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畜牧论文
近年来,我国养殖业发展迅猛,特别是养猪业已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在养猪生产中,哺乳仔猪饲养阶段死亡率高,严重阻碍了养殖场和养殖业的发展。要提高养殖场经济效益,使养猪业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是关键。根据多年工作经验,笔者认为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关键在于科学的饲养管理,现笔者就针对影响哺乳仔猪成活率的因素,从科学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一、影响哺乳仔猪成活率的因素
影响哺乳仔猪成活率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猪舍温度条件差,保温措施不到位,使原本温度调节能力、抗寒能力就不健全的仔猪被冻死,或是造成仔猪扎堆,引起挤压死亡。②仔猪在7-15日龄时容易得肺炎、腹泻、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若不及时治疗或是治疗方法不当,会造成仔猪死亡,而母猪妊娠期没有做好防疫也会使仔猪后天免疫力下降,患病率高。③母猪母性较差,产后营养不良,容易导致产后泌乳量不足,无法满足众多仔猪生长需要,而没有固定乳头柔弱仔猪吃不上奶,会因饥饿而死亡。④一些母猪因泌乳量不足或不泌乳,仔猪会寄养给其他母猪,一些母猪认出寄养仔猪不是自己所生,会咬伤甚至咬死寄养仔猪,另外就是分群、混群不合理,造成保育舍中的仔猪群强弱不一、大小不等,这就容易引起斗争,严重的话弱小仔猪会被强壮仔猪咬死。
二、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措施
1.做好员工选择和培训
科学的饲养管理是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关键,而这些都依赖于饲养员、管理员、兽医技术员等,基于此,有必要做好员工选择,可选择有责任心、为人母的女员工,也可以选择从牧校毕业的学生,或是愿意饲养、管理哺乳仔猪的人员,由经验丰富的老饲养员或技术员对他们进行为培训,培训后进行实地操作考核,合格者方可正式上岗。
2.加强母猪管理
出生重小的仔猪死亡率很高,据相关数据统计,对于出生重<1kg的仔猪,其死亡率高达46%-100%,所以需要将提高仔猪出生重作为饲养管理中的重要一环,而养好妊娠母猪非常关键。首先,做好妊娠母猪中前期营养供给,这个阶段一般以中等偏低的营养水平饲料为主,每日供给饲料2.2-2.5kg维持母猪每天增长45g即可。其次,加强妊娠后期的营养,供给营养全面且优质的饲料,比如蛋白质饲料、无机盐饲料、维生素含量高的饲料等,禁止喂食变质、发霉饲料,保证营养均衡,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需要,提高仔猪出生重,也为母猪产后泌乳打下基础,在母猪分娩前3d。应逐渐减料,分娩当天只需喂少量稀食。再次,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做好母猪免疫接种,与此同时,为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可实施适当的药物保健,母猪妊娠期间,做好影响仔猪成活率的传染性疾病比如仔猪白痢、红痢、黄痢的免疫接种。第四,在妊娠母猪分娩前、后1周,每吨饲料添加80%支原净0.125kg、10%盐酸多西环素1kg、扶本康0.6kg混饲,有效防控生殖道、消化道、呼吸道等细菌类疾病,增强母源抗体,为哺乳仔猪的健康成长坚定基础。
3.把好初生关和断奶关
接产过程中,对于出生后的仔猪,要用消过毒的产布将仔猪口腔、鼻腔内的粘液擦净,放在温度未35℃左右的保温箱中,之后每周可递减2-26℃,断奶的几天内也需做好保温。出生的哺乳仔猪免疫力低下,抵抗力弱,超前免疫1h后,应尽早让仔猪吸初乳,以从母体中获得抗体、生存所需的活性物质和营养物质。
断脐的时候,用手指捻断,断端距脐部2-3㎝,断脐之后对脐带断面进行消毒,可使用5%的碘酊。剪牙是为了减少对母猪乳头和同窝仔猪的伤害,剪牙时应注意每剪完一头要及时对剪刀钳进行消毒,之后才能剪另一头,避免感染,对于体质瘦弱的仔猪可暂时不剪牙,以增强它们争夺乳头能力。为使仔猪匀称成长,首先要让初生仔猪吃足初乳,提高仔猪抵抗力。另外,就是固定乳头,一般仔猪有固定吃奶的习性,一旦固定就不会更改,但如果让仔猪自己固定,必然会出现争抢现象,体质较弱的仔猪四肢无力,行动欠佳,往往抢不过强壮仔猪,会吃不饱、吃不饱,所以在仔猪出生1-2d后,应进行人工辅助,固定乳头,让弱小仔猪在母猪靠前乳头上吃奶,强壮仔猪则固定在后面,调教3-4d后,仔猪便可固定位置。固定奶头的同时,还要按摩母猪乳房,刺激母猪多放奶、放好奶。
仔猪28-35日龄,可断奶,但也需要根据仔猪当时体重、是否开口吃料来确定具体断奶日,断奶之前仔猪争抢着吃猪饲料是断奶成功关键。若仔猪体重<7kg,不应过早断奶。一般,我们采取一次性断奶的方式,断奶期间,可先赶走母猪,让仔猪独自在原圈中停留1周。断奶第1d,大部分仔猪拒绝采食,第2d就会开始采食,仔猪采食时,加料不应过多,每天可喂5-6次,每次让仔猪吃把八九成饱即可,以免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甚至腹水死亡。
4.训水训料
母猪母乳和仔猪料中含有较高含量的蛋白质,仔猪吃后易发渴,所以在仔猪3-5日龄开食的同时,应供给清洁饮水,避免仔猪喝脏水而引发下痢,可在仔猪饮水器内插一小棍,使水呈滴状,训练仔猪提前学会饮水。仔猪出生5-7d应补料训料,目的是供给仔猪营养物质,并促进其消化器官更能适应植物性饲料,训料过程中,可将开口料直接放入仔猪口中或将饲料拌成糊状涂抹在仔猪口内,也可将饲料撒入补料槽或保温箱中,让仔猪自由拱食。在仔猪饲料中,应添加足够维生素A、维生素B和维生素E。
5.为哺乳母猪和哺乳仔猪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
断奶前,有很大一部分仔猪死亡由踩压所致,另外一部分由疾病所致,所以必须采取适当措施降低仔猪死亡率,这就需要为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首先,保持猪舍环境卫生,及时清理猪舍粪便、污物,定期消毒,保持猪舍环境干燥、清洁,冬季做好保温工作,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其次,采用全进全出制的模式,在每批母猪转出空栏后,对猪舍进行认真的清洗和消毒,空置1周后,即可放入新的猪群,以避免细菌交叉感染。再次,在母猪分娩前1周到分娩后1周,应全天24小时值班护理,在分娩舍内设置相应分娩床,限制母猪活动,保护仔猪,避免闲杂人员进入分娩舍,以免造成母猪起卧不安,降低踩压率。第四,在仔猪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菌素,比如链霉素、新霉素等,并注射疫苗预防传染性疾病、黄痢、白痢等的发生。
三、结语
总之,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是提高养猪生产质量、降低成本、增加养殖场经济效益的关键,我们必须在明确哺乳仔猪成活率影响因素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综合配套技术措施,从母猪和哺乳仔猪方面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环境,注重疾病预防,以提高仔猪健康水平。当然,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个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这就要求具有专业水平的饲养员和管理员,保证将各项工作做到位、落到实,切实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
参考文献:
[1]唐禄春.浅谈影响哺乳仔猪成活率的因素及对策[J].当代畜牧,2014,02:36-37.
[2]韦铁闯.如何提高哺乳仔猪存活率[J].畜禽业,2014,06:19.
[3]张玲芳.影响哺乳仔猪成活率的因素分析[J].甘肃畜牧兽医,2014,08:35-36.
[4]付宁侠,周军涛,魏瑞平.如何提高规模化猪场哺乳仔猪的成活率[J].畜牧兽医杂志,2012,04:107-108.
[5]陈罡.谷氨酸纳对哺乳仔猪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影响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