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设计作品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的差异性——设计论文
就像美的定义存在各种说法一样,审美的标准也很难达到统一。纵观艺术史和美学史,我们知道,每个时代对美的认识都是有差异的,即使是同一个时代,对美的认识也不见得一致。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不是因为美本身在发生什么变化,而是如李泽厚先生所说的“审美对象之所以能够使人感受到美,需要一定的主观条件,包括具有一定的审美态度、人生经验、文化教养等。”正是由于这些审美主体的主观差异,才使得人们对事物的审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并且出现明显的差异化。
(一) 以自然界为审美对象
我们所谈论的审美对象似乎范围很广,包括自然界和人造物。首先,在笔者看来自然界的一切在人类参与之前都可以称得上美的,就如罗丹(Auguste Rodin)所说的“对于艺术家,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美的”[1],它们经过时间的不断雕琢,以某种或规律、或看似紊乱的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它们合乎自然规律、合乎自然选择。我也十分赞同格式塔心理学派的观点,主要从生理学出发,提出由于自然事物的形式结构与人的生理结构在大脑中引起相同的电脉冲,从而人在各种对称、比例、均衡、节奏、秩序、和谐中,而人也是自然的产物,人身体的各个方面也是均衡和谐的,自然事物和人产生相互映对的知觉感受,于是产生美感的愉快。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作为审美主体可以感受到自然界一些比例、规律上的东西,并且觉得它很和谐、很美。
(二) 以人造物为审美对象
其次,在人造物中,艺术品和设计品是必须要提及的,这里我们有必要先搞清楚艺术和设计,简单来说艺术是供人欣赏的,而设计是为了某些目的的创造,这些设计作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功能性,我们姑且把设计作品概念缩小化,认为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业产品。顾永芝把艺术按艺术形象的创造方式,将艺术分为五大类,其中一大类是实用艺术,包括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2]可见,产品不仅需要具有某种功能,满足人们的使用,同时也需要给人以美的感受。
(三)对艺术的审美
关于艺术的审美许多学者也做了大量的探究,西方接受美学认为审美主体面对艺术品时,审美主体的知识结构、审美趣味、情感倾向、人生追求等等主体条件综合,直接影响审美主体对艺术作品所进行的审美选择。能欣赏艺术的人,在受教育程度、审美趣味、人生追求等方面上一般较高,这就造成了审美主体的差异性。相比之下,对产品进行审美的过程,其审美主体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这是设计艺术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四)对工业产品的审美
对工业设计产品的审美欣赏与对其他艺术品的欣赏不同,因为产品不是纯粹的艺术品,不可能留到以后让子孙来评价,它必须当时被接受和消费。[3]因此,对产品的审美和对艺术品的审美是不同的。
绝大部分人在购买产品时,只是狭隘的看到了产品的使用价值,首先感知到的是它的功能,从而判断这个东西的好坏,甚至有时在这个使用价值与价格有偏差,也会被认为是不好的产品,这些评判成为人们购买与否的一个关键,可以说这个是最为低级的评判标准,但是对于许多普通人以他们的生活经历来说,这里并不是说普通人的经历或经验很贫乏,正如汉斯所说的“审美经验并不是等同于生活经验”, [4]仅仅是人生经验丰富也不能说明审美经验丰富,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实用就够了,这就是他们带功利的审美。
而对于重视生活品质的人来说,他们往往接受较高的教育,受过艺术的陶冶,本身就有较高艺术修养,生活追求也较高,这样的人与大众有较大的知识结构的差异,人生的经历也大为不同,所以对产品的认知不仅仅停留在产品的功能这个相对肤浅的层面。他们先对产品的外观造型有一个感知,以获得产品的造型、材质、色彩的了解,然后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解这个设计,他们把一些优秀的产品设计当作艺术来看待。透过造型看到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设计创意,透过产品色彩或材质能体会到设计师要传达的情感,有时还能通过想象,把这个设计和某些东西联系在一起,而这种想象也是建立在丰富的生活阅历和修养之上,从而在产品上加上自己的解读,并理解设计师的想法,产生一种美的体验和感悟,完成了这一审美的过程,他们才决定要不要购买产品。
因此,不难看出不管是艺术作品还是设计作品,并不是人人都能欣赏的,也不是人人都能会意艺术家或设计师的想法。人们对美的感受是一个感知、想象进而获得愉悦的心理过程。美感和审美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不断接触审美对象,不断参与审美,并培养审美主体能力。文化教养同人生经历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审美态度,而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和人生经历不同决定了每个个体审美主体的差异,所以要提高我们的审美素养,需要我们不断地加深自己文化教养和艺术修养。作为产品设计师,同样更应该注重艺术修养和各学科的知识水平,同时多参与审美体验和审美经历,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 (法)奥古斯特·罗丹著,沈琪译.罗丹艺术论[M].1978年.
[2] 顾永芝.艺术原理[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3] 曹耀明.设计美学概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4] Hans Ulrich.Aesthetic Experience in Everyday World: Reclaiming an Unredeemed Utopian Motif.New Literary History,2006.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