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实施有效课堂评价的策略
(一)转变评价观念,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正是给学生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为学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创设条件。
1、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实物演示、小品表演、课堂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以这些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评价的兴趣,调动起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2、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评价的机会
要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保证他们评价的时间。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如在教学生字时,我在指导完书写后让学生试写一个,然后我抓住这一机会让学生来评一评他写得怎么样,在评议中不仅让学生正确掌握了字形还促使学生写出了一手好字。
3、重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我在教学中经常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朗读、背诵等,在自评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你认为他做得怎样?”“好在哪里?”“还有哪些要改的,怎么改?”“如果是你,应该怎么做?”这样,既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做到培优帮差,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发展。
(二)实现平等对话,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教师的评价源于对学生真诚的爱,用敏锐的眼光去捕捉学生身上瞬间即逝的“闪光点”,即找到学生个性化表现的落脚点,使表扬具有情景性,然后再寄予鼓励期待的语言,才会使表扬获得最大效应。因此,在评价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情绪和感情的影响,注重感情的投入,用简短、恰当、热情的话对学生给予鼓励。如:一代名师于永正在一次公开教学课上不经意中叫到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音质悦耳、吐字清晰。抑扬顿挫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而又声情并茂,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马上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同学握了握手,无比诚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一课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还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既是送给有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可见,教师的看似平常又不平常的话语是孩子的阳光,课堂的生命。
(三)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应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接纳、赏识学生,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1、评价内容多样化
从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出发,改变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重学科知识系统、轻语文综合能力,重智力素质、轻态度习惯的片面性。重视对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与态度进行全面评价,具体范围包括识字与写字、写作、口语文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等项目。
2、评价方式多元化
科学的评价方法是实现正确评价目的,落实全面评价内容,执引灵活评价标准的保证。如何使老师的评价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两种评价方式去努力:
(1)实施分层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全面正确的差异观,立足学生现实存在的差异,着眼与学生发展的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课堂中分层教学、分层评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口头评价的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高频性等特征,为教师的价值引导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师生间的口头评价交流,贯穿于课堂的始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但口头评价的随机性、无记录性等特征,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口头评价的范围与效果,它与评价的深刻性、效果的长期性的书面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大地发挥作用。书面评价时,尽量注意语言的运用,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即使不是表扬,是批评也要注意用语的委婉。
(四)评价不但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指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不少语文老师一般只注重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因此,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学生,也不能只注重学生回答的最后结果。课堂评价时,既要“对事”又要“对人”,既要纵向地比,又要横向地比。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不可能也不需要预测所有的教学情境,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的可能情况和特殊情况。在实际课堂中,我们应根据特定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更好的评价方式。课堂评价虽生于即兴,却根植于深厚的教学积淀和文化修养中。我们应自觉承担起改进课堂评价这一职责和任务,研究课堂评价策略,重新审视自己的评价观,并身体力行,让课堂评价真正发挥它的教育作用,让我们的课堂因评价而精彩。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