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节目品位的意义
如何提高节目品位,首先要了解节目是什么,怎么定义的,节目的品位又是如何定义的。
对节目的定义较为客观的是张颂老师的提出的,“能否称得上节目,大约要看在某个单位时间里,相对独立的内容和形式的完整性”。节目的品位,没有确切的定义,张颂老师的观点是“节目内容和形式共同确立节目的品位,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而潘永红老师的观点是“越是收视率高的节目,越是精品节目,越能体现出节目的文化品味”。个人较为赞同张颂老师的观点,对于大多数而言,收视率越高,确实能体现出节目文化品位,但是,并不不完全代表这个节目的品位有多高。
例如,最近几年,相亲节目泛滥,其收视率也不低,但这样的节目品位是高的吗?还记得21岁的马诺吗,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女嘉宾,因其语言尖锐刻薄和奇特,令许多观众愤慨,最著名的就是她说过的“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 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这样的拜金观念影响了不少人的价值观。但是这样的价值观引导对吗,这样的节目体现了其文化品位了吗?这就是我们接着要探讨的问题:节目品位的分类
张颂老师在其文章《关于节目品位的思考》中提出“节目中,有高雅品位、平实品位、通俗品位,每个品位又分上、中、下三级”。近年来,娱乐节目风靡一时,相亲、搞笑、游戏类节目充斥荧屏,节目的娱乐化大众化不仅遮蔽了节目的文化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审美功能。节目庸俗化倾向,更淡忘了节目本身应当承担的教育使命。
那么,这样的现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一是人文道德素养。人文道德素养主要表现在电视工作人员对于社会责任的追求和努力。电视传媒的社会责任重大,受众面非常广,一个小小的新闻失实或许都会给社会带来不安,甚至是大的动荡,所以电视工作人员一定要具有一种社会责任感,这是不可推卸的。
市场竞争浪潮下的电视节目也有自身生存发展的利益需求,为追求商业利益的最大化,部分从业人员往往疏远或者放弃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导致了节目低俗化现象,这种责任迷失严重影响着媒体的公信力与权威性,而且也在诱导着社会道德水准和价值取向,对社会的危害可想而知。
二是传播内容媚俗。传播内容媚俗这一问题在最近几年特别的突出,尤其是在娱乐节目中,为了收视率,为了能够有话题聊,有些节目就完全无下限的开一些恶俗玩笑,以达到其“娱乐”的效果。这大概也跟现代开放的社会风气,受众容忍度提高有一定的关联,这种节目在受众当中传播,要么是特别受欢迎,要么是受众特别的厌恶。但其传播的内容完全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三是抄袭复制风,节目缺少创意创新。打开电视,我们不经意会发现当下的众多综艺节目虽然眼花缭乱,种类繁多,但大都是如出一辙,毫无新意。不是不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以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只是借鉴要有一个度,过了这个度,就变成了完全的意义上的抄袭,没有什么新意了。受众打开电视就会看到电视上不同电视台,播放着不同名称,但是本质上却相同的节目,我觉得这种做法不仅仅是不尊重受众,同时也拉低了自己节目的水准。节目直接传递着各种文化信息,营造着文化氛围,更影响着人们的观念。我们有必要提高节目文化的品位。
首先是对电视节目自身而言,提高其影响力,文化品位的提升,提升电视节目在受众同行的影响力,取得话语权。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得提高,健康生活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生活方式,随之而发展起来的健康养生节目越来越多,“专家说”成了最权威的说法,例如,专家说板蓝根能防H7N9,一时间,药店里的板蓝根成了“香饽饽”。但是,对相同的对象却出现不同的“专家说”,节目的可信度可想而知。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节目《是真的的吗》做的很成功。没有那么多的“专家说”,主持人现场做实验,以事实来说话,由这个节目证实的 言论是真实可信的。受众在欢笑间,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其次通过探求电视节目文化品位的俗与雅,形成强大的媒介,来抵御网络化媒体全球化媒体的竞争,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的古老文化魅力是很有必要和迫切的。
就以纪录片来说,中国是一个地形多样,物种多样的美丽的地方,我们也看过不少关于中国地理的纪录片,但是,让人更了解中国的却是BBC与中国合作拍摄的《野性中国》(Wild China)。
最后,电视节目的受众是广大老百姓。它所传达的内容、思想、价值观会深刻地影响受众,尤其是未成年人。电视节目文化品位的低俗化产生了文化垃圾,造成文化消费的媚俗低级倾向,影响到未成年人教育。
模仿是孩子们的天性,动画片是孩子们最能理解的节目。动画片所传达的内容是夸张不真实的,但是,孩子们无法辨别是否能模仿。动画暴力就成为近几年广电总局重点关注的对象,还记得2013年的“烤羊”事件吧?虽然最后打赢的官司,但是对孩子留下的伤害却是永久的。
既然提升节目品位是必然的,那么我们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先从提高节目参与人员的文化素养开始。一个优秀的电视节目是由一个优秀的团队打造出来的,参与者文化素养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对节目质量的好坏起着一定的作用,因此,参与者文化素养的提高对节目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着提高内容文化含量和正能量的宣传。构建一种纯粹的电视高雅文化是不现实的想法,电视节目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不可避免的会“俗”,这种“俗”应该拒绝庸俗和恶俗,取而代之的应是一种老少咸宜、品味不低的“通俗”。传播范围的大众性和传播品位的高雅性的结合应当成为电视文化的理想境界。
最后从节目形式上创新。如今国内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都引自国外,《奔跑吧兄弟》、《急速前进》、《中国好声音》等等,这些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不过,这些节目之所以可以成功,其关键点在于这些节目并不是照搬原模式,而是进行了本土化。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如果纯粹的照搬原节目模式,在国内肯定是会搁浅的,即使是从韩国引进的节目,如果没有加入中国元素,我想受众也会嗤之以鼻吧,毕竟在网络发达的现在,想要在网络上找到这些国外节目是易如反掌,没必要在电视看一个“高仿”节目,不是吗?
在《奔跑吧兄弟》刚刚开播的前两期,跟韩国的原节目相比我觉得没什么值得可看的,跟原节目相比基本没有可比性,引起我观看兴趣的,就是中韩合作的那两期,然后,这个节目就越做越好了,因为它不再是照搬韩国的模式,也加入了中国元素,最明显的体现就是第二季第三期,真人麻将,相当的具有中国色彩。
在如今节目多元化,受众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做一个节目不难,但是要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优秀的节目是很难的,要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优秀的、高品位的节目更难。提高节目参与者的文化素养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参与者的文化素养就可以提高节目的品味,使节目真正担负起“传授知识,丰富生活”的责任。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