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尽享文字之美-语文教学论文
摘要:语文课的独特价值是语言文字,语文课的美就潜伏在语言文字的深处,引导学生咀嚼语言、推敲语言、品味语言,才能真正享受语文之美。
关键词:中学语文;咬文嚼字;品析方法
痛心! 时下的一些语文课已经不像语文课了,一些语文教师错误的理解着新课标理念中的开放和创新,滥用表演法,搞放羊式的讨论,或制作花里胡哨的课件,唱歌跳舞,声光电乐,热闹喧腾.,与其说这是语文课,还不如说是表演课、多媒体课、品德教育课……试想,如果揭开凡此种种的语文课虚美的外衣,我们的学生会得到多少有语文价值的东西呢?长期在这样的语文课上学习,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会永远可怜地嗅不到语文世界的芬芳?
其实语文老师只要视语言文字为珍宝,只要带领学生去咀嚼语言、推敲语言、品味语言,就会让学生们踏上享受语文之美的征程。
一、改换替代,感受语言的魔力
在执教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时我提出这样两个问题:“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一句美在哪?用“动听的喉咙”替代“嘶哑的喉咙”效果如何?经过热烈地讨论后,学生得出了以下结论:“嘶哑”说明这“一只鸟”歌唱的时间之长、劳累的程度之深、爱国的情感之真、救亡的心愿之切,其献身祖国之感情是多么率真、深沉。这首诗的语言美,就美在“嘶哑”之类的形容词和动词上。
二、吟咏朗读,感受语文的魅力
在执教朱自清的名篇《春》时,我又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师:请同学把文章中带有“了”字的句子勾出来,看一看共有多少句?(生勾画后答9句)我们先一起来读读其中的第一句,看看这个“了”字有什么特别的味道没有?(生齐读)“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师:对“了”字有感觉没有?
师:我们再齐读一遍这一句,但必须把“了”字删掉不读.。
师:这次感觉怎样?
生:读起来拗口,总感觉读的是个半截句子。
师:我们再读一次,这次把“了”字加上去读,并把“了”音稍微读长一点。
生:有一种无比喜悦兴奋的心情,好像是作者在欢呼春天的到来。
师:按照刚才的方法,请同学们自己读后面的8句。
生:“欣欣然张开了眼”中的“了”写出了春天从熟睡中自然醒来时心满意足的情态。“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中,三个“了”字是排比句的韵脚,感情上一句强过一句,把作者无比激动的心情充分表露出来,让我们仿佛看到作者歌唱春天时那激动的样子……“了”字真了不起,今天我第一次品味到“了”竟有如此巨大的魅力。
三、涵泳修辞,寻觅文本的馨香
在讲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我让学生们找到文中一个修辞句子,要求这个句子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
生1:“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的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到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这里的“晒”“睡”“醒”这一连串相关的拟人写法,创造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表达了作者深深喜爱和赞美之情。
生2: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用“空灵的蓝水晶”比喻,描绘出济南的冬天鲜亮明丽的色彩,同时,这个比喻也扣住了济南冬天的“晴”。因为晴,天空无云,才“空灵”,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蓝水晶一词非常有质感和动感。
语文的世界汪洋恣肆,纵横捭阖,聪明的语文教师,就要革除烦琐奢华,力求返璞归真。语文课之独立价值是语言文字,语文课的美就潜伏在语言文字的深处,让我们把语言这扇窗户打开,让学生尽情享受语文世界的芬芳吧!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