的仍然是爱,她几次都表露自己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很多很多的爱,就要很多的钱,如果这两样都没有,有健康也是好的。对于喜宝而言,追求物欲来源于生存的需要和自小安全感的匮乏,母亲费劲千辛万苦将她送入英国,为的就是使她镀上一层留学的金,喜宝太想成功,拼尽全力地念书,她不讳言男人有的时候会成为自己的垫脚石。

    喜宝再物欲、再拜金,在过程中付出的亦是真心,对爱的渴望也是真诚的,一直以来她始追寻的第一位始终是爱,只是因为身为一个无法安身立命的女子,她对感情存有幻想的同时却又再现实不过,她无法相信自己得到的是不是爱,更害怕爱会在日常的柴米油盐中消磨,她害怕男人所谓的为她牺牲,她拒绝宋家明即缘于此。

    表面上看,喜宝受着很好的教育,似乎是新时代女性,但骨子里,喜宝是非常传统的,她从小父爱缺失,使得她对爱的渴求有异于常人的激烈,她以为自己和勖存姿在一起是为了勖的钱,为了勖的遗嘱里出现她的名字,但到头来才发现,她之需要勖存姿,是需要爱。勖存姿对她的宠爱是无以复加的,最终她得到了勖存姿留给自己的万贯家财,但她早已不在乎,喜宝感慨地说,多么压抑的生活,时时计算着钱的好,然而“忘记计算一样。我忘了我也是一个人,我也有感情。”

    对于扭曲了人生的姜喜宝,亦舒是理解的,她借喜宝之口说道“每次当我转头,谁在灯火阑珊处?我的头已转得酸软,为值得的人也回过首,为不值的人亦回过首。我只是疲倦,二十一岁的人比人家四十二岁还倦,我需要一个可供休息的地方,现在勖存姿提供给我,我觉得很高兴。这里面的因素并不止金钱,不管别人相信与不相信,我自己知道不止是金钱。”在亦舒看来,喜宝出卖自己更多的是为了安全感。无论是喜宝还是姚晶,亦舒同情她们,甚至在情感上融入她们,对她们的选择给予充分理解。与此同时,她也没有掩饰对女性命运的感慨和无奈,在这个男性占主导地位的都市中,女性依旧属于从属地位,尤其对于姚晶和喜宝这样执著于坚守婚姻和爱的传统女性。

三 “娜拉”型的情感演绎

    亦舒对人生采取的是客观而冷峻的态度。她的小说,离不开爱情的主题,却又颇具现实意义。她笔下很难有圆满的爱情,大多是遭受磨难的女性,这些女性常有一种惊人的应变能力,在感情与生活的重创下能清醒的审视自己,重新寻找在碌碌生活中所消磨掉的人格和尊严。《人淡如菊》中的乔是如此,《我的前半生》中的子君则更为典型。

    对子君而言,一切都太过顺利,恋爱结婚,生子一个一个,日子波澜不惊。直到某天,老公提出离婚,她才惊觉涓生早已在外面有了女人。然而她的遭遇却没有获得应有的同情和理解,闺蜜唐晶没有站在她的一边,连亲生女儿都批评她只是喝茶逛街,并无为家里做出贡献。女儿甚至说可怜爸爸抛弃她,但也可恨她不长进。她才知道,曾经她过得高枕无忧,不过只是凭虚无缥缈的福气。主妇并不好当,子君用前半生的时间和精力去营造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但这个家庭对她并非牢不可破的。

    传统家庭理念中,男主外女主内,男性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而女性则负责料理家庭、操持家务,被弃前的子君即是典型。所幸的是,子君被弃后,自寻职业,自食其力。尽管遭遇很多困难,但她终于排除万难、一往无前,重获了新生,也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她没有给憎她的人机会,因为她过得那么好。同是子君,亦舒却改写了鲁迅在《伤逝》中给子君设定的命运,如果说亦舒笔下的子君前半生是依附家庭依附丈夫而活,到头来落得和鲁迅笔下的子君一样,伤逝一场时,最终亦舒笔下的子君却创造出自己的一番事业,谱写了娜拉走后完全不一样的结局。在这里,子君完成了由依附家庭的传统女性向现代独立新女性的转变。

    纵观亦舒的小说,她笔下的“女强人”是做到个性解放、身心独立的现代女性的典范。在她对佐子、程真类型的女性描写中,反映出一种有悖于旧传统的,追求自由幸福的新情感观念,这也许源于亦舒留学欧美受到的文化洗礼的必然结果。然而亦舒毕竟是接受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和传统道德的熏陶长大的,这也就使得她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在热烈追求个性解放和社会潮流的同时,又无法摆脱滋长在内心中传统的伦理道德的影响。她笔下的女性无论是佐子还是程真,姚晶或者喜宝,乔亦或子君,无论是都市新女性还是渴望爱情婚姻家庭的传统女性,亦舒赋予她们共同的特点是聪明、能干、人格独立。外表上潇洒坚强的她们并没有丢失女性独有的柔情,她们甚至可以为爱为理想奋不顾身,但她们的情爱之路大多是历经坎坷的,现实的情感需要与传统婚恋对她们的要求之间往往产生矛盾,幸福对她们而言是来之不易甚至是饱经沧桑的。

    现实与传统之间的矛盾挣扎的情感观念令亦舒创造出鲜活的人物。透过这些人物,能够看到亦舒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亦舒认为在香港这个大都会里,爱情是虚幻的,经不起生活的考验,婚姻是一种生活方式却不是避风港,自己的命运只有信自己。离婚不可怕,独身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能勇敢的面对生活。因而女性需要自爱、自强、自立。

 参考文献:

[1]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2]倪匡.我看亦舒小说[M].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84.

[3]钟晓毅.亦舒传奇[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4]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5]范伯群.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绪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6]王晓骊.解语花一传统男性文学中的女性形象[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7]荒林,王光明.两性对话一20世纪中国女性与文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8]刘登翰.香港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9]施建伟,应宇力,汪义生.香港文学简史[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10]周毅之.香港的文化[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

[11]亦舒.她比烟花寂寞[M].深圳:海天出版社,1987.

[12]亦舒.绝对是个梦[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6.

[13]亦舒.我的前半生[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2.

[14]亦舒.吃南瓜的人[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0.

[15]亦舒.花常好月常圆人长久[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0.

[16]亦舒.喜宝[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6.

[17]亦舒.人淡如菊[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2.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