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都市婚恋剧的人物形象塑造与流变
1990年都市婚恋电视剧《渴望》热播,轰动全国,感动了数以亿计的中国观众,它创下的巅峰效应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神话。自此而今的二十多年中,都市婚恋剧不仅成为中国电视剧创作上的重要题材领域,而且诞生了一批令人记忆深刻的夫妻形象,如《中国式离婚》(2004年)里的宋建平与林小枫、《金婚》里的佟志与文丽(2007年)、《媳妇的美好时代》(2009年)的余味与毛豆豆、《回家的诱惑》(2011年)的洪世贤与林品如,及《咱们结婚吧》(2013年)的果然与杨桃等。不仅如此,都市婚恋剧在女性群像塑造上也可圈可点,如娟子、潘美丽、艾利、苏青等人物,均令人眼前一亮。整体来说,这二十多年间,都市婚恋剧在人物塑造上丰富了人物关系和呈现方式,以具有历史厚度、人性尺度、情感温度的视听语言来叩问人物的内心世界,把对现代婚恋意识形态的视听呈现逐步引向贴近人性、贴近实际。为何这类型创作手法所产生的人物形象一直深受观众喜爱?现就都市婚恋剧的人物形象塑造与流变特点探析如下:
一、从以平面化人物为主到以立体化人物为主
在以往的一些都市家庭剧、言情剧和偶像剧中,平面化人物形象居多,如《我爱我家》里的贾志国,《动什么,别动感情》里的廖宇等,人物多依据单一的观念或品质行事。对于平面化人物,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认为,“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不论他们何时登场,都极易辨识”。在影视剧中,人物的塑造往往通过特有的语言方式、动作习惯、行为逻辑以及外在的形象来区隔。无论是贾志国还是廖宇,在剧中都有着鲜明的辨识度,这让平面化人物容易被贴上标签、难以忘怀。而立体化人物能够“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让我们感到意外。”都市婚恋剧中的人物塑造兼有平面化和立体化人物两种。但是,随着婚恋剧类型的逐渐成熟,人物塑造的重点也逐步从观念纯粹和性格单一的平面化人物,向思想深度和美学价值更为突出的立体化人物转变。
《渴望》是当代都市婚恋剧的发端。剧中由张凯丽饰演的刘慧芳为人善良、性格软弱,剧作开篇就被喻为“暖水瓶,外头冷里透热”,给她的人物性格定了框框。自此以后,刘慧芳所有的行为逻辑都按照事先划定的人物形象而展开,她自始至终是以不愠不火、默默承受一切的姿态出现的,她呈现最多的表情是哭泣、担忧,极少开心的画面,而她那低头走路的神情、偶然间将头发捋到耳后的动作也无不昭示着传统女性的顺从。此外,刘慧芳与丈夫王沪生、追求者宋大成与养女刘小芳之间的情感纠葛也呈现出相对扁平化和概念化的倾向。该剧的人物性格相对单一,行为逻辑也较为简单,但同时又让人记忆深刻,这符合平面化人物的特点。可以说,《渴望》对都市婚恋剧的类型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作为都市婚恋剧的第一座高峰,《金婚》在人物塑造上有了极大的提升。剧中的文丽、佟志、大庄、庄嫂、佟燕妮等人物形象丰满而鲜活,称得上是立体化人物塑造的典范。文丽从小给家里人宠着,是一个极度小资、讲究打扮而又极其善良、注重精神享受的人。福斯特认为,“检验一个人物是否圆形的标准,看它能否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让我们感到意外。”文丽本来小资情调严重,娇气任性,有洁癖,家务不会,理财更不行。但随着岁月的推移,这位曾经对婚姻充满浪漫向往的女孩,却慢慢成为丈夫的仆人和孩子的保姆。她是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让我们感到意外”。不仅如此,当人到中年的佟志精神出轨后,文丽出奇意外地变得成熟,不吵不闹忍辱负重,照顾重病的婆婆,还教育四个年龄不同的儿女。文丽是一个生性敏感却为爱执着的人,其人性的复杂和多面,让她的行为既出乎意料又符合逻辑。
《咱们结婚吧》是都市婚恋剧的另一部标志性作品。果然和杨桃是现代剩男剩女的典型代表。果然,跟初恋女朋友一起好多年,结婚戒指都买了,初恋女友说回老家拿户口本回来结婚,就没把这人再等回来。原来初恋女友为了生活,嫁给一个美国的老头。这个打击也很大,果然不相信感情了,直到遇上杨桃后才走出阴影。果然的人生,经历了一个从恐婚到重新认识婚姻、从不相信感情到信心重塑的过程,是一个具有新奇感、显现出活泼生命的人。而杨桃的形象较为扁平化,头脑简单、行为率直、心地善良是她标志性的符码,其性格特征恰如福斯特所说的喜欢“依据单一的观念或品质行事”。此外,《咱们结婚吧》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也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辣妈薛素梅强势好强,段西风愚昧软弱,苏青温柔贤惠,焦阳乐观调皮,他们在各自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中,找到了符合人物性格的思维逻辑和行为模式。
总之,都市婚恋剧人物塑造既有概念化、漫画化且具有鲜明辨识度、令人印象深刻的扁平人物,又有充满新奇感、令人信服并“流露活泼生命”的立体化人物,两者在都市人们婚姻观中交相辉映。
二、从强调传统道德到到强调主体意识
如果说,二十多年前《渴望》中关于媳妇传统道德的话语,还不时出现在婆婆口中的话;那么,二十多年后的《咱们结婚吧》中,意识形态的直白表述,已经让位给人性深处的情怀守望。与二十多年前相比,大部分电视剧在保持健康向上精神格调的同时,不在胶着于某个平面意识形态问题的直接阐释和硬性传输,而是开始懂得讲好故事的基础上,将更为复合性的文化维度植入故事文本当中。
1998年播出的电视剧《牵手》探索当代中国婚姻传统道德的“雷区”。夏晓雪代表了对事业与婚姻充满矛盾感的现代新女性。婚后她为丈夫放弃了事业,沦为家庭主妇。随着丈夫事业上的发展,由于小三的介入失去了婚姻。然而,不美的晓雪遭遇了离婚,晓雪重塑魅力后则博得了前夫的回心转意。《牵手》结尾处理并无落入俗套,反而强调女性意识的觉醒,这种处理更为高明、深刻、走心,易于观众接受。
《回家的诱惑》一剧中,林品如与艾莉的斗争同样立足于女性意识的觉醒。一开始,林品如是个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的家庭主妇,她嫁入豪门的目的很单纯,即与丈夫相守到老。但遭受了丈夫被好朋友抢走之后,彻底的醒悟了,决定要做个坚强的女人。艾莉从小是个孤儿,没有父母的疼爱,强烈的嫉妒心让她不惜一次次违背人性和道德底线,引诱林品如的大款丈夫不断犯错,最终艾丽迫于病魔跳海自杀。《回家的诱惑》把正面人物的觉醒、顿悟和反面人物的迷失、沉沦,以颇具逻辑性和宿命感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时也委婉地揭示出人性的胜利。
都市婚恋剧发展二十多年间,人物塑造把显性而直白的意识形态诉求,巧妙而含蓄地隐藏在视听修辞之间,以更加深入的人性化呈现,表现出一种宽广而包容的价值观念和更为开明的主体意识为受众所接受。
三、从“寡情”到“多情”
早期的都市婚恋剧中人物关系相对简单,关于爱情、亲情和友情的演绎比较浅表,缺乏情绪渲染、情感宣泄和情怀释放。新世纪以来,都市婚恋剧创作在类型化探索中,把人物的情感诉求作为一条重要的叙事线索贯穿到整个剧情当中,让温情、柔情、多情与充满诱惑、惊险、刺激的现实生活形成动静结合、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丰富了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蜗居》一剧,导演着力呈现人物对于美满家庭生活的守望。剧中,海萍说:“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连串数字蹦出来:房贷六千,吃穿用两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费三百四……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表情凝重且复杂。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真实想法随着音乐的响起含蓄地表现出来,这样的真实处理某种程度上刺痛了观众。再者,市长秘书宋思明与小白领海藻之间的情感纠葛,进一步掀起该剧的收视狂潮。海藻年轻貌美、性格多变、多情又而真情。小贝与海藻的爱情是很多人拥有过的最初的爱情,单纯简单又美好。当大家都以为她会与小贝相守一生的时候,她却委身于乘虚而入的宋思明。对于宋思明,她的情感是复杂矛盾的,这其中有对情欲的留恋,也有对物质满足的向往。她对宋思明的情感依赖,实际上是在寻找小贝不能给予她的物质满足。黑格尔说:“爱情在女子身上显得最美。因为女子把全部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和推广成为爱情,她只有在爱情里才找到生命的支持力;如果她在爱情方面遭遇不幸,她就会像一道光焰被第一阵狂风吹熄掉。”倘若没有爱情,海藻随时都会熄灭,而熄灭的不仅仅是她生命的希望。于是,在遭到小贝的分手后,她与宋思明陷落在情感的泥沼里。
此外,电影《非诚勿扰》、《失恋33天》、《致青春》,电视剧《新结婚时代》、《夫妻那些事》、《盛夏晚晴天》等也把“多情”作为人物塑造中的重要表现元素。
总之,都市婚恋剧的人物塑造把情感诉求置于角色刻画的突出位置,这不仅丰富了叙事视角、丰满了人物形象,也令受众与剧中角色产生情感共鸣。
四、结语
从1990年到2014年,都市婚恋剧以新颖的视角、深入的心理刻画和复杂的人性纠葛,逐步形成类型化的创作模式。与其他类型相比,由于都市婚恋剧更能切近现实、关照社会,反映青年男女青春爱情观和价值观,故而,人物塑造的空间更为广阔。二十多年间,都市婚恋剧的人物塑造逐步从平面化人物过渡到立体化人物,以爱情追求作为修辞方式,逐步将人物的情感诉求作为角色塑造的重要向度,并用情感铺陈来缓释紧张激烈的叙事节奏,给观众带来了一个个令人难忘的荧屏形象。这为我们从事影视创作提供了一个深刻的思考空间。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