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爸爸去哪儿》中的“真”“人”“秀”
《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挑战主持人》《超市大赢家》《我是歌手》《奔跑吧兄弟》等等真人秀节目现在已经红遍了大江南北。真人秀节目到底有哪些特点,本文主要以《爸爸去哪儿》为例,解读真人秀的具体含义。
一、真:即真实性
真实性是真人秀节目的实质。陈芝认为从节目形态上看, 真人秀属于一种综合性节目: 融合了新闻的真实性、电视剧的故事性、综艺节目的娱乐性、体育节目的竞争性和纪录片的纪实性, 真可谓“杂取百家, 独成一家”。①真人秀节目的真正魅力就是一个“真”字,真实的人、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情节、真实的结果,观众获得了真实的感受。虽然它有电视剧的故事性和综艺节目的娱乐性及体育节目的竞争性,但是它和一般的电视剧又不同,虽然真人秀规定了游戏的时间、空间、环节和规则,但是不规定每一个参与者的行动方式,没有固定的剧本和台词,也没有事先设定好的矛盾冲突,更不知道最后的胜利者和失败者是谁。所以,同样的游戏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做法,结果就不同。例如《爸爸去哪儿》中几个家庭中的孩子、爸爸,这些真实的人,去做真实的事,结果会差别很大。在完成做饭、做游戏或抢房子等任务时,表现出的意想不到的意外也是非常逼真的,这些真实正是吸引人们看下去的地方。
为了确保节目的真实性,《爸爸去哪儿》所有场景有50多个机位,采取不间断无缝录制,收集了1500多小时的视频材料。在后期制作方面,也一律采用原音重现的方式。4-8岁的小孩的一举一动都很天真无邪,都被全部真实地记录了下来。真人秀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只能靠一些细节和真实来感动大家。王诗龄拉着老爷爷的手说“爷爷,你好好的”,kimi完成任务,找不到爸爸时东张西望去找爸爸,嘴里念叨着“爸爸呢?爸爸呢?” ,那种伤心但强忍不哭的形象历历在目,感人至深。所以说,真人秀不仅仅是游戏的艺术,更是细节的艺术。这些细节被真实地记录下来,体现了节目的真实性。通过这些真实画面的记录,来反映亲子教育、父爱缺失的问题,所以,《爸爸去哪儿》播出之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二、人:即参与者
参与者是真人秀中的主体,真人秀中的参与者首先必须要有代表性,也就是说节目的参与者应该成为观众好奇的戏剧性对象。他们在年龄、身份、性格等方面一定要能引起观众的兴趣。《爸爸去哪儿1》选择了五个不同领域的明星,不老神话林志颖、奥运冠军田亮、导演王岳伦、演员郭涛和中国首席男模张亮,观众可以“各取所需”满足各自对喜爱明星以及之前未曝光过的明星子女的好奇心。这就是人选配置上要注意搭配。
其次,节目的参与者要有戏剧性差异。如果说代表性强调的主要是节目的参与者与观众之间的关系的话, 那么差异性强调的则是参与者之间的戏剧性对比、冲突,以强化叙事的感染力。《爸爸去哪儿》中各个家庭,各位爸爸和各个小孩,他们的爱好、性格都不一样,他们处事的能力和方式都不一样。因此,各个参与者之间经常有戏剧性的差异和情景。《爸爸去哪儿2》中曹格的两个孩子、杨威和杨阳洋、黄磊和黄多多等之间在各种游戏和活动中,都有矛盾或摩擦,在处理这些事情的过程中,经常会有戏剧性的事情发生。观看这些戏剧性的事情和等待看爸爸们如何处理这些事是吸引人们看下去的愿望。
再次,他们都是以自己独特的形象、身份、个性、特长进入节目,自己以自己的方式给观众留下印象。所以说,他们扮演的是自己,是一种本色再现,这正是观众喜欢的地方。当然这些参与者的所作所为和现实生活又有不一样的地方,他们的活动被安排在一个特定的场景中,他们都知道有摄像机随时拍摄,也知道他们在完成被安排的游戏,他们在完成任务时甚至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真实地记录下来,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在表演自己。《爸爸去哪儿》中几位爸爸不管是演员和非演员,他们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做到表演自己,但是几位孩子,很难掩饰自己,当遇到困难或彼此之间有冲突时,他们往往会表现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些意外的出现,正好造成了真人秀节目的矛盾冲突,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几位爸爸如何运作,也就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些都是策划意想不到的,也是真人秀节目的魅力所在。例如《爸爸去哪儿1》中有一个任务是“换爸爸”,也就是爸爸带别人的孩子。这个任务对爸爸们来说是一个挑战,对孩子来说那则是一个可怕的事了。即使平时很听话的王诗龄听说要离开爸爸也难以接受这一现实,稍微大一点的爱哭的森蝶就更不说了,离开爸爸后嚎啕大哭。暴露出来的这些问题爸爸们怎么完成,则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等待着看林志颖怎么处理这事。林志颖平时对kimi很有耐心,人们急切想看他能不能也对森蝶有耐心,他否能哄住森蝶不哭,哄不下他会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接踵而来,这些有的是策划能想到的,有的是事先想不到的,即使想到,怎么完成,则是要靠参与者现场发挥的。这些一个个不确定因素正是真人秀的魅力所在,这也体现了真人秀的戏剧性和娱乐性。
三、秀:即艺术加工
真人秀中,“秀”(show),就意味着一定程度的展览、炫耀、假装、扮演等意思,也是指一种规则、加工,这个具有明显的虚构含义,实际上,真人秀节目中往往会设置各种规则、环节、限制,具有与真实生活完全不同的规定性和戏剧性,并非所有的事件都是开放的,参与者并非完全自由,他们受到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特定的游戏规则、特定的目的等控制,因此似乎又具有虚构性。②
由于真人秀安排了多位机子全程录像,录了很多的素材,所以,在后期的剪辑中,为了突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往往会使用一些蒙太奇手法,对比剪辑、交叉剪辑、平行剪辑、对立剪辑等方式,强化冲突、强化时间和空间的戏剧性关系。例如《爸爸去哪儿1》小朋友护蛋的情景、kimi找不见爸爸时东张西忘,而同一时间爸爸们的反应等,通过平行剪辑、对比剪辑等手法来体现。为了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还会借助旁加字幕等形式实现。
真人秀节目一般会对参与者进行各种包装。在每一集中间会加进去一些采访,或者对人物的造型有所设计,也会利用一些特殊制作的画面进行包装。利用这些可以凸显人物的性格,可以帮助进一步认识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加深观众对参与者的印象,从而建立起一种认同感。《爸爸去哪儿1》中,中间会加一些采访,谈谈父亲对孩子某个做法或出现的某种现象的看法或感受。《爸爸去哪儿2》中,除了加进去的采访画面外,还制作了短片专门介绍每一集的拍摄过程及各个家庭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动等,加深了观众对演员的进一步了解。
真人秀还经常使用一些主观性视听手段,把记录参与者的真实行为与艺术加工结合起来。因此,经常会使用一些快、慢镜头,分割、叠印的画面,大量的闪出闪入的镜头,加上各种符号性、情感性的音乐、音效, 能使真人秀具有一种艺术品的风格,这些艺术加工, 渲染了人物的“ 真实” 情感。真人秀都会通过艺术的手段来强化被淘汰的哀伤,或者是胜利的喜悦。在不破坏真实性前提下的适当的艺术加工,可以增加真人秀的情节魅力,推动节目节奏,更重要的是能强化人物的情感世界,也能唤起观众的情感认同。③ 《爸爸去哪儿》中也巧妙地使用了这种手法,来增加艺术效果。
注释:
①陈芝.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现状及突破[J].新闻爱好者,2007(07):6
②尹鸿. 解读电视真人秀[J].今传媒,2005(07):14
③尹鸿,陆虹,冉儒学.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元素分析[J].现代传播,2005(05):47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视听》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