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对广西西南地区彩调剧目的思考与创新——音乐论文

作者:李雪来源:《黄河之声》日期:2015-06-12人气:1475

彩调剧作为广西各民族人民智慧和文明的结晶,被列为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至今,已有大约两百年的历史。现阶段,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及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像彩调这类需要口授和行为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易受文化多元化趋势的猛烈冲击,因此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实现广西彩调的“可持续性”保护之路。广西彩调的剧目依据时间可分为解放前的传统剧目和建国后改编、新创的剧目。据不完全统计,广西彩调传统剧目有568个,其中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剧本有459个。由此可见,广西彩调剧的剧目较为丰富,加之21世纪以来,不少民间团队、专业团队掀起创作热潮,经过承继、流传、新创,使得彩调剧目得以不断发展丰富。

一、广西西南地区早期彩调剧目传播状态

通常情况下,任何剧种要想不断进行发展和成熟,往往需要一代或者几代艺术家的共同继承和发展。他们通过口头传授,对剧种进行揣摩、发挥和创造,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完成剧种的发展。广西彩调剧同样是需要师傅将技能口传身授给徒弟,这些技能包括扇子功、矮子步、唱腔、道白等,经由徒弟代代相传,从而确保彩调剧目的可持续保护。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彩调团、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文化局编印的《广西彩调剧优秀传统剧目选——江波整理改编卷》,涉及到的优秀传统彩调剧目共19个。下面以其中部分优秀彩调传统剧目为例,来了解广西彩调剧传播状态。

首先,小型戏。小型戏是广西彩调剧中不管时间、场景等都较为简短的剧种,它的传播主要是依赖于口述、身授。比如在彩调剧《王三打鸟》的传播中,主要是经过原宜山吴老年、戴云忠先后口述,后人得以发展成熟的。另外还有《跑菜园》,是在1953年经由宜山人称“调子王”的李大树口述, 并对后人亲自传授唱腔、演技;《龙女与汉鹏》的传播则是由原河池九圩韦尚勤口述, 后经宜山县覃乔金进行补充。其次,中型戏。中型彩调剧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口述、表演等。比如在彩调剧《双怕妻》的传播中,最先是由宜山庆远镇龙江街老艺人吴开林( 仫佬族) 口述的《三怕老婆》,后经临桂两江镇老艺人谢济舟口述《双怕妻》故事;彩调剧《假报喜》, 是在1952 年由宜山庆远镇彩调老艺人吴祥熙与其小女在龙江街头演出传播的。再次,大型戏。大型彩调剧的传播主要通过口述。比如在彩调剧《二女争夫》的传播,便是由临桂两江镇彩调老师傅谢济舟口述;大型彩调剧换子记》的传播则是由临桂两江镇彩调老师傅谢济舟口述;大型彩调剧《半夜拜菩萨》的传播则是由罗城县四把乡大吴村仫佬族老艺人吴吉扬口述。

通过上述各种传统彩调的传播形式,我们不难发现,以口述和身授剧本这两种方式最为常见。同时也可得知,彩调剧传统剧目靠文字记载得以流传的寥寥无几。早期彩调剧本流传方式是通过艺人心记口传,以授徒的方式传给后人的。基于口传身授的局限性,造成被口传的剧目在情节内容上都是不完全固定的。通常根据每个演员自身素质、专业技能、领悟能力、地理位置的差别而加减增删,不可能出现两个完全一样的“版本”,同一剧目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内容,这是正常的现象。另外,剧目在口传的过程中,剧本内容也在得到日益丰富,故事情节由简单变得充实。比如在上述小型戏《龙女与汉鹏》的传播中,先是由原河池九圩韦尚勤进行口述传播,后经宜山县覃乔金进行补充,这一过程本身便是逐渐完善、丰富的剧目。彩调剧的这些传播状态彰显出其剧目早期传承轨迹,这是一种本位承传,是彩调剧目不断发展的过程。尽管上述依用的例子不足20种,但我们仍能在其中窥见早期彩调剧目的传播状况,即由前辈艺人的口口相传、师徒相授得以传播的。有人将这些口述彩调剧的前辈艺人比喻成历史上对艺术忠实记载的史官,认为彩调剧目的代代相传,皆是出自他们的功劳,这无疑是贴切的。

二、广西西南地区彩调剧剧目整理状态

对于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社会上各种力量及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样的,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其保护和发展同样需要得到各界关注。从客观上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是那些根植于民间的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们直接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表演中,并为后世留下得以传承的高超技艺或技能。在彩调剧目的传播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不仅有早期口传身授的前辈艺人,还有后人对彩调剧目不断完善的整理改编,他们都是彩调剧目传承链中不可或缺的。

对彩调剧进行整理改编是一个庞大的过程,需要改编人员搜集大量的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系统性整理、筛选、编订、改编等工作,正是有了改编人员对彩调剧目整理改编工作做出的努力,才促使其不断走向丰富、完善和成熟。为尽可能展现这一环节发展面貌,笔者以江波负责整理改编的《广西彩调剧优秀传统剧目选》为依据,对这一情况进行分析。

首先,将散乱的结构整理得紧凑集中。在这一环节中,采取的主要是“合二为一”的方法,强调剧目在整体结构上的整合,这一方法在江波先生的整理改编中应用较为广泛。比如在《地保贪财》的整理改编中,主要是整合了宜山老艺人口述的《瞎子算命》和《寡妇上坟》两个小戏;在《阿三戏公爷》中,其整理改编是对《双看相》和《盘花》的整合;在《嫂娘与小黑子》的整理改编中,是对《大嫂盘叔》、《审石头》、《审银子》这三个传统彩调小戏的整合。由此可以看出,整合改编通常是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没有直接关联的或者关联性不大的戏进行整合,这样做的直接结果便是剧目的篇幅不断增加,剧本的内容不断得到完善,故事情节也由单一变得日益丰富起来,从而更加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另外有一种“浓缩法”,即将剧本原本散乱的情节整合得更为紧凑集中,在《蓝三妹》中便应用了这种方法。

其次,将简单平直的情节进行丰富。恰当合理的冲突安排在戏剧情节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简而言之,戏剧应该将情节集中在具体冲突和斗争中来。在江波先生的整理改编中,彩调剧《嫂娘和小黑子》增加了丰富的冲突安排,故事情节在最初“审鸡蛋”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嫂娘对小黑子的“审石头”、“审银子”,整个戏剧给人一种一环紧扣一环的强烈的戏剧感,突出表现人物性格和处境的对比冲突。另外一种做法是在改编中对原本剧本中蕴含的矛盾冲突进行明晰化。比如在《换子记》的整理改编过程中,在原剧《安安送米》故事情节基础上,保留主要人物设置的构架及“换子”这一中心事件,而尝试将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进行对调,使得整部作品的主题定位改编成重男轻女传统观念,将整个剧目的冲突意义从原本粗浅的妻妾争宠提升到对封建传统观念的批判,使剧情发展更合理。

最后,将单一模糊的人物形象整理地更为鲜明突出。人物在戏剧内容创作中直接影响到思想内容的形象化及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欣赏价值。比如江波先生在整理改编《地保贪财》时,对原剧中人物形象进行修缮,增加其中的人物林姑娘的戏份,延长人物的发展道路,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更为丰满。在该戏剧中,讲述随母亲扫墓回来的林姑娘与母亲诉说家常,却被罗瞎子误认为要请他算命,冲突开始。贪财地保用调解的名目向林姑娘索要钱财,勒索未遂后竟深夜潜进罗瞎子家,模仿林母的声音向其表白,试图窃取罗瞎子钱财,后被尾随来的林姑娘当面戳穿。在整合过程中,将原剧中断的人物形象进行延长,增加林姑娘戏份,表现人物机智、勇敢的形象。

三、广西西南地区彩调剧剧目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广西西南地区彩调剧目的创新主要是在原有剧目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和发展,比如在题材的拓宽上,将原剧中仅仅涉猎到社会中底层百姓生活的题材进行拓宽,使其展现更为丰富的、贴合时代发展特色的内容。这样的彩调剧目创新种类繁多,比如表达与时俱进,展现出鲜明时代特征的政治戏《推翻满清》、反映出清朝末年混乱的时局变化斗争的《劝戒洋烟》、表现出解放初期社会主义建设新风尚的《三朵小红花》以及宣传计划生育政策的《三劝妈》等。另外,这些彩调剧在形式体裁上也表现出创新轨迹,主要表现为剧本篇幅不断增加,人物增多。但从客观上来说,这些都只是彩调剧目在表面上的变化,而彩调剧目的创新,还体现在更深的层次上,即彩调艺术审美、艺术品味的革新。

这一问题早已为广西彩调艺术家们所发现,并针对这一问题做出大量研究和思考。彩调专家江波先生认为,一些彩调剧传播的不成功,是因为彩调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表现形式上的局限性,容易受时代发展和政治局势的影响,使其长期固定与某一独立的领域内,只为该领域服务,而不能适应整个社会的审美要求。长期以来,彩调艺术家不断对彩调题材进行创新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对这些多元化的题材进行合理利用做出深入研究,其方法值得我们进行借鉴。

首先,提升彩调作品境界,充实作品思想内容。以彩调剧《刘三姐》为例,该剧是讲述生活在底层,收尽地主剥削压迫的小人凡事,主人公刘三姐在艰难的生活中经历背井离乡、四处漂泊,在反抗欺压中求生存,若剧本戛然而止,则其表现的内容只是一个为自己权益作斗争的女性形象,这种形象在彩调中还有林姑娘、篮三妹等,在斗争形式和对象上也与其他彩调存在相似情节,无显著性突破。但是,在彩调《刘三姐》中,作品提升了主题表达境界,不断完善思想内容,使刘三姐在与本地地主斗争及四处漂泊过程中与各地欺压者的斗争、为百姓鸣不平,带领各地被欺压者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反抗,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反压迫力量,给观众强烈的心灵冲击,这种安排对社会贫富不均的问题进行深刻揭示,而作品的深厚内涵也因此呈现。其次,转换视角,反映复杂社会和人物。比如在《巧妹子》的整理改编中,讲述村姑巧妹子与封建时代皇帝的冲突碰撞,皇帝微服私访,随意吃拿了巧妹子果园中的金桔、连心柚,成为纯朴的巧妹子穷追猛打的对象,从而形成奇特而尖锐的矛盾冲突。通过巧妹子这一视角,剥掉了最高统治者的华丽外衣,将以往至高无上的帝王的阴暗龌龊进行揭露。最后,呈现人的生命存在及情感追求,对人生命意义进行深入挖掘,这种形式的典型是《哪嗬咿嗬嗨》,将反映的层面深入到人物生命深处,引人反思。并且,该剧还着意与对艺术群像的塑造,讲述“飞彩班”一群人的悲欢离合,同时,彩调不再仅仅作为表演形式,而是作为作品表现内容而呈现。

四、结语

总而言之,彩调剧目的创新是在原有彩调基础上完善和提高。彩调剧目在不断整理改编过程中,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日益完善和精湛,更具艺术价值和欣赏意味。但开拓创新与之不同的是,其强调在原有基础上对陈旧、落后的东西进行超越,创造先进的、有价值的事物。有创新,才有发展,新时期彩调艺术家们为我们整理改编了大量新彩调剧,不仅丰富了彩调艺苑,还是为广西西南地区彩调剧如何进行开拓创新投石问路,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何飞雁,程绍涛.论广西彩调剧目的审美历史文化变迁[J].戏剧文学,2012,07:100-105.

[2]阙真.论广西彩调剧目的传承与创新[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79-85.

[3]何飞雁.广西彩调研究现状及展望[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4:76-79.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wy/64.html  《黄河之声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