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影视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亟须解决的热点问题。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影视表演专业立足人才培养的目标,遵循艺术类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从校内到校外,从仿真模拟到真实节目生产的开发路径,构建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相互融通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为表演人才培养提供了路径。
一、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经过科学的市场调研、岗位分析,将影视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影视媒体、演艺团体、影视制作公司和群众文化推广机构,培养表演基本功扎实、角色创造能力强,具有相应的文化素质和较强学习能力的高端技能型演艺人才和群众文化机构的文艺专干,这一定位明确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实现学生角色创造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中心,这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点。
二、以角色创造能力为中心,构建层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主要从五个层面入手:第一层面,现场观摩与专业讲座。通过深入排演、拍摄现场,观摩优秀的剧目,邀请行业专家通过专题讲座传授经验的形式,直观的感受本专业的职业特点和能力要求;第二层面,以课程实训为平台,由专业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实训,并将实训成果以演出的形式进行展示;第三层面,以校内综合实训为平台,以仿真的演出任务为项目,由教研室组织本专业的学生完成一台完整剧节目的排演;第四层面,以校外综合实训为平台,与校外实训基地和社区紧密合作,合作开发剧节目或者承接演出项目,让学生在完成真实的剧节目排演过程中,获得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第五层面,依托专业,整合优质资源,由教研室牵头,每1-2年打造一台原创话剧或者一部影视剧,师生共同策划、共同完成演出和制作。
(一)现场观摩与专业讲座
现场观摩分为两个部分:其一,组织学生走进专业剧团的排演现场或者电影、电视剧的拍摄现场,直观了解与感受本专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内容及能力要求,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让学生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岗位的现状与能力要求有清楚的地认识;其二,组织学生观看公演的剧目,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扩展他们的艺术视野。
专业讲座是聘请国内、省内优秀的导演、演员或艺术届资深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介绍有关舞台表演、影视剧表演的技巧,分享他们的艺术修养与创作经验,让本专业学生进一步了解表演艺术届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素养、技术技能需求,以便明确学习方向,优化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果。
(二)课程实训
通过岗位调研,我们与行业专家共同开发了13个课程实训项目。课程实训项目主要针对学生声、形、台、表四种单项能力的提高来组织实践教学。运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安排绕口令、对白和独白的情景表演、元素组合表演、小品和戏剧片段排演、形体组合表演、演唱、舞蹈、朗诵等节目形式的课程实训项目。在实训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选定实训的项目,按照演出的要求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排练,在排练过程中适时适度地向学生进行表演理论知识的讲解,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化为排练的要求;学生根据理论知识和教师的指导进行排练,通过不断地体验,提高声、形、台、表四种单项技能,建立关于表演的经验体系,为综合实训奠定基础。
(三)校内综合实训
校内综合实训是以模拟任务或真实的演出项目为载体,按照典型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的要求实施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对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运用“声、形、台、表”进行角色创造的能力。综合实训分别设置在第三、第四、第五学期,实训时间分别为2周。第三、第四学期的综合实训以小型剧(节)目或剧目片段排演为实训内容,以提升和优化声、形、台、表等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为目的。具体实训流程是:A.选题与人员组合:学生自主或在老师的指导下选定实训剧(节)目,并根据所选剧(节)目自由组合成员,专业教研室统一安排剧节目指导老师;B.实训剧节目排练:在规定的实训期内,学生利用课堂内外的时间、空间,在实训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选定剧节目排练;C、评价与筛选:在综合实训后期,教研室组织参与实训指导的全体老师集中观看学生排练的实训剧节目并进行评价,同时从剧节目内容、形式、表现力和表演效果等几个方面出发,选出一定质量和数量的优秀实训剧节目;D、实施汇报演出:将经过筛选的优秀实训剧节目进一步精化并组织公开汇报演出。第五学期为专业综合能力总结性实训,以一部完整的“戏剧作品” 排演或文学剧本的摄制为实训内容,以戏剧(影视剧)作品的排演、舞台演出或摄制、展播为实施形式,旨在促使学生体验、强化运用自身生活积累与表演内外部技巧,结合舞台(荧屏)综合艺术手段创造角色的过程。
(四)工学交替、校外顶岗实习
工学交替、校外顶岗实习平台主要从三个维度来搭建:其一,与专业剧团、影视机构进行合作,联合进行剧节目的生产和开发。校企合作实训平台的搭建,既拓宽了学生演出实训的平台,又搭建了检验专业教学成果的平台;其二,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直接参与剧节目的生产过程,使培养对象的专业能力要求尽可能接近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以实现学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其三,拓宽社会服务的渠道,以节、假日、社区、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重大活动为契机,承接对方演出项目,进一步拓宽学生实训平台,强化职业能力。
校企合作综合实训平台构建的改变了将剧节目排练单纯视为教学活动的思维,将教学排练活动与演出排练活动融为一体,将教学的剧节目同时作为演出的剧节目,组织排练,融学、演于一体。在这种双向、开放的视点下,剧节目的排练过程既是教学过程,也是演出的准备过程,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演出排练与教学排练之间的矛盾。排练的剧节目既是学生学习表演的练习材料,又是学生参加演出的节目,排练演出的剧节目由此从废弃物而转变为社会服务的资源,能有效解决教学排练和演出排练的剧节目两张皮的现象,能加强高职院的社会服务功能,实现学、练、演融为一体。
(五)自主开发原创剧目
开发原创剧节目对于表演艺术类专业教育教学而言,是丰富艺术教学成果、启迪艺术创新思维、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延长艺术生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原创意识的培养,组织师生共同开发原创剧目,按照剧团制的运作模式,由任课教师担任导演或指导老师,学生组成剧组,共同创作、排演原创话剧或影视剧,并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手段进行公演或展播,同时通过组织剧目参加各类、各级别的比赛,塑造专业品牌、扩大学院影响,最大限度拉近课堂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创新能力及职业素养得到最好的锻炼,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
三、建立基于学习过程的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
鉴于影视表演专业学生角色创造能力的学习、形成与检验都是在学练演的过程中完成的,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达成专业培养目标,经过长期的摸索与调整,逐步改变了传统的课程考试方法,建立了基于学习过程的项目考核制。分课程、按项目进行考核,充分肯定学生实际表演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高职院校在教学课程上改革,也要在师资队伍、实践设施建立等方面下工夫;不仅需要学校的改革推进,更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宏观调控和管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