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新形势下做好高校老同志管理服务工作的几点建议

作者:卢小澍来源:《现代企业教育》日期:2014-11-08人气:2362

    老同志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老同志是高校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做好老同志管理服务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老同志工作不仅是一项服务性强的工作,还是一项政策性强的工作[1],它涉及面广,既关系到高校改革发展大局,又关系到老同志的切身利益。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同志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难题,向广大老同志管理服务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做好新形势下老同志的管理服务工作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自身在九江学院老同志管理部门的工作实际,谈谈做好新形势下老同志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高校老同志特点

1.人数多,居住集中

    高校离退休老同志多,且相对居住集中。以九江学院为例,2013年老同志超过了600人,分布在4个校区,最多的两个校区老同志人数均超过了200人,据统计,这两个校区长期住在校园内的人数均超过了该校区老同志总人数的60%。老同志人数多,居住集中,有利于管理和开展活动,但是如果工作中出现矛盾时也容易出现群体事件。

2.文化水平高,政策性强

    高校是文化的集中地,其离退休老同志的文化水平相对高。以九江学院为例,全校老同志中具有副高、副处以上职称、职务的人员约占总人数的54%。文化水平高,相应的道德修养也高,有利于日常的管理服务,但是另一方面,老同志文化水平高,对相应的政策、规定,尤其是涉及老同志待遇方面的,知晓、通透程度很高,在实际工作中一旦有与政策、规定不相符,或者是政策落实延迟的情况出现,他们的反应往往非常迅速、尖锐,易爆发矛盾,给老同志管理服务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3.不服老,渴望得到社会认可

    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进步,老同志的身体状况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新退休老同志,多数身体状况非常好,从心理上来说,他们并没有觉得自己是老同志,内心并不服老,认为自己对社会仍然存在价值,渴望服务社会并得到社会的认可;从生理上来说,他们觉得自身的身体状况完全有能力参与社会工作,能够继续创造社会价值。从高校实际情况来看,从事教学科研管理与关心下一代工作以及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的老同志相当多,聘至民办高校、民营企业从事有偿劳动的人数也不少。

二、存在的问题

1.沟通不足    

    老同志工作出现矛盾后,管理服务人员往往是矛盾集中爆发后才知晓,究其原因,主要是沟通不够。沟通不够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沟通时间不够,管理服务人员很少到老同志当中去,很少花时间去了解老同志的心理状况;二是沟通意愿不够,管理服务人员并没有把为老同志服务当成工作的重心,而是把领导布置的任务、年底的目标考核评比当成了工作的首要任务,由此导致了管理服务人员不愿意多去和老同志沟通,害怕沟通后出现新的需要解决的难题。沟通不足客观上存在管理服务人员不足等因素,但是主要的还是管理服务人员主观上的问题,工作不主动,工作重心颠倒。老同志工作有其特殊性,沟通越多可能问题越多,同时沟通越多,有些矛盾可以消除在萌芽状态。如果担心有问题而不去沟通,日积月累,矛盾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难以调和的局面。

2.沟通方式单一

    日常工作中管理服务人员和老同志沟通的主要方式是老同志来访、来电,偶尔的座谈会多数是上级布置或者是例行公事,参加座谈会的老同志事先都做了安排,反映的问题多数是早就知晓的老问题。造成沟通方式单一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高校老同志管理服务部门的实际工作往往是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缺乏主动的工作机制,上级布置了工作就完场上级布置的工作,老同志反映了什么问题就来解决什么问题。二是管理服务人员的年龄因素,年龄偏大的老同志工作者,临近退休,普遍存在着“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希望安安稳稳干到退休,不愿意多和老同志沟通,采用的是最简单的沟通方式---等着老同志来访、来电;年轻的老同志工作者,担心自身阅历浅,害怕在沟通过程中言辞不当、方式不妥等而得罪老同志,不敢主动和老同志进行沟通,多数采用的也是最简单的方式---等着老同志来访、来电。

3.老同志服务社会的需求难以满足

    目前,高校老同志的身体状况相比以往是越来越好,生活待遇也好了,医疗保障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他们所追求的不再是“两个待遇”,而是如何继续投身社会,继续服务社会,得到社会的认可。高校老同志有精力、也有能力继续服务社会,他们可以继续发挥自身的平思想政治优势、教育经验优势和专业技术优势,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帮助下一代成长、建言献策以及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是许多高校在这一方面做的不够好,从九江4所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都有老龄委、关工委、老科协、老体协等老年组织,但是除了老年人体育协会偶尔会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外,其他的组织都基本上没有开展实质性的工作,平台的作用无从发挥。高校不少老同志退休后没有闲下来,仍在发挥余热,但是他们当中绝大多数都是个人行为,没有一个可以依托的能把他们聚在一起发挥最大能量的组织平台。

三、几点体会

1.吃透政策,严格落实老同志各项待遇。

    老同志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有着其特殊性,老同志工作者必须把要把国家、地方以及本单位有关老年管理的政策、方针、规定等理清、吃透,老同志有哪些权利,能享受什么样的待遇心里都应该清楚。老同志是单位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在职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他们仍然关心单位的发展建设,仍然把自己当成了单位的重要一员,仍然愿意为单位的改革发展贡献力量,因此单位的重要场合、大型活动应该有老同志的身影,单位的发展状况、大型举措老同志也应该知晓。老同志退了以后,收入下降了不少,因此老同志该得的福利待遇一分不能少,另外还要有更多的关心,逢年过节要走访,生病住院要探望。落实老同志的政治、生活待遇不能有半点马虎,相关的文件精神要领悟透,凡是政策上规定的各项待遇,一定要严格按照政策来落实。

2.加强交流,掌握老同志的心理状态。

    老同志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生活节奏变慢了、生活圈子变小了,生活方式变简单了,人的整个心理状态也发生了改变。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为社会作更多的事情,不希望别人把他们当老人。他们需要被重视、需要尊重,渴望有能发挥他们作用的舞台,但是现实与他们的期望是有差距的,社会、单位提供给老同志的舞台是有限的,老同志的很多想法很难实现。老同志满腹的想法和建议得不到表述,长时间憋在心里有时候甚至会转变成了需要发泄的牢骚。有人说很怕老同志来谈事,怕老同志来发牢骚,怕他们不讲理让自己难堪。其实从事老同志工作更需要创造机会多和老同志沟通交流,给老同志机会发牢骚,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你的服务、管理对象(老同志)在想什么、想做什么,才能知道自己工作做得怎么样、存在哪些不足,需要如何改进。和老同志交流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长见识、提高自己,老同志中有很多原来是大忙人、是专家、教授,很难有机会面对面交流,他们的见闻、感悟对年轻人是很有帮助的,自身工作、生活、甚至家庭的一些烦恼事都可以和他们谈,让他们帮着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但是和老同志交流要讲究技巧,首先要尊重他们,要想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带他们;其次交流过程中要有耐心,要让他们把想要说的完整地表述出来;另外就是要认真倾听,给出足够的时间让老同志倾诉和宣泄,并认真记录[2]。有时候老同志满脸怒气来反映问题,等他把事情讲完气也消了,稍作安慰或解释,问题可能就解决了。老同志提的合理、可行的建议要予以采纳,难以做到的要好好解释。沟通交流做好了,掌握了老同志的心理状况,工作开展就会很顺利。

3.发挥特长,打入老同志的活动圈。

    随着老同志待遇的逐步提高,他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越来越高,他们要想办法让自己让退休后的闲暇时光变得充实。正因为如此,当今的非正式老年人组织越来越多,如老年人合唱团、舞蹈队、门球队、殿宇协会、乒乓球协会、书画协会等,老年大学也办得如火如荼。老年人团体定期会组织开展相应的活动,单位的大型文娱活动也常常能看到老年人的身影。要做好老同志工作,可以主动参与到老年人的活动中,利用自身特长或专业融入到老同志活动圈当中。如乒乓球打得好的可以参加老同志乒乓球协会的活动,可以担任裁判、教练甚至是队员;有声乐特长的可对老年合唱团进行专业指导,组织合唱团排练、演出;有医学背景的,可以为老同志提供健康咨询服务,老同志生病住院还可以利用自身人脉资源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能融入到老同志的活动圈,和老同志就能成为朋友,和他们之间的距离就少了很多,处理工作中一些原本棘手的问题的时候可能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但是老同志工作者带给老同志的应该是年轻人的活力和激情,切忌让老同志中一些消极的情绪影响自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年轻的“老年人”。

4.创造平台,积极发挥老同志余热。

    老同志有着丰富的人生体验,曾为干部的有管理经验,曾为教师的有教学经验,曾为工人的有实践经验[3],有太多太多值得后辈们学习。年轻人可以学习老同志观察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思路、面对问题的从容、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是一些困扰自己的问题都可以让他们帮者寻求解决的办法。俗话说“家有一老 如有一宝”,在学校里有着太多的老宝贝,很多人还是身坏绝技的老宝贝。他们虽然离开了工作第一线,但心始终牵挂着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他们有能力在关心下一代、教学督导、老龄工作、社会公益事业、文体活动等方面继续作贡献。因此,要做好新时期老同志工作必须要在“老有所为”方面多做文章,尽可能的为老同志搭建平台,如充分发挥关工委、老科协、老体协以及离退休党支部的平台作用,甚至还可以积极利用当地政府搭建的建言献策等平台,为他们发挥余热提供服务和帮助,充分利用老同志的专业优势和影响力为学校的发展建设添砖加瓦。

    做好老同志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高校老同志工作者更要用心、细心、有耐心,要想办法去走进老同志、了解老同志、理解老同志,为他们发挥余热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努力为高校的和谐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蔡玉霞.以人为本,全面做好高校老同志工作[J].文教资料,2011.9(中旬刊):191.

[2].韩炜.浅谈解决高校离退休人员上访问题的沟通思路与技巧[J].科学之友,2010.5::68.

[3].徐铁红,夏晓鹏.论高校离退休干部工作与和谐校园的构建[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9(1):66—67.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