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阴霾 重见阳光——一例由丧亲之痛引起抑郁症状的辅导员工作案例
目前,我国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父母的呵护,成长道路上的挫折往往被父母一手解决,挫折承受力较弱。一旦需要独自面对挫折,有的人能够承受和克服,得到成长;有的人可能无法承受打击,出现心理危机,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其重要。
本案例中的刘某,遭遇丧亲之痛后难以自拔,出现抑郁状态,如果不是辅导员发现和解决问题及时,有可能酿成难以挽回的人间悲剧。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结合,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案例概述:
刘某,男,河北石家庄市人,某高校三年级学生,二年级从数学专业转到通信专业进行学习,由于通信专业没有床位,仍在原宿舍居住。该生出身工人家庭,独生子,父母早年俱下岗,母亲身体欠佳,靠父亲打工维持生计,家庭经济状况较差。
某天,刘某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刘某请假回家奔丧。在刘某回家奔丧期间,辅导员从其亲戚处了解到刘某及其母亲受到很大打击,刘某甚至一再拖延返校时间,后经辅导员多次催促和亲戚的劝说,刘某十多天后才返回学校。
刘某返回学校后,辅导员首先到宿舍看望了他。在于其沟通的过程中,辅导员发现该生精神萎靡,问一句答一句,甚至有时不回答问题。三天以后,辅导员又再次找到刘某,发现刘某的精神状态仍然没有大的改观。在辅导员的一再开导询问下,该生自诉母亲现在身体不好,很担心母亲的身体和以后母子的生活,目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记不住课上的内容,失眠,感觉生活没有希望。后辅导员还从其班干部处了解到刘某返校后经常旷课,即使去上课,也不听课,课下不与其他人交流,精神严重萎靡;从其宿舍同学处了解到,该生在宿舍也极少与其他人说话,宿舍成员几次撞见他流泪,开导也没有什么效果。
鉴于刘某的社会功能已经受到一定影响,辅导员根据刘某的情况,选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SDS测验结果为标准分58分,显示为轻度抑郁;SAS测验结果为52分,轻度焦虑。
鉴于刘某的情况,符合抑郁症的症状标准和病程标准,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辅导员初步判断为抑郁症,刘某就医时也被确诊为抑郁症。
最终,刘某一方面服药治疗,一方面进行心理辅导,同时结合经济资助。经过二个多月时间,该生走出了抑郁的阴影,顺利完成学业,并在某事业单位找到了理想工作。
案例分析:
1.问题始于丧亲之痛
案例中的刘某是独生子,生活学习一直比较顺利,没有经历过严重的挫折和打击。在突然经历父亲去世的打击后,超越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陷入失去亲人的痛苦。
2.应激事件导致该生出现抑郁症症状
父亲去世后,家庭失去了重要的经济来源,考虑到母亲身体不好,基本不具备劳动能力,刘某又陷入对家庭未来经济状况的担心,加上丧亲之痛,所以刘某返回学校后出现少言寡语、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感觉生活没有希望、失眠等抑郁症状,对其社会功能产生了一定影响。
3、缺乏社会支持系统使刘某的负性情绪没有出口
在学校里,刘某是从数学专业转到通信专业的学生,现在同班级里只有一两个谈的来的朋友,也没有女友和其他更要好的朋友;在家里,刘某是独子,父亲去世使得他和母亲都遭受了重创,他也不能跟母亲倾吐心中悲痛。因此,缺乏社会支持的他很多负性情绪积压在一起,没有得到宣泄,造成他出现抑郁症状。
4、抑郁症容易造成自杀等心理危机事件
抑郁症是世界上公认的高自杀率的心理疾病,因此,对于该生出现的抑郁症状,必须进行医学治疗,同时对该生进行心理帮扶,促使其尽快恢复健康。
解决方案:
1、刘某的辅导员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初步判断刘某为抑郁症,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因此,学院安排人员陪同刘某去医院就医,医生确诊该生为抑郁症,进行了必要的药物治疗。鉴于刘某有就医愿望,没有自杀企图,结合医生的建议,学校没有要求刘某休学治疗,而是与学生及家长签订《尊重生命协议书》,安排同学对其进行照顾,防止出现意外。
2.辅导员多次对该生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当事人进行情感宣泄
刘某经历了重大变故之后,他的情绪一直严重压抑,没有出口。因此,辅导员多次找到刘某谈心,向他表示学校愿意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刘某才愿意开口诉说。药物治疗加上心理疏导,刘某的情绪逐渐走出低谷,上课状态和学习效率有所好转。
3、加强刘某的社会支持系统,及时关注刘某的情绪反应
刘某性格内向,朋友较少,现在班级里只有一两位好友。因此,在在刘某返回学校之前,辅导员找到刘某的这两名同学,以及他所居住宿舍的同学,嘱咐他们刘某回来后一定要多关心、安慰和开导他,给他强有力的支持,防止他出现不测。每次刘某去看病,同宿舍的同学都会陪同,并经常叮嘱他按时吃药,每天都有学生向辅导员报告刘某生活学习情况。
4.家庭的密切配合
刘某被确诊为抑郁症后,学校首先就刘某就诊情况与其母亲进行了沟通,要求她督促孩子按时就医,劝慰孩子不用过分担心家庭经济状况,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
5.多方位对刘某进行经济资助,减轻其经济压力
在多方努力下,学校共计资助刘某各类奖助学金10000多元,广大同学也进行了踊跃捐款,极大的缓解了刘某的经济压力。
经验与启示:
1、辅导员等学生工作者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竞争的加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遭受过心理问题的困扰,如情绪情感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求职择业等。本案例中,辅导员在工作过程敏锐的发现了刘某可能存在的严重的心理障碍,建议其就医,并将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工作当中,帮助刘某走出困境,恢复健康。
2、学校教育中应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学生对心理心理健康知识有一定了解,才能树立心理健康的意识,有目的的进行调节,主动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因此,在大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自我进行调节的能力,事关学校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家庭的幸福。
3、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工作要发挥学生的作用
通常,学生对同学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发现的更早,了解的更确切。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重要,从而做到早发现、早预警。遇到心理危机发生的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干部和其他普通同学也能够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形成一股教育合力。在本案例中,正是刘某同学和好朋友的帮助,成为刘某重要的社会支持,对他的恢复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4、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一般的心理咨询工作,强调的是心理咨询师要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不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如经济问题。但是,在本案例中,引发刘某出现抑郁的是现实的经济困难,如果不解决刘某的这一问题,他的心理问题就难以解决。因此,学校和学院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刘某进行了经济帮助,减轻了他的心理压力。
5、学院和学校共同化解学生中出现的心理危机
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解决的好坏事关学校的稳定和学生家庭的幸福,因此,必须群策群力,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化解危机。本案例中,学院和学校集体研讨了刘某问题的应对方案,为学生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经济资助。
6、心理危机干预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发生心理危机的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社会支持系统存在问题,所以必须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完善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同时,心理危机关系到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对于学生生命的保护,家长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必须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化解危机。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