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医妇科学的中医结合教学的改革
在中医临床学科当中,中医妇科学是其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学科,是中医专业学生的一门考试科目。在教学过程中,依据中医妇科的临床实际,并且使用中西医结合教学方式,不但能够维持并发扬中医妇科学的中医特色,同时还能对学生的中西医结合思维进行启发与培养,让教学与临床实际更加的贴近,进而培养出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中西医兼备的医疗人才。
一、中西医结合教学实行的重要意义
西医学与中医学都具有各自特有的理论体系,并且在临床实践当中,均存在一定的优点与缺陷。中医妇科学的侧重点为内科系统,运用辩证论治的理法方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具体表现为施治灵活、整体调理,并且毒副作用比较小,但是在对人体组织器官的解剖方面,不是很清晰,并且针对妇产科中重症、危急患者的处理缺乏有效的办法。而西医妇产科倾向于外科系统,采取手术治疗或者是化学药物治疗,在产科处理与手术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然而其在功能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因为激素治疗的个体差异以及较大的不良反应,使得在长期的整体治疗效果方面,不如中医治疗[1]。在进行中医妇科学教学时,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掌握中、西医两种医学的优点,进而促使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进一步贴近。
二、课程结构优化升级
妇产科学是一门后期临床课程,它的病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中比较常见的急症有疼痛和血证,要想学生在短期内适应临床实践,那么就应该全面的认识并理解中医和西医妇科中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临床实践技能,教研室应该依据各个专业的层次培养计划,对两种医学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了配比,且对进度计划进行科学的调整。
在中医妇科学内,在总论与各论中的各个章节内,添加有关西医学的知识内容。例如妇产科经常使用的检查技术与诊断技术、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功血、妊娠高血压疾病以及妊娠生理等有关内容,加强对中医病症的科学、客观诊断,确定中医病名的概念,且了解其和西医病名之间所存在的关联。
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先认识与理解中医和西医妇产科的基础理论以及知识,并且在此条件下,依据一些疾病临床诊治的规律以及理论特点,正确找出中西医妇产科内容的结合点,以便实现理论知识条理的清晰与逻辑的合理,达到治疗方式的切实可行。
三、明确中西医妇科学的结合点
采取中西医结合教学方式对中医妇科学进行讲解,其本质是依靠现代的科学技术,与西医妇科学理论有机结合,以便促使中医学的快速发展[2]。在讲解的过程中,必须准确找出中西医妇科学的结合点,并且对其进行适当的配比,不仅要对其加以分析与比较,将两者的特点展示出现,同时又必须对两者医学理论体系的本质加以区分。
在对基础理论知识加以讲解时,最好将中西医妇科学中的类似观点与内容进行合并且讲解,而分开讲解观点不一致的内容。例如,月经的生理现象,将两种医学当中观点相同的放在一起讲解;观点不一样的如月经出现机理分开进行说明,在中医中,认为月经出现的机理是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西医中认为月经出现的机理为丘脑—垂体—卵巢—子宫,在总体上来讲,它们之间存在某种关联,但是不可以将其对应在一起。在对临床疾病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必须注重辩病辨证,不仅要对病的特异性加以认识,同时还应该关注对某一阶段疾病病理变化加以了解。针对病因病理方面,在中医学理论分析的前提条件下,必须与西医学的有关理论相结合进而对其深入了解[3]。比如,中医学中的“邪毒”,就将西医当中不同的病毒与致病细菌、衣原体以及支原体等都包含在内。
在对疾病进行诊断之前,必须根据中医学四诊中的有关资料,并与西医学当中的有关检查结果相结合,最终做出疾病的诊断。在对疾病进行治疗时,应该坚持辩证施治的原则,在利用中医妇科学优点的过程中,并结合西医学中常使用的治疗方式,以便达到扬长避短的效果[4]。比如在对“带下病”的分实证与虚证进行讲解时,对虚证导致的“带下病”使用中药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实证导致的“带下病”,其与西医学当中的阴道炎相似,运用常规性的白带检查办法就能诊断出来,使用西药局部敷用的方式加以治疗,这种方式和传统的口服中药相比较,更加便利,并且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又例如中医妇科学中的急症“崩漏”,当前中医中所使用的治疗方式为止血,对月经周期进行调整,且适度的运用激素加以治疗;如果崩漏出血量较大,容易发生脱证等现象,应该使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式加以处理,有必要时应该实行全宫切除手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妇产科中西医结合教学进行实践改革,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升级,丰富中医妇产学科的内容,能够极大的提升教学水平与质量,改进临床技能,锻炼大批优秀的师资队伍,进而推动了学校妇产学科的发展与建设。
【参考文献】
[1]郭志晖,陈曙,张小兰等.中医妇科学中西医结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7(6):103-104
[2]史晓源,陈涛,雷小敏等.中医妇科学中西医结合教学改革实践[J].中医教育,2009,20(3):36-37
[3]谭展望,雷磊.中医临床教学中的中西医结合思路——《中医妇科学》教学体会[C].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研讨会论文集.2010:95-97
[4]武权生,叶秋香,李朝平等.妇产科学中西医结合教学研究与实践[J].甘肃中医,2009,21(z1):48-49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