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语境下城乡音乐文化发展一体化格局表徵
城乡音乐文化的发展与所处的一定时期及其它社会文化,文学和艺术等诸多因素的发展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说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甚至是各个民族所具有的特定的传统的音乐文化精髓、音乐审美标准、民族风俗习惯、语种和人文精神等。
众所周知,“城市音乐”的兴起,是因为19世纪末的社会大转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吸取了先进的传统文化和西方音乐的精华,发展而来的。城乡音乐是一个相对于传统音乐的一个崭新的艺术形式,然而,城乡音乐一体化格局在引入其他艺术的过程中还有一个要被人们接受和认可的过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碰撞,融合和演变,城乡音乐的视野和身份,变成了一种兼西方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相互融合的艺术形式,并逐渐演变成为我国社会阶层中的主流音乐。在这种情况下,城市音乐和民间音乐作品的需求数量不是我们想象的有所扩大反而是数量有所下降,其原因主要是新的音乐媒体系统能够同时把世界上一流的音乐作品带到寻常百姓家。
城市音乐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音乐之后,农村音乐既没有消失也没有进入博物馆,而是在民间慢慢的伴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交织着人们的喜怒哀乐,默默地繁衍着、流变着。当某种与我们生活或生产方式相关的音乐文化将要消失之际,我们不必为之而深感痛惜,与此同时另一种与生活或生产方式相关的音乐就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了,乡村音乐也在无穷无尽的变化和发展着。然而,乡村音乐较之城市音乐和西方音乐有着独特的思维形式,到目前为止,除了使用或部分使用了用于记载乐谱的西方音乐符号外,受外国音乐影响甚少。由此可见,乡村音乐的发展道路与城市音乐在某些方面上也有所不同。
首先,由于我国的传统音乐依赖于民间的民俗活动,所以在规模和范围上的乡村音乐都将有大大的扩展;乡村音乐对民俗活动的强大需求,会使一批与此相关音乐社会团体而产生,这些社会团体不仅有宗教的,也有以民间自发组织的,以谋利和谋生为主要目的的社会团体,这些团体多以以民间活动、商业活动和民俗活动为主要载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社会文化素养。
其次,个人的审美需求逐渐转变,人们不再满足于仅仅是平常的音乐审美,而是请求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来满足个人的审美需求。这种被审美心理需求的增长,一方面能够使可参与的农村音乐活动项目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当个体为了达到审美的需求,会根据自身的特长、爱好,借助周边社会群体来发展扩大原有的音乐活动,从而创造出更多的适合大众口味的音乐艺术。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