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法在高三化学总复习中的应用-化学教学论文
一、在对比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强化对问题本质的认识
在中学化学中有些概念是分阶段认识的,如燃烧。复习必修一《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时,我们可以将钠、铁、铜在氯气中燃烧与初中学习的燃烧反应作对比,让学生对燃烧概念的认识得到深化,从而认识到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凡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都叫燃烧。另外,将钠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与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对比,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观察实验时应注意抓本质现象,不要让镁条耀眼的白光所遮掩,而忽视最本质的现象——白烟。
在复习化学平衡理论时,可以将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常数、溶度积常数及水的离子积常数作对比。发现化学平衡常数K并不仅仅适用于化学反应,可以应用于任何的化学动态平衡,而且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是温度常数。通过对比,还可以让学生看到水的离子积常数表达式中:KW = c(H+)·c(OH-),其中c(H+)和c(OH-)是分别是指整个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总物质的量浓度。学生在处理下面一些问题时就比较容易了,如:
问题1:某温度时,测得0.01mol/l的NaOH浓度的pH为11,则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
问题2:为什么由水电离的c(H+)=1×10-14 mol/L的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
将以上认识延伸到溶度积常数,同样的表达式中的各离子浓度也是指溶液中该离子的总物质的量浓度。
现把足量的AgCl放到下列物质中:1、 20 mL 0.1mol/L(NH4)2CO3溶液;2、40 mL 0.02mol/L CaCl2溶液;3、 40 mL 0.03mol/L盐酸; 4、 10ml 蒸馏水; 5、50 mL 0.05mol/L AgNO3溶液。AgCl的溶解度最小的是哪一个?通过比较可以知道,5中抑制AgCl的溶解的离子浓度最高,所以AgCl的溶解度最低。
二、在对比中突破高考热点
利用对比法可以有效地突破一些高考热点,如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历年高考必考的重要知识点,但学生在做这个题型时并不能真正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应用阿伏加德罗常数有很多注意事项,如物质的聚集状态、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某些分子的原子数、某些物质的的化学键、某些反应的电子转移等,学生做题一不小心就犯错。在复习中如果采用对比法,可以有效有减少学生犯错的机会。
例如关于某些物质中的化学键,可进行如下一些对比:
对比1:1 mol晶体硅中含Si-Si键数目为 ;
1 mol二氧化硅中含Si-O键数目为 ;
对比2:1 mol甲烷中含共价键数目为 ;
31 g 白磷中含共价键数目为 ;
对物质所含原子总数的计算,可进行如下一些对比:
对比1:92 g四氧化二氮和二氧化氮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一定为6 NA是否正确?48g臭氧和氧气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一定为3 NA是否正确?
42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一定为9 NA是否正确?
对比2:标准状况下11.2L臭氧中含NA个氧原子?
28g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12.4g白磷中含有磷原子数为0.4NA
三、在对比中彰显化学守恒思想的妙用
在化学计算中如果能够巧妙的运用守恒的思想,往往能够避繁就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所以一切化学反应都存在着物料守恒(质量守恒,粒子个数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目相等(电子得失守恒,电量守恒);化合物及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电荷数相等(电荷数)守恒,因此它们呈电中性。以上三点是运用守恒思想解题的依据和基本题型。
例题,实验室常用MnO2与浓盐酸共热制氯气,也可用KClO3、KMnO4、K2Cr2O7代替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若制取等量的氯气,电子转移数最少的是( )
本题的方法之一是写出四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然后进行比较,显然这种方法比较繁琐。方法之二是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目相等,可以得出:转移电子数 = 得到的电子总数 = 失去的电子总数 ,利用电子守恒可以快速判断。其实注意对比可以发现用MnO2、KMnO4、K2Cr2O7氧化浓盐酸制氯气原理是一样,因此转移的电子数一定相等。
四、在对比中体现优化解题策略的重要性
习题讲评课是高三复习中一种重要的课型,如何使习题讲评课更有效,其中优化解题策略是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在讲评习题中可以通过对比的形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优化解题策略的重要性。如
例题,将0.1 mol·L-1 的K2SO4溶液,0.2 mol·L-1 的Al2(SO4)3溶液和纯水混合(设混合后溶液总体积为上述液体体积之和),要使混合溶液中K+、Al3+、SO42-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1 mol·L-1、0.2 mol·L-1,则所取K2SO4溶液、Al2(SO4)3溶液和纯水的体积比为( )
A 1:1:1 B 2:1:2 C 1:1:2 D 2:1:1
评讲中可以采用两种解题方法进行对比,解法一设三种液体的体积分别为x、y、z,然后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式,分别列出混合后各离子的浓度的计算式:
C(K+)=( 0.1 mol·L-1·2·x )/(x+y+z)= 0.1 mol·L-1;
C(Al3+)=( 0.2 mol·L-1·2·y )/(x+y+z)= 0.1 mol·L-1;
C(SO42-)=( 0.1 mol·L-1·x + 0.2 mol·L-1·3·y)/(x+y+z)= 0.2 mol·L-1;
联立方程得出答案。
解法二则注意分析题目,发现三种液体混合前后,如果从K+的角度来看相当于对其进行稀释,即C(K+)从0.2 mol·L-1变为0.1 mol·L-1,则溶液总体积应为K2SO4溶液的两倍,观察选项可以发现只有D项符合。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